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中国·经济篇:经济:局部颤动(《财经》 2008-5-2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2:30:28
震撼中国·经济篇:经济:局部颤动
《财经》记者 王长勇 实习记者 李增新 /总第212期 出版日期:2008-05-26  共有 0 条点评

局部性信贷倾斜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放松,中央财政的直接投入及税收支持政策更有余地而且更为有效
汶川地震对灾区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也对整体经济运行增加了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但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基本面。”5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经济工作时,下了这样一个初步结论。
汶川大地震后第九天中央政府的这次会议,提出要“两手抓”:一手毫不松懈地抓抗震救灾,一手坚定不移地抓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控制物价上涨,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就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人士早有颇多言论。
极端者认为,灾难将给资本市场的信心以重大打击,或认为宏观紧缩政策就此终结;另有人则认为,在年度的总量数据中,可能察觉不到地震对经济明显影响的痕迹。
地震发生以来,央行两次对地震灾区增加再贷款额度,共计70亿元。但显然,这一局部性信贷倾斜政策并不能当然地理解为货币政策的放松。对于这次近30多年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中央财政的直接投入及税收支持政策更有余地而且更为有效。
经济局部冲击波
四川是农业大省,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GDP)10505.3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4.3%。汶川地震最严重的受灾地区主要位于四川贫困山区,农业生产集中的成都平原影响较小。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主要受灾地都江堰市、彭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阿坝自治州等,其GDP占全国比例约0.7%;四川省第二产业GDP占全国3.8%,其中灾区第二产业占全国约0.7%。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地震等灾害会造成短期内经济活动和投资活动的减速,但经济增长和投资很快就会反弹,并达到比正常水平更高的位置,随后逐步恢复到趋势水平附近。
摩根士丹利研究团队把此次地震看做对经济的“最严重的干扰”,但维持的时间不长,也不会动摇根基,经过短暂的调整,经济依旧会回到既定的轨道上来。即使能源、电力供应网络受阻,也会在全国的协力救援和重建行动中迅速恢复。
中银国际粗略估计,此次地震可能使得2008年GDP增长率下降0.4至0.7个百分点。因四川为农业大省,此次地震可能对居民消费价格进一步造成压力。
短期通胀承压
大多数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认为,地震对中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有限,但近期中国通货膨胀预期则有上行风险,原因是四川为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生猪供应大省。
四川省GDP中,农业约占20%,高于全国12%的平均水平,且四川农业产出占全国的比重为6.1%,其中稻谷产量占全国的7.3%,生猪产量占全国的11.6%。
雷曼兄弟研究称,地震对于中国通货膨胀、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甚大。地震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不会有工业生产严重,但鉴于目前全球粮食市场的紧缺问题,它可能加剧大米供应的恐慌,可能造成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加大中国食品价格通胀压力。中国食品价格年通胀率目前上升超过22%。
花旗集团中国经济学家沈明高也认为,地震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会比较明显,大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地震可能间接对生产成本,特别是工资和资源价格造成较大影响,并进一步挤压工业企业利润空间,加大通胀压力。“预计紧缩政策会有一个暂时的停歇,财政政策可能有所扩张。”
中信证券毛长青、高占军认为,地震灾害对四川粮食生产可能产生影响,但由于重灾区在四川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较小,对食品通胀的影响可能仅限于短期之内。因此,央行将继续保持偏紧的货币政策,但主要集中在信贷管理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
据官方估计,截至5月16日,地震灾区损失的生猪在100万头以下,而全国现有的生猪存栏量在4亿头以上。
高盛中国经济学家梁红认为,近来猪肉价格一直保持稳定也反映了这一点。地震对于粮食生产的直接影响应当更为有限。
在国内通胀率上升、全球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下,震后重建需求可能令中国的宏观政策制定变得更加复杂。但是,从灾区的经济规模来看,如果总体宏观政策立场保持不变的话,该地区的重建对于全国整体需求乃至价格的影响应会较为有限。
高善文也认为,地震会造成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但对于许多工业品来说,由于价格的决定是全球性的,同时地震的冲击是短期的,看不出通货膨胀压力系统性的上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造成成品油价格上升,台湾地震导致电子芯片价格的上升,是地震加剧通货膨胀压力的典型例子,但这种情况并不普遍。汶川地震主要灾区2006年猪肉产量占全国的1.8%,粮食产量占全国比例约1.0%。
高善文等认为,汶川地震主要灾区食品生产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远低于墨西哥湾原油、成品油产量占美国的比例,因此,汶川地震对全国价格水平的影响也将十分有限。
宏观政策方向难改
“地震灾害对经济的影响如何,政府必然会进行分析研究。”国家发改委一位专家告诉《财经》记者,评估地震灾害损失和分析地震对经济的影响是两个方面。首先是对灾害损失的统计和评估,以此为基础,再进行灾害对经济影响的分析和判断,最后再去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如何来应对。
他说,此次地震灾害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灾区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但对全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会很大,“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会比较谨慎。”
一位国家统计局官员向《财经》记者表示,地震对经济的影响整体是负面的,也有“正面”的因素,即灾后重建会拉动投资的增长,这样可以拉动一些GDP增长,“但地震对物价应该不会有大的影响。”
据了解,国家统计局已就地震对全国GDP的影响作了研究。国家统计局官员表示,如此严重的地震灾害极为罕见,分析判断其对经济的影响,缺乏经验和数据。
高善文判断,地震会推迟短期内出台进一步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但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方向不会因此改变。
汶川大地震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立即做出反应。财政部当晚拨付救灾资金,央行也迅速部署紧急救灾六项紧急措施。随着对灾情严重性的重新认识,财政性无偿资源的投入,显然为抗震抗灾和灾后重建迫切之需。
信贷投入对灾区作了局部倾斜。为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信贷投入,央行授权成都分行连续增加灾区支农再贷款、再贴现限额。对灾区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头寸再贷款需求实行特事特办,并决定受灾严重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5月20日暂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对四川省局部灾后重建投资的扶持,并不意味着中国应该放松整体经济的调控政策。”梁红说,如果政府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放松货币政策,会导致通胀前景恶化,使未来的宏观经济形势更为严峻。由于发生了强烈地震而预期宏观政策会有所放松的投资者,很可能会失望。1月底的严重雪灾后,相似的预期也没有成为现实。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三天,央行发布《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目前中国经济仍面临价格总水平处于高位的突出矛盾。因此,央行未来政策的思路,仍将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并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并注重引导预期。
5月2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央行副行长苏宁受周小川行长委托,主持召开行长办公会议,在强调“两手抓”的同时,提出“继续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事实上,央行增加灾区信贷额度和流动性,仍需通过金融机构放贷才能发挥作用,但信贷资源并不是无偿资源。汶川地震带来的损失和危害,主要是人员伤亡、基础设施损毁和工农业受损,投入救灾的资金,即便不考虑回报,投入后偿还本金也为时长久。
在追求盈利和风险管理的要求下,金融机构对信贷的投入将较为谨慎。而就全局而言,紧缩货币政策仍然承担着抑制过剩流动性的任务。在此情况下,稳健财政政策向扩张调整具备条件且意义重要。
财政政策用武之地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今年先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明后年继续作相应安排。同时,中央财政安排250亿元,加大对抗震救灾的资金投入。截至5月23日,中央财政已投入抗震救灾资金逾108亿元。
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认为,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制度环境下,政府必须在灾区重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是发挥财政政策作用。
他认为,目前通货膨胀的水平连续创11年新高,中央银行必须坚持货币政策紧缩的方向。但同时,财政政策可以适当放松。过去五年来政府的财政收入一直保持20%—30%的增长速度,国内外公共负债水平也非常低。因此,政府完全有经济实力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而目前现实经济也迫切需要扩张型财政政策的支持。
“救援受灾民众和帮助灾后重建,是政府的职责。”黄益平说,假设地震灾害的损失分散到今后三年重建,那么政府每年需要增加开支2500亿元,大约为2007年GDP的1%,或当年财政支出的4%左右。
近几年,中国财政实力不断壮大。2003年至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约17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加10万亿元,年均增长22.1%。
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显示,今年全国财政预算收入58486亿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长14%。近几年,全国财政收入实际增幅高出预算增幅两倍左右。今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5.5%,比全年预算增幅高2.5倍。
如果全年财政收入增幅远远高于预算增幅,意味着年底财政收入将出现大额超收,财政超收收入类似于预备费,是没有安排具体支出项目的财力,是可动用的机动财政资源。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比预算超收723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超收4168亿元。
此外,中央政府还有一些确定的储备财力,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预备费为350亿元,安排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32亿元。
目前财政有能力使用的手段,还包括中央财政增发国债,用于地震灾区群众安置和重建。
近几年,在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2007年末中央政府债务余额占GDP比重为20.9%。2008年,中央财政减少了赤字规模,赤字率将下降至0.7%。
今年一季度,中央财政收入实际增长远高出年度预算增长,中央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保持很低水平,表明中央政府财政状况良好,不仅可动用财力充裕,而且有较大的减税和发债空间。
与央行相关政策相配合,中央财政应为救灾和灾后重建贷款提供利息补贴,分担灾区金融机构风险,鼓励灾区金融机构放贷。
另一项可选的政策,是降低灾区金融机构营业税税率。中国现行税收政策,对金融业征收5%的营业税,和国际水平相比明显偏重。给予地震灾区金融机构降低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不仅支持灾区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救灾和重建,也可为下一步营业税改革提供经验。
再一项亟需调整的政策,是对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政策进行调整,将灾区企业分支机构的所得税全部留给当地政府,以增强其自救和重建的能力。
对中国经济增长未来可能出现的波动,财税政策也应未雨绸缪。南方雪灾和汶川大地震,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灾区重建需投入大量资金,也为增值税转型在全国推开提供了良机。
增值税转型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增值税转型,将大大降低企业更新设备和技术升级的投入成本。对灾区重建,增值税转型应该对所有房屋、基础设施和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进项税全额抵扣。■
本刊实习记者王悦威对此文亦有贡献
http://www.caijing.com.cn/20080526/65213.shtml
震撼中国·经济篇:经济:局部颤动(《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经济篇:银行:多重风险(《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经济篇:股市:寻找方向(《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经济篇:保险:不能承受之轻(《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经济篇:农业:震情无关粮价(《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经济篇:电信:脆弱的应急通信(《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经济篇:交通:“生命线”重创之后(《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经济篇:地产:“余震”难息(《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经济篇:石化:信心受损(《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经济篇:石化:信心受损(《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经济篇:股市:寻找方向(《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经济篇:电信:脆弱的应急通信(《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经济篇:农业:震情无关粮价(《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目击篇:“5·12”劫难(《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救援篇:水陆空总动员(《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科技篇:看不见的战线(《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科技篇:阻断灾害链(《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防疫篇:扼制瘟疫(《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科技篇:阻断灾害链(《财经》 2008-5-26) 震撼中国·防疫篇:扼制瘟疫(《财经》 2008-5-26) 财经 > 金融经济 > 自由选择 《经济学人》:中国进出口负增长 世界震撼(图) 经济数据_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