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10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5:20:23
   

厦门市2010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淇水汤汤,                    。(《氓》)

⑵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过蒙拔擢,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⑷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⑸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晋灵公不

晋灵公不君,赵盾、士季①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②,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犹不改。赵盾骤谏,公恶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灵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獒,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赵盾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为公甲③,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赵盾未出境而反。大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赵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境乃免。”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赵盾,晋国正卿。士季,名会,晋国大夫。下文中的鉏麑、提弥明、灵辄、赵穿均为人名。②三进:向前走了三次。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③为公甲:做了晋灵公的武士。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鲜克有终                     克:能够

B.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         趋:奔向

C.提弥明死之                   死:为……死

D.书法不隐                     隐:隐讳

3、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赵盾是“古之良大夫”的一组是(3分)

①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②犹不改,赵盾骤谏

③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④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⑤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⑥赵盾未出境而反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季等人对晋灵公不行君道感到忧虑,决定进谏。士季进谏时,引用经典,希望晋灵公能改过向善,以对国家有利。

B.提弥明发现晋灵公的阴谋后,以遵守君臣之礼为由让赵盾离开。晋灵公唤出猛犬去咬赵盾,企图置赵盾于死地。

C.赵盾在首山打猎时救济了灵辄。后来,在晋灵公谋害赵盾时,灵辄知恩图报,倒戟抵御晋灵公的士兵,使赵盾得以脱险

D.孔子欣赏董狐,肯定他是一个良史;但又认为赵盾不应该蒙受弑君的恶名,对他的遭遇寄予同情。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4分)

⑵食之,舍其半。(2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苏幕遮·曲栏干

(清)吴藻

曲栏干,深院宇,依旧春来,依旧春又去;一片残红无著处,绿遍天涯,绿遍天涯树。

柳絮飞,萍叶聚,梅子黄时,梅子黄时雨;小令翻香词太絮,句句愁人,句句愁人处。

⑴这首词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3分)

⑵这首词运用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词的音乐性,请简要赏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填空题。(5分)

⑴琴想报考觉民和觉慧就读的外国语专门学校,但母亲没有同意她的要求。在失望中,琴随手翻动了《     》这本杂志,被其中《娜拉》的台词所鼓舞。(《家》)

⑵“大事却坏在他手里!那么,昨晚上对他开诚布公那番话,把市场上虚虚实实的内情都告诉了他的那番话,岂不是成了开门揖盗么?”这是吴荪甫最后惨败时的一段心理描写文中的“他”指的是         。(《子夜》)

⑶“咱们这场决斗该有个条件:输家得听候赢家发落;只要不辱没游侠骑士的身份,他全得服从。”与堂吉诃德讲定这个条件并决斗的是假扮成             的参孙学士。(《堂吉诃德》)

⑷“几年以前,当本书作者去参观,或者不如说去探索圣母院的时候,在那两座钟塔之一的暗角里,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手刻的单词:’ANAΓKH。”这个希腊文的意思是“命运”,它是             (人名)刻下的。(《巴黎圣母院》)

⑸涅赫柳多夫去彼得堡之前,交给马斯洛娃一个信封,里边装着他从姑妈庄园带回来的             ,马斯洛娃见到它很开心。后来,马斯洛娃意识到自己一切的痛苦都是涅赫柳多夫造成的,对他的旧恨又涌上心头。(《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⑴请简述《三国演义》中曹操离间马超、韩遂的故事。

⑵请简述《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的故事。

选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③,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

【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引:张弓。发:发箭。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要根据受教育者才智的高低来传授不同程度的内容,比较高深的学问只能传授给中等以上才智的人。

B.公孙丑认为“道”虽然至高至美,但会让人觉得难以企及,因此建议降低标准,以鼓励从学者不断地努力上进。

C.孟子以高明的工匠和神射手羿都不改变技术标准为喻,意在说明教学的标准定得高,才能提升笨拙的从学者的能力。

D.善于教射箭的人,拉开弓只作跃跃欲射的姿态,而不把箭射出去,孟子以此为喻,意在说明教人学道要善于启发引导。

(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价值的普世意义

当代思想市场里存在着许多价值观,人们会选择一些自己的特殊价值观,比如属于某个特殊群体的价值观。同时,人总要与他人合作,所以还需要普世价值观。

当一种价值观落实为事实后,如果它能使人们的共同利益最大化,对任何人的伤害又是最小化的话,那么,它就可能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同,就能够成为普世价值。以汶川震灾为例,汶川救灾的事实证明了患难与共的大家庭精神这一中国价值就是一种普世价值。理由很明显:人人都有可能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人人都需要他人的救助有人把汶川救灾的成就说成是显示了西方的普世价值,这种说法是典型的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可以想象,救灾英雄们恐怕很少读过奥古斯丁、康德、哈耶克等人的理论,恐怕也很少读过《圣经》、《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之类的书,英雄们胸腔中跳动的是中国心,而不是西方心。

目前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体系不过是一个单调的价值体系,它仅仅体现了“权利为本”的西方现代价值。这个体系是非常片面的,它缺乏全面应对复杂生活问题的能力,而且过分突出了“个人”——个人无条件地优先于他人。这种价值观在理论上意味着没有一个他人是能够完全信任的,没有一个他人是绝对可以指望的,这会形成一种可怕的孤独。

个人权利绝对优先于责任、美德和情感的现代西方价值观对人类生活与心灵是一种误导。这种“权利为本”的价值观聚焦于捍卫个人自由。毫无疑问,捍卫个人权利是正当的,但是夸大个人权利的“为本”地位,就会导致漠视他人。这不仅导致他人的痛苦,更主要是导致自己的痛苦。

中国人较少变成孤独的存在,就是因为中国哲学相信他人就是生活意义,他人就是目标,他人就是方向。在他人那里有亲情、爱情、恩情、友谊、帮助、交流、同心同德、成功、光荣、怀念、快乐和幸福,也可能有背信弃义、落井下石、迫害和陷害、失败和耻辱。从他人那里得到什么,完全取决于准备与他人共享什么,这是中国的传统智慧。如果说,西方现代价值观试图要解决的是“我的权利怎样才能得到保护”的问题,那么,中国价值观则试图解决“我将与他人共享什么”的问题。如前所述,西方价值不是错误的,而是远远不够用的。对于人类良好生活来说,个人自由无疑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好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好生活还需要其他一些同样重要的条件,比如那些被现代价值观所边缘化的传统价值,诸如美德、责任和情义等。忽视、贬低甚至排斥这些传统价值是现代人的灾难。

哪些中国价值能够成为普世价值,这需要事实的检验。最有可能成为普世价值的中国精神就是与他人共享幸福的原则,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典型的中国观念。一,天下意识。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为公,所以天下有难,匹夫有责。这是“责任为本”价值观。二,仁义意识。所谓仁,就是把他人看作是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同时把自己看作是有担当的人,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我和他人都被塑造成可以依靠的人。这是“美德为本”价值观。三,家意识。家是情义之本,人以情造家,这是“情义为本”价值观

10、下列对“普世价值”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普世价值确保人们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和对人们的伤害最小化。

B.普世价值具有普遍性,它同样适用于特殊的群体。K^S*5U.C#O%

C.汶川救灾的英雄们用行动诠释了患难与共的普世价值。

D.“权利为本”的西方现代价值观并不具备普世的价值。

11、下列对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西方价值观强调个人权利绝对优先,因而责任、美德和情感等传统价值常被边缘化了。

B.解决复杂的现代社会问题,需要现代价值与传统价值、西方价值与中国价值的兼容并蓄。

C.对于人类良好生活来说,传统价值与个人自由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

D.中国精神所倡导的与人共享幸福的原则,凝聚了中国人的传统智慧,因而成为一种普世价值。

12、西方现代价值观与中国价值观有哪些区别?请根据本文加以概述。(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感恩节的“上帝”

上善若水

14岁那年,杜鹏和父母一起来到美国,他们住在蒙大拿州在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小镇桑克兰。

在学校里,转学半年的杜鹏简直像是空气,没人和他交流,没人和他做朋友。爸爸问杜鹏:“难道没人对你感到好奇,愿意跟你说话吗?好奇心很强的美国人不对镇上唯一的中国孩子感兴趣是不大可能的。”

杜鹏脸上闪过一丝犹豫,低着头低声说:“有,但我感觉他们是在嘲弄我。我不想和他们说话。”

郁闷和压抑一直持续到了那年的感恩节。在桑克兰镇上,感恩节里的信徒们需要一个人来扮演“受气包”的角色。按照镇长劳克的说法,这个人必须身穿单薄的衣服,到镇子上每户人家去“乞讨”一些东西,然后对他们说感谢的话,哪怕遭受到拳打脚踢和冷言冷语。

镇子上的人选出的是杜鹏的爸爸。杜鹏反对爸爸这么做,他认为这样会让镇子上的人更看不起他们,这是对自己一家的侮辱。可爸爸拍了拍杜鹏的肩膀,对他说:“放心吧,爸爸一定会在那天让大家满意的。”

这注定是一个让杜鹏难以忘记的感恩节。清晨,爸爸就穿着破旧、单薄的衣服出了门。杜鹏原本想躲在家里,他不愿看到爸爸被人指责或侮辱的场面,可妈妈却要他跟在爸爸身后——她怕有人伤害爸爸。

这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有些暴力。几乎每家的大人都要指责爸爸几句,然后向他挥舞着拳头。拳头打在爸爸身上,却疼在杜鹏心里。他觉得每个家庭的人都在嘲笑着爸爸和自己,他们会想:“看,这两个从中国来的傻瓜多么傻,被我们愚弄了!”

杜鹏甚至觉得自己和爸爸比乞丐还没有尊严。他对爸爸说:“也许镇子上根本就没这个风俗,他们就是想找个借口侮辱我们。”爸爸却摇着头说:“不会。”

一个街区走下来,杜鹏默默地数着爸爸挨过的拳头,57户居民一共打了爸爸132下。终于走完了最后一家,杜鹏连忙上前,拉着爸爸就走,他的目光里充满了怨恨和愤怒。

爸爸笑笑说:“儿子,别生气。这是别人的风俗,我们入乡就得随俗。”杜鹏跺了跺脚,他头一次感到爸爸笑得这么卑*,整整一天他都不愿和爸爸说话。

夜幕降临,杜鹏家的门铃忽然响了起来。他打开门,看到镇子上所有居民都站在自己家门前。他们微笑着,脸上洋溢着快乐,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感恩节的礼物。镇长劳克抬高嗓门大喊着:“我们的上帝,我们要感谢你!感谢你今天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屋子里到处堆满了礼物,镇子上的居民一一和杜鹏家人拥抱。杜鹏有些不习惯这样的转变,短短的时间里镇子上的居民怎么完全变了一个样子。

劳克对杜鹏一家解释说:“这是我们镇上的传统,在感恩节这天为了让所有人虔诚地感恩,我们会选出一个人来让大家发泄自己的怒气和怨气。我们一般选择新来的邻居,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们晚上还会对他进行感谢。这个人是感恩节里的上帝,也是最有资格被崇敬的人!”

杜鹏默默地看了爸爸一眼,笑了笑,眼睛里满是骄傲。镇子上的人在杜鹏家开起了感恩节派对。鼎沸的人声里,杜鹏低声对爸爸说:“我想我懂得了些什么,我很快就会有很多朋友了 ”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金故事》,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叙事简洁,主旨深邃,表达了作者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的思考,对宽容和谐的处世之风的赞扬。

B.杜鹏“眼睛里满是骄傲”是因为他觉得爸爸的所作所为终于取得小镇居民的信任,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给他攒足了面子。

C.杜鹏在学校里没人与他交流,固然有当地人欺生的因素,主要原因是自我压抑,怕同学看不起,不肯主动与人交流。

D.小镇居民对他们选取的“受气包”,先是打骂后是感谢,这个突转,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所在。

E.杜鹏爸爸之所以愿意当“受气包”,是因为他城府深沉,早已了解小镇的风俗,只是不揭穿而已。

14、“误会法”是小说创作常用的方法,这篇小说有几重误会?请分点概括。(4分)

15、你是否觉得杜鹏爸爸这个“受气包”是最有资格被崇敬的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闻一多先生

汪曾祺

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张流传很广的木刻像(记得是个姓夏的木刻家所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木刻像上,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抗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衷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者,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从拓东路(工学院在昆明东南角的拓东路)步行穿过全城,来听先生的讲课。先生讲课,真是“神采奕奕”。他很会讲课(有的教授很有学问,但不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考证,讲得层次分明,引人入胜,逻辑性很强,而又文词生动。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第一流的演员。他教过我们楚辞、唐诗、古代神话。好几篇文章说过,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pointism),这样的东西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运用的人还很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钉满了用毛边纸墨笔手摩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昆中北院的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

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他用的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他原是学画的。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速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他冶印,朱白布置很讲究,奏刀有力。连他的吃菜口味也是这样,口重。他在蒙自住了半年,深以食堂菜淡为苦

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衬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闻先生后来走下“楼”来(他在蒙自,整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义无反顾。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无半点渣滓的、完整的、真实的浪漫主义者。他的人格,是一首诗。

能为闻先生塑像的理想人物,是罗丹。可惜罗丹早就死了。

在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先生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很有神采。

闻先生遇难时,已经剃了胡子。我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现在有一块碑),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

(选自《修髯飘飘》,有删改)

【注】闻一多于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闻一多先生讲课语言生动,还因为他讲授的内容兼跨文理,所以他的课受到广大文科和理工科学生的欢迎。

B.闻一多先生喜欢用秃笔,他搜集别人笔筒中的废笔,用于研究中国的书法,以便结合中国的书法进行铅笔速写。

C.手摩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是珍贵的文物,闻一多先生却把它随意地钉在黑板上,可见他潇洒刚强的个性。

D.闻一多先生讲课,能够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将晚唐诗与法国的印象派放在一起讲解,这在当时是很新潮的。

E.本文是一篇回忆录,选取了闻一多先生鲜为人知的轶事,叙评结合,凸显人物个性,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14、作者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请根据本文分点陈述这个建议的理由。(4分)

15、请结合全文,谈谈闻一多先生具有怎样的人格特征。(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请根据下面曲线图回答问题。

 

 图见:http://www.chinese163.com/Html/Article/36740_P2.html

 

 

【注】深色曲线表示团队的工作效率,浅色曲线表示激励力度。

⑴团队的工作效率与激励力度之间的关系是:在工作前期,团队的工作效率呈上升趋势,激励力度逐渐加大;当工作进行到中期时,            ;当工作进行到后期时,团队的工作效率再次呈上升趋势,激励力度逐步降低。

⑵上图所反映的工作效率与激励力度变化的规律,给领导者的启示是:           

                                          。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今年,在深圳的不少茶馆或者素食馆,每天都有一群传统国学爱好者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听专家讲解《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深圳还有一部分企业家,出钱出力组织员工一起学国学,把国学修养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标准。

材料二:早在1998年,广州市五一小学就试行“读经”;湖北武汉大学早在4年前就创办了国学试验班。发展至今,中国大陆有100多个城市的800万孩子加入“读经”行列。

⑴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⑵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理由。(150字左右)(8分)

 

五、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⑴2009年,香港大学将“名誉院士”的荣誉授予了82岁的退休老太太袁苏妹。这位老太太没受过教育,她从29岁到73岁的四十多年间,在香港大学的大学堂宿舍先后担任助理厨师和宿舍服务员等职,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堪称“宿舍灵魂人物”。

⑵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毕业于北京大学,他在一次讲演中说:“北大现在拿我和百度公司的李彦宏作为这所大学的光荣的代表,这不合适。我和李彦宏是做生意成功的,但北大的精神,北大的灵魂,不应当是做生意的成功。”

要求:①立意自定,但不要脱离两则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

 

 

 

2010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6分)

⑴渐车帷裳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    ⑶宠命优渥

⑷剑阁峥嵘而崔嵬    ⑸呕哑嘲哳难为听    ⑹羽扇纶巾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B(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3.A(①是晋灵公的虚言;④是鉏麑的心理活动;⑥这只是赵盾的逃亡行为)

4.D(根据“为法受恶”,孔子认为赵盾应该“受恶”) K^S*5U.C#O%

5.(1)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采纳(或:如果您去进谏而不被采纳),那么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入、则、莫、倒装句,各1分)

(2) (赵盾)给他(食物)吃,(他)留下了一半。(食、补出主语各1分)

【参考译文】晋灵公不遵守做国君的规则,大臣赵盾和士季为晋灵公的无道感到忧虑,打算向晋灵公进谏。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采纳,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进谏,如果他不接受,那么您就接着进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如果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经》上说:‘事情容易有好开端,但很难有个好结局。’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只是臣子们有了依靠。”可是晋灵公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晋灵公感到讨厌,就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坐着闭目养神。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不忘恭敬对待国君,真是百姓的主人啊。杀害百姓的主人,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了一条,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猛犬,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饿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食物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问为什么,灵辄说:“我给别人当奴仆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杀了他的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君又是谁呢?”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事的原则是直书而不隐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

⑴通过描写飘零的残红、清幽的原野、飞舞的柳絮、漂转的萍叶、苍茫的梅雨等暮春凄冷之景,(1分)流露了幽居深院的作者孤寂落寞、惆怅迷茫的愁绪。(2分)

⑵运用叠句,回环往复,造成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有别具一格的音乐美,(2分)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1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5分)

⑴新青年        ⑵杜竹斋        ⑶镜子骑士

⑷克洛德(由于版本不同,外国文学人物译名可酌情放宽)

⑸照片(一张旧照片,一张几个人合拍的照片)

 

8.(5分)

⑴示例:曹操约韩遂阵前单独对话,只诉京师旧事而不言军务,使马超生疑。(1分)曹操派人送去一封有涂改的书信,使马超怀疑是韩遂有意涂改。(2分)曹操令曹洪到阵前告诉韩遂,莫误“丞相拜意将军之言”,使马超大怒,欲刺韩遂。(1分)韩遂最后投降曹操。(1分)

⑵示例:秋分时节,黛玉嗽疾复发。(1分)宝钗前来探望,告诉她可用燕窝粥食补。(1分)黛玉自责平日多心而错怪宝钗,并感叹自身无依无靠讨人嫌。(1分)宝钗戏说将来不过多费一副嫁妆,并说两人算是同病相怜。(1分)宝钗许诺送燕窝来,黛玉表示感激。(1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

⑴C(“意在说明教学的标准定得高,才能提升笨拙的从学者的能力”有误。正确的说法是:意在说明教学标准不能因为从学者的能力不足而降低。)

⑵“中道而立”就是做事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1分)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从学者才智水平的高低传授相应的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正是中道的体现。(1分)孟子要求教育既要启发到位又不要包办代替,这种恰到好处的指导也是中道的体现。(1分)

【参考译文】

孔子说:“对有中等水平以上才智的人,可以讲高深的知识学问;对中等水平以下才智的人,不可以讲那些高深的知识学问。”

公孙丑说:“道倒是很高深很完美的,但就像登天一样,似乎无法接近。为什么不能让它变得可以接近因而叫人每天孜孜不倦地追求呢?”孟子说:“高明的工匠不会因为笨拙的工人而修改或者废弃规矩,神射手羿不会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君子张满了弓而不发箭,只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他恰到好处地做出样子,有能力学习的人便跟着他做。”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D(文章并没有否认西方价值观的普世价值,只是认为它片面、单调,不够用。)

11.D(“中国精神成为普世价值”是作者的一种预测,能否实现还需要检验;另外,中国精神之所以能成为普世价值,是因为其中的传统价值能够弥补现代价值观的不足。)

12.

⑴西方现代价值观突出“个人”,“个人”无条件地优先于“他人”;中国价值观关注的是“他人”,体现中国的传统智慧。

⑵西方现代价值观是“权利为本”的体系,解决的是“我的权利怎样才能得到保护”的问题;中国价值观则是解决“我将与他人共享什么”的问题

⑶西方现代价值观是单调和片面的,常使人陷于孤独和痛苦;而中国价值观使中国人较少成为孤独的存在。

(本题3分。答案可考虑从基本内涵、针对问题、实际效用三方面作答。一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3.(5分)答A项给3分,答D项给2分,答C项给1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

A项,是对小说主旨的概括,表述准确到位,也是理解文本的关键所在,不大容易把握,赋3分;

B项,应是取得了小镇居民的尊敬而不是“信任”,“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给他攒足了面子”提法错,是对文本的误读;

C项,“当地人欺生的因素”在文本中找不到依据,其它地方的分析概括是正确的,赋1分;

D项,是对小说最核心信息的理解,但情节的突转是小小说创作的常用方法,较容易把握,赋2分;

E项,杜鹏爸爸事先并不了解小镇的风俗,是对文本的误读。

14.(4分)

①杜鹏误会美国的同学,觉得同学总在嘲弄他;②杜鹏误会爸爸,觉得他卑*而没有尊严;③杜鹏误会小镇的居民,认为他们是在找借口侮辱人;④杜鹏妈妈误会小镇居民,怕有人伤害她丈夫。(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3分,答对三项给4分)

15.(6分)

观点一:杜鹏的爸爸是小镇上的新居民,他入乡随俗,心胸开阔(2分);受到委屈也不怨恨和愤怒,乐意当“受气包”,给小镇的居民带来快乐(2分);这种不图感谢而又愿意付出精神,理应受到尊敬(2分)。

观点二:杜鹏的爸爸甘当“受气包”,如果这个镇子民风刁蛮,他和他的家人一定会受到侮辱(2分);受到侮辱一味忍让,会让外国人产生中国人软弱可欺的印象(2分);这种无原则容忍退让的人,不值得尊敬(2分) (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3.(5分)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

A项,“讲授的内容兼跨文理”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别的地方的表述符合文意,赋1分。

B项,闻一多先生喜欢用秃笔,是因为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见功夫,与“结合中国的书法进行铅笔速写无关”。 K^S*5U.C#O%

C项,不能说石刻画像是珍贵的文物,闻一多把它随意地钉在黑板上是为了上课之需要,表现他认真的教学态度,与“潇洒刚强的个性”无关。

D项,中西比较的研究方法,能体现闻一多的教学风格,也和人物的个性密切关联,赋3分。

E项,这是对本文主要特色的概述,分析到位,但比较容易判断,赋2分。

14.

⑴在先生牺牲的地方另立胸像,是对国民党特务杀害闻一多先生罪行的控诉;⑵最好立“铜像”,更能体现先生刚强的个性;⑶“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象征着抗战已经胜利,先生是在抗战胜利之后被杀害的。(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3分,答对三项给4分)

15.

⑴闻一多蓄须明志,献身民主运动,始终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⑵他潜心治学、精心授课,是一位工作投入治学严谨的学者;⑶个性刚强,心口如一;有名士风度,倡导“痛饮酒,熟读离骚”,爱用秃笔,书画冶印洒脱不拘。(答到一处给2分,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K^S*5U.C#O%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3分)

⑴团队的工作效率开始逐步下降,激励力度进一步提高。(2分)

⑵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团队工作效率的变化,调整激励力度。(1分)

17.(10分)

⑴(2分)“国学热”持续升温。

⑵(8分)

示例一:我认为国学热升温是一件好事。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国学热升温体现了人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的提升。其次,国学热升温体现了人们对当前日益泛滥的“拜金主义”“快餐文化”的反思,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视。再次,国学热升温可以加强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熏陶、渗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示例二:我认为运动式的“国学热”不可取。首先,国学的弘扬要依靠国民自觉性,国学素养的提高应当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其次,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存在有其特定的背景,在当代社会复兴国学,犹如刻舟求剑。再次,把国学通俗化、情趣化,以迎合观众心理、适应观众期待的国学热,只能使国学肤浅和庸俗。因此,我们要用平和、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国学

五、作文(70分)

18.参照2009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参考意见”请到“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高考复习探索”网页下载)。

 

 

来源:中学语文阅读

原文地址:http://www.chinese163.com/Html/Article/36740.html

 

 
厦门市2010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2010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文综)1 [转载]2010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0年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罗源一中2011届高中毕业班月考语文试卷 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2010年龙岩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品质检查(语文) 201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英语试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黄冈市模拟及答题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黄冈市模拟及答题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情谊无价——图说原贞丰城区中学1982届高中毕业班同学聚会 [转载]2010年高考模拟试题(233)南宁市第二次适应性考试 00021.九年级语文学业考试适应性练习 [转载]2010年衡水市高考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荆州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盐城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盐城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盐城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55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 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2010年襄樊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2010年襄樊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漳州一中2010届高三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