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产业]转型还是转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50:34
 生死两妇人,成败一萧何。

    古人对于一代军事天才韩信人生的概括,亦适用于浙江。

    某种意义上说,浙江的崛起过程,就是传统产业兴起的过程。说浙江以制造业立省,毫不为过。而今日浙江的困局,亦是浙江制造业的困局的折射。

    从国家层面来说,本次十二五规划的“调整经济结构”,被寄望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其二是发展新兴产业,国务院已经确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方面目前已经确定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分别为: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核电关联产业等。

    不过,据相关方面估计,就全国而言,很多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可能不到10%。尽管潜力巨大,但是,从潜力到现实,尚且是未知数。现在出现的一个不好的现象是,各地对于新兴产业蜂拥而上,而对于传统产业,大有将传统产业当作“落后产能”的趋势。

    就新兴产业而言,以太阳能产业为例,现在全球有46个国家将太阳能产业作为未来新兴产业的支柱,而在国内,几乎所有的省市,都将太阳能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江苏、河北、河南、浙江、江西等已经引领先声。湖北、湖南、福建和海南等也蓄势待发,如此,很容易导致新兴产业的同质化。

    此外,中国是典型的诸侯经济,什么地方适合搞新兴产业,什么地方不适合,均非市场自然选择,而是以行政手段规划。同时,国内关卡林立,集中了全球70%的收费高速公路,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在此情况下,部分本来有优势的地区,其新兴产业也难以发挥优势。

    新兴产业,绝对不是救世主,切不可寄托太多期望。欲以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更似一种投机主义。

    在某种意义上说,新兴产业战略,更似整个国家的蓝海战略,但是,鉴于中国庞大的传统产业,以及居民收入普遍不高的现状,在未来时代,中国更需要传统产业的转型。在蓝海成熟之前,还需要以传统产业作为产业基础。

    事实上,中国传统产业的利润空间很小,未来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用几乎10倍甚至更高的能耗与物耗创造出与日本基本相等的国民财富,如果我们在资源利用效率上,能够达到日本一半的水平,就不得了,我们的GDP,就可以翻番。而在制造业领域,目前平均利润率不到8%,如果国家能够出台工业用地占用税,鼓励并强制企业少占用土地、不闲置厂房,制造业的成本将立竿见影地下降10%以上,或者说制造业创造的财富能够翻倍。

    对于更广大的内陆地区而言,未来最严峻的任务,可能并非发展新兴产业,而是传统产业的转型与突围。作为一个强大但是却人均收入低的国家,国内民众庞大的内需,仍然需要通过传统产业来满足,这也是传统产业仍然是中国经济支柱的核心原因。

    中国目前制造业的困境,并非制造业本身出了问题,而是社会结构出了问题,由于贫富分化严重,权贵和富豪阶层的奢侈品消费流行,中国以穷国之资,竟然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是不正常的。而在另一端,则是庞大的低收入人群所构成的低端消费市场,而在此中间,大众消费,或者说是“中端消费“严重匮乏。在内需无法启动的情况下,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外贸困局,使中国制造业面临两线作战的险地。

    坚守传统产业,对于浙江来说,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浙江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在全国制造业500强中,浙江占了70家。同时,浙江经济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特色经济。所谓的传统产业,就意味着这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这些,恰恰是浙江的根本,动摇不得的。

    与浙江类似的广东,曾一度欲实现腾龙换鸟。但是,就目前的情况下,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实业衰退,新兴产业也无法崛起的怪局。可谓是两头落空。其中以东莞最为典型,东莞实行腾龙换鸟之后,其经济增速从2008年的14.0%,猛降到2009年的5.3%最近两年经济下滑厉害,而其松山湖高新技术区,占全东莞GDP总量的5%都不到,现实让人警醒。

    而浙江坚守制造业,虽然会有暂时性的危机,但是长远来说,却恰恰是正途。2009年浙江生产总值增长8.9%,在全国范围来说,甚至可以说排位很靠后,但是,在今年上半年,在实现“保稳促调”之后,浙江省经济增长为13%,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基本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实属不易。而在这种变化的背后,即是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

    而在广东省确定要驱赶的9大产业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仍然成为浙江仍然在坚持的传统产业。

    在广东下达“逐客令“的服装、制鞋、纺织等行业,浙江同样也曾遭遇了困境,但是,浙江寻找的出路,不是向外部”转移”,而是从内部“转型”。

    传统产业的转型,绝非仅仅是产业升级如此简单,最近几年,中国的纺织企业成批倒闭,遭遇重创,但是,浙江的纺织行业,却逆流而上。浙江纺织行业产业转型模式,值得借鉴。

    余杭有一个叫布老虎的家纺企业,但是,布老虎不卖布,而是卖设计,他们为客户做整体设计安装,布主要靠采购,这家企业的年营业额只有6000万,但是,其利润,却高达50%,而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则不到10%。布老虎的经历说明,在传统产业,一样可以实现微笑曲线。

    而另外一家家纺企业奥坦斯,则靠市场转移,获得了新的发展。奥坦斯本来是以外销为主,外销高峰期,超过70%,而在遭遇海外市场重创之后,奥坦斯通过转移,在国内推行千店工程,两年时间,内销竟然占到70%,完成逆转,企业也度过危机,实现了二次飞跃。

    在“领带之乡”嵊州,以前的“一根领带打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家纺、丝巾、服装等相关产品风起云涌,使产业链更为丰富。而以前致力于专业生产服装的雅戈尔(600177,股吧)、杉杉等服装巨头,则开始把产业链延伸到纺织制造领域。

    而在其它传统产业领域,浙江的产业转型,亦值得借鉴。

    另外一个案例,是金华的汽车产业,以前金华的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配件方面,最近几年,金华从配件基地,向整车基地进军,涌现出了青年集团等新兴汽车制造企业,而这种模式,则是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移的模式。

    对于广大的内陆地区来说,浙江具有重大意义,很多人认为,沿海比内陆发达,故沿海更应该搞新产业,但是,浙江却仍然坚守传统产业,通过市场转移,产业链的完善与拓展,在设计与销售领域的提升等方法,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当很多地方认为传统已经日落西山的时候,浙江却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浙江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启示之一即是,在中国,仍然需要以传统产业立国,同时,加大对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将其作为未来时代的希望进行布局,而非寄托现实的诉求,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