《诗·鄘风·柏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16:46

 

《诗·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2彼两髦3,实维4我仪5。之6789它。母10也天只11!不谅12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13。之死矢靡慝14。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译文】荡着小小柏木舟,飘浮在那河中央。发垂两边好英俊,实是值得我效法。直到穷尽陈述没有它,本源来自天啊,不诚实的只有人。

荡着小小柏木舟,飘浮在那河岸边。发垂两边好英俊,实是值得我匹配。直到穷尽陈述没邪恶,本源来自天啊,不诚实的只有人。

【说明】这是一首对爱情感到失望的山歌,山歌的主人公独自一人来到河边,登上小小的柏木舟,回忆起与他相识时,只看中了他的英俊相貌,而没有考虑他的人品,于是发出感慨,本源来自天啊,不诚实的只有人!人为什么不能效法天,象天一样诚实呢?

——————————————————

【注释】1.鄘:(yong庸)地名,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新乡西北。武王死,武庚叛,周公尽以其地封康叔,遂并入卫国。

2.髧:(dan旦)头发下垂状。

3.髦:(máo毛)《诗·小雅·甫田》:“烝我髦士。”《诗·大雅·棫朴》:“奉璋峩峩,髦士攸宜。”《诗·大雅·思齐》:“誉髦斯士。”《仪礼·士冠礼》:“髦士攸宜。”《尔雅》:“髦,俊也。”这里用为英俊之意。

4.维: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帮助判断。《诗·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驹。”《诗·小雅·頍弁》:“有頍者弁,实维伊何。”

5.仪:《易·渐·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诗·大雅·文王》:“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诗·大雅·庶民》:“我仪图之。”《诗·周颂·我将》:“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文选·张衡·东京赋》:“仪姬伯之渭阳,失熊罴而获人。”《抱朴子》:“仪肖曹之指挥,羡张陈之奇画。”《正字通·人部》:“仪,效法。”这里用为效法之意。

6.之:《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韩非子·扬榷》:“咫尺已具,皆之其处。”《韩非子·十过》:“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史记·项羽本纪》:“之沛公军。”《广雅》:“之,适也。”这里用为往,朝某方向走,到…去之意。

7.死:《易·豫·六五》:“贞,疾恒,不死。”《老子·四十二章》:“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後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孟子·离娄下》:“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荀子·大略》:“流言止焉,恶言死焉。”《大戴礼记·本命》:“化尽数穷谓之死。”《广雅·释诂四》:“死,穷也。”《后汉书·皇甫嵩传》:“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常建《吊王将军墓》:“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这里用为穷、尽之意。

8.矢:《易·解·九二》:“田获,三狐,得金,矢,贞,吉。”《书·大禹谟》:“皋陶矢厥谟。”孔传:“矢,陈也。”孔颖达疏:“皋陶为帝,舜陈其谋。”《书·盘庚》:“率吁众慼出,矢言。”《诗·卫风·考槃》:“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诗·大雅·大明》:“矢于牧野,维予侯兴。”《诗·大雅·卷阿》:“来游来歌,以矢其音。”毛传:“矢,陈也。”《诗·大雅·江汉》:“矢其文德,洽此四国。”《尔雅·释诂上》:“矢,陈也。”《论语·雍也》:“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里用为陈述之意。

9.靡:《书·咸有一德》:“天难谌,命靡常。”《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靡所与同。”《诗·邶风·泉水》:“靡日不思。”《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诗·小雅·皇皇者华》:“駪駪征夫,每怀靡及。”《诗·小雅·采薇》:“靡室靡家。”《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我心伤悲。”《诗·大雅·皇矣》:“比于文王,其德靡悔。”《诗·大雅·板》:“靡圣管管,不实于亶。”《诗·鲁颂·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诗·商颂·玄鸟》:“武王靡不胜。”《荀子·儒效》:“乡也,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尔雅》:“靡,无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靡不毕现。”这里用为没有之意。

10.母:《老子·一章》:“有,名万物之母。”《韩非子·扬榷》:“虎成其群,以弑其母。”这里用为本源之意。

11.只:《左传》:“诸侯归晋之德只, 非归其尸盟也。”指事。用于句末,表示终结或感叹之意。

12.谅:《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礼记·祭义》:“易直子谅之心。”《礼记·内则》:“请肆简谅。”《楚辞·九辩》:“私直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说文》:“谅,信也。”《方言一》:“众信曰谅。”这里用为诚实、信实之意。

13.特:《诗·鄘风·柏舟》毛传:“特,匹也。”马瑞辰通释:“特训独又训匹者,犹介为特,又为副;乘为一,又为二、为四;匹为一,又为双、为偶,皆以相反为意也。”《诗·小雅·我行其野》:“不思旧姻,求尔新特。”《诗·小雅·正月》:“瞻彼阪田,有菀其特。”这里用为匹配之意。

14.慝:(te特)《书·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无俾作慝。”《诗·大雅·瞻仰》:“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周礼·环人》:“察军慝。”《尔雅》:“崇谗慝也。”《左传·僖公十五年》:“于是展氏有隐慝焉。”《论语·颜渊》:“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孟子·梁惠王下》:“饥者弗食,苏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仍作慝。”这里用为邪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