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是“转移”还是“转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0:11:01
  • 博客
  • 相册
  • 报栏
  • 左邻右舍
  • 留言
  • .cc {clear:both;display:block;padding:0 0 15px;text-align:center;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ll {padding:0 16px 16px 0;float:left;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rr {padding:0 16px 16px 0;float:right;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insertpictext {text-align: center;}

    “世界工厂”是“转移”还是“转型”

    2010-06-02 06:33:44

    归档在 世界工作 | 浏览 2162 次 | 评论 9 条

     

    从富士康到本田,人们普遍对“世界工厂”的生产经营方式提出了质疑。

    从国内发展态势看:

    一是启动加薪来稳定就业局势。富士康已承诺加薪20%,本田对罢工工人提出的建议将工资和福利增加24%,虽然两个企业中国工人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后果都是一样重新核定中国工人的工资,很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一种趋势。这个重要变化表达了中国工人对“世界工厂”外商投资者的挑战。

     

    二是劳动关系改变生产管理方式

    “世界工厂”平均工作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工人必须靠加班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工资。不少企业老板认为工人一个月可以拿到1800元以上的工资已经很高了,但是却没有不认为这些工人是在超负荷劳动的基础上才赚到的。工人的基本薪酬仍很低。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增加,劳动安全保护减弱,劳动保障缺失。

    运用大陆廉价劳工及土地等生产资源,并透过严格的生产流程及成本控制,取得国际品牌大量订单,进行产业链底端的组装作业。由于缺乏自身品牌与技术,光靠低廉人工所创造的附加价值很低,依靠数量才能获取足够的利润已经不具有持续性,从而动摇了大陆成为“世界工厂”的地位。

     

    三是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是“转型”还是“转移”

     “世界工厂”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利润仅仅在5%左右。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整体盈利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订单不稳定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传统的低工资、低成本、低利润的制造业模式必将升级换代。

     

    从国外发展态势看,

    跨国公司在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非洲等地其更加低廉的人力成本正在引起世界加工业的注意。不少服装企业反映,东南亚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跟他们抢订单;又面临欧、美经济进入调整期,国际品牌大厂削减成本的压力更大;加以人民币看升,未来“薄利多销”的代工模式将难以为继。

    一是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受到抑制。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仍处高位,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的房地产、金融业仍待恢复,实体经济增长乏力,新的经济增长点短期内还难以形成,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风险不断暴露,世界经济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李克强,2010年)。

     

    二是世界经济原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发展格局面临深度调整。一些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学者提出了世界经济“再平衡”、“再工业化”以及贸易逆差国扩大出口等政策设想及目标。虽然经济全球化的长期趋势不可逆转,但这种全球性的经济格局调整和转型,无疑会给“世界工厂”分布带来深刻影响。

     

    三是世界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去年美国推出绿色经济复苏计划、欧盟实行绿色技术研发计划等,跨国公司为了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抢占新的制高点,面临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四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将更加密切,在一些领域的竞争也可能趋于增加。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依然很多。

     

    总之,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劳动关系的演变、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势必会打破“世界工厂”在中国的经济布局和世界平衡状态,中国低廉劳动力时代或许已接近尾声。

    调整经济布局和经济结构是世界各国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为了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各国必须将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持续性得到增强。这是后金融危机时期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

    “世界工厂”应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大趋势,走向“以人为本、科技发展”的战略模式;二是重新审视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将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点真正放在“以人为本”的价值驱动上;三是将企业竞争战略逐渐由“低成本扩张”转向“高素质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方面。

     

     古人云,“识务者为俊杰者”,如果“世界工厂”仍然沉浸于尽情享受着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优势,停留在“中国组装”式的低附加值模式,而不主动向自主研发、自主品牌模式进行转型,必定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