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羽:现代化首先应是“人的现代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7:48:33
乾羽:现代化首先应是“人的现代化”
大部分东莞人也许不会忘记,按照当年规划,2010年东莞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按照当年设定的指标,都是可以达到的,只是一些指标很可能已经落后。另一方面,指标偏重经济,对于人的发展关注不足,所以实现现代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3月22日《广州日报》)
东莞市副市长的说法是客观务实的。一方面,按照当年的设想,东莞的现代化的确可以说是实现了,那时对现代化的理解有其具体现实性,因此其设定的目标也较容易实现,虽然这些目标在当时看似有些遥远。对照现实情况,说现代化的目标基本实现应该没有问题,这是对当初目标的尊重,也是对这些年东莞发展成果的尊重。
但另一方面,需要看到的是,当初的现代化目标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的突出表现就是,目标侧重于经济的发展,而缺少对人的发展的关注,目标侧重于用具体的数据衡量发展,而缺少更内在的文化层面上的测量。这样的目标设定有其道理,在强调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现代化的目标当然会首先设定为经济发展,但是当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越来越丰富时,当初的这些现代化目标是否准确、全面就值得再讨论。
那么,何谓“现代化”?这实在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不同学科的专家会从不同的立场给出多种标准,不同生活经验的普通人也可以根据各自的体会给出自己的看法。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就是现代化不仅是一个经济的概念,现代化也应该是一个文化的概念。
现代化应主要是文化的现代化,物质的发展经常快于文化发展,当物质的生活已经呈现出现代化的状态时,人们的文化观念未必已经现代化。这种现象在社会学中被称为“文化堕距”,是现代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形。那么,文化的现代化到底是何含义呢?如果我们把公民社会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就应该把文化现代化的内容定位为公民意识——是否以公民的角色进行生活,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公民意识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比如:看到贫富差距时,具有公民意识的人不会把这种差距看成是正常的现象,而会把它看成是与自己有关的事情;看到外来的东莞人生活得没有那么舒适时,具有公民意识的人也不会产生优越感,反而会产生内疚和不安的感觉。总之,一个具有公民意识的现代人,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很强的权利意识和社会意识,他们一方面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关注着社会的整体发展。
一个社会的现代化是由人的现代化决定的,而人的现代化首先应该是观念的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因此,在衡量东莞的发展时既要看到各项经济指标实现的成就,也要看到整个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完善的方面,如果人们所讨论的现代化真的是由物质生活的富裕和文化生活的先进为内容的,那么即使人们对现代化有不同的理解,也不会对现代化有怀疑的态度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