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4:59
一、课题的提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它对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语文课堂还存在着不少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比如,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不教,学生不会,教师少教是严重失职。在模式上,尽管千姿百态,但缺少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得。在方法上,还是习惯于没有多少启发式的“满堂问”。
此时,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本次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几大要点,一是“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以上两大改革要点,明确地指出了我们要改变已有的旧模式,探索新的模式以适应当今改革的需要。
基于此,我想着手解决的是转变教学思想,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感悟。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弘扬个性。在主课题的指引下,又经过充分酝酿,反复推敲,决定以探索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培养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界定
1、“自学能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己读书,通过反复品读语言文字,领悟其内涵的过程。
2、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影响下,所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观点: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小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的。
2、教学评价观点: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实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系统的和谐发展。现行的教学评价偏重于指向学习结果,在体现评价的完整功能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课堂的教学目标:从学生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从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为自主领悟、探索为主;从以学生“静听”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主;从“师→生”间的单项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生→本”的多向交流合作;从以学生机械学习为主转变为听、说、读、写多种练习活动的综合进行为主;从重视结论的掌握转变为重视对学习过程参与。
2、学生的教育目标:以语文教学为切入口,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索,自主探索的精神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其一生受用。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建“自读——自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构建一个新型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又有利于贯彻《课标》精神的创新教学模式,并努力体现以下几个环节:明确目标——始读初悟——质疑探究——精读品悟——熟读积累——创新运用,在学习方式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加强体验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五、课题的操作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1) 注重参与程序,展示活动过程;
(2) 创设探究情境,即或创新思维;
(3) 拓展想象空间,加强情感体验;
(4) 引导交往合作,提高认识水平。
2、开发教学资源,注重语文实践活动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互相作用,互相协调,达到研究的目的。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7.12 ~~ 2008.1)
2、实验阶段(2008.1 ~~ 2009.12)
3、总结阶段(2009.3~~ 2009.5):成果鉴定、撰写报告。
八、课题的成果形式
1、形成切实可行的“自读——自悟”语文教学模式。
2、课题研究报告
3、教学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