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建华:安徽如何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25:51
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有利于安徽与长三角地区优势互补,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长三角地区产业向安徽转移已呈现加速态势,但我省在思想观念、发展环境、对接能力、思路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必须抓紧转变,以转变促转移。
一、关于对承接产业转移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
1.对待产业转移的态度问题。一些地方承接产业转移成效不佳,原因之一是认为长三角地区受土地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优化升级等因素影响,相关产业向安徽转移是必然的事情,因而存在坐等产业转移、坐等客商上门、主动积极承接的意识和热情不够的现象。实际上,尽管我省在区位、土地、人力和资源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多种原因造成产业转移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一是面临中西部其他省份的竞争压力。江西省明确提出“对接长珠闵,融入全球化”的方针,吸引了一大批产业转移企业落户。在商务部推出“万商西进”工程后,中部地区有20个城市(开发区)被确定为东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重点承接地。中西部省份竞相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拼成本、抢客商、争项目,态势逼人。二是在长三角地区存在内部转移现象。江苏省采取财政支持、电费综合补贴、用地计划倾斜等措施,推行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鼓励产业向省内的苏北地区转移。上海则通过“173计划”在周边地区形成商务洼地,阻挡资本外溢。
2.对待产业承接的原则问题。少数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没有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立足实际,盲目性较大。一是存在“饥不择食”现象。目前,从发达省份转移出来的产业,有一部分是因为受到环保政策的限制而转移出来的。而少数地方发展经济心切,承接了一些高污染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了我省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目前江苏有计划地将太湖周边的污染企业迁出,而据反映我省有的地方与这些企业接洽合作的热情很高。二是产业承接缺乏地方特色。承接的产业没有与地方的产业定位、产业规划结合起来,没有全面考虑当地资源的状况和充分利用。如我省无煤炭资源的城市却与省内有煤炭资源的地方争抢煤化工项目,无益于实现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三是缺乏统一规划。各地方竞相出台优惠政策争取企业落户,造成省内的内耗现象和地方间的无序、恶性竞争。如我省某市部分外来企业认为芜湖政策优惠而流露出将企业迁出的念头。
3.产业承接的软环境问题。当前投资环境存在的主要矛盾已从硬环境逐步转向软环境。表现在:一是没有形成同长三角地区接轨的市场体系。由于行政区划和自然经济区划的不整合造成了体制缺陷,导致安徽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不够,协调合作不够,地区封锁和市场保护还一定程度存在。二是政务环境不够优化。只重招商不重养商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要我服务”的政府服务观念与长三角地区“我要服务”的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差就差在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上,差就差在缺乏为企业着想、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上。三是政策兑现较难。一些企业反映,在引进的时候,地方政府承诺了很多优惠条件,而一但入驻却难以兑现落实。四是政策缺乏连贯性。地方政府领导调整后往往政策发生改变,企业花在政府关系上的成本太高。此外,法制环境、经营环境、融资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也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
4.产业综合配套能力问题。不少企业反映,我省在产业供应链的配套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转移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套企业,当地的产品或原料又常常达不到转移企业的要求,企业所需的零配件仍需要回去采购,这必然增加企业负担,抵消我省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成本方面的优势。蚌埠市某外来企业反映,原先准备在当地建厂生产,但因该地配套能力差成本加大而打消念头,改为单纯销售。同时,虽然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劳动力较多,但是高端的管理、经贸人才和高技能熟练工人不多。随着产业大规模的转移,这方面人才将供不应求,人才的配套也是问题之一。
二、关于推动我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若干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据分析,长三角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5年内就可完成,承接机遇稍纵即逝,如果没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就难以在这一轮产业转移中大有作为。因此,首先要解放思想,注重同长三角地区观念对接,以观念上的共识,实现投资环境的对接,促进合作上的共赢。其次,要注重组织机构的健全,统筹规划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应成立省级专门机构,协调关系,保障承接的顺利进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引导各地根据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其产业地位和分工关系,改变省内各地产业承接的无序现象和拼资源、拼成本的恶性竞争现状,并防止落后生产能力和污染严重企业向我省转移。 再次,各地应实施产业转移“一把手”工程,对重大项目信息亲自掌握和把关,对具体难题亲自破解。
2.注重环境建设,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洼地。在政策普惠、区位差别逐渐淡化的今天,投资环境尤其是投资软环境,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地方发展成效的关键。在人文环境上,用感情和服务吸引客商、留住客商,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使客商在安徽能安心发展、成功兴业,形成“搞好一个,引进一批,带动一片”的发展局面。 在市场环境上,推进产品准入标准、产权市场、人才市场等一体化进程,加强食品监督、商品流通、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作,重点推进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在产品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异地结转等方面的合作,构建开放合作的泛长三角区域现代市场体系。 在政务环境上,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借鉴其他省区设立产业转移“绿色通道”的做法,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审核审批的事项,必须从速审批。在政策环境上,保持政策的稳定,不能换一届领导就换一种政策,使企业无所适从。在诚信意识上,不能为引资而乱承诺,承诺的事必须坚决兑现,同时对没有兑现的事应有合理解决。
3.加大合作和培训力度,打造产业转移人才高地。一是围绕我省科教资源优势,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我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外来投资企业接成战略关系,为其提供高技术人才和智力支持服务。二是加强培训,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激励机制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熟练劳动者,适应我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三是充分利用当前从沿海一带返乡创业人员和熟练工人资源,把他们迅速补充到产业转移企业中去,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也可以解决人才需求不足问题。
4.建设专业园区,形成配套能力强的专业集群。目前我省有8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包括4个国家级开发区,挖掘其发展潜力非常必要。一是支持开发区根据本地优势和自身条件,选择、培育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避免产业雷同,确定各自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引导错位发展。二是支持开发区加大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引进力度,延长和拓宽产业链。三是鼓励与长三角园区进行园区合作和共建,逐步形成若干个与长三角产业互补和配套的产业园。四要支持开发区加快环境建设和体制创新,省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通过贴息的方式,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开发区的承载功能、服务功能和配套能力。五是当前应重点做好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促其率先融入长三角,为其他开发区发挥示范作用。(作者系安徽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
操建华:安徽如何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 内地如何更多地承接产业转移 滁州与上海签署四项承接产业转移共建合作园区协议-产业转移-中安在线-安徽新闻 提升城市软环境 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宣城-中安在线-安徽新闻 如何促进内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_产业经济_中思网 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应该如何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 期刊杂志|免费杂志|电子杂志|杂志下... "德尔福破产"可能成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机遇 湖南将搭建“粤洽周”平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2009.02:东部产业转移趋势与承接机遇(李晓西) 权威解读"国务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指导意见"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结构性投资机会降临 2009.02:东部产业转移趋势与承接机遇(李晓西) 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皖江城市带: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_焦点财经_金陵热线财经频道 宏观经济研究院--关于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问题的思考 2009.02:东部产业转移趋势与承接机遇(李晓西)bvg 加大开放引进力度 在转型发展中发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第一阶梯作用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出台 推进开发区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思考--贵州日报 四省市合作共建示范区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 长三角技术转移 长三角产业转移新蓝图 - 海上来风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发改地区[2010]9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通知 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应该如何承接国内外产业转 - 期刊杂志|免费杂志|电子杂志|杂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