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发迹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55:41
 公元1936年,正是农历丙子鼠年,“鼠打头,好起步”,人们期望在度过连年大旱的“猪狗末节年”之后,于今迈步从头越,无论于国于家,年年大吉大顺。

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是最讲究这些说法的。尽管他也知道,这些说法并没什么根据,从古至今考下来,有的也碰巧应验几件,但大多则不灵。然而他还是抱着一个信念: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正在他祈祷这“鼠打头”之年大吉大顺的时候,然而偏不凑巧。1883年诞生在五台山之麓、滹沱河之滨河边村的阎锡山,当年恰好是五十四岁。按乡间流传下来,五十四岁是“逢九”,逢九年是最不吉利的。阎锡山少时看《三国》,别的什么都没有记住,惟是对周瑜、诸葛亮去世时的年龄记得很死,因为周瑜三十六岁、诸葛亮五十四岁,都恰好是“逢九”,难怪他们谁也没有躲过这个不吉利之年。

据说,“九”为阳数之极,是奇数中最大的数。凡遇到了九,或预示着已经走到了尽头,必定要与灾星碰撞,届时就将大难临头;或象征着至高至大,可能会是大福大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不过,按乡间老百姓的说法,人生的“逢九”之年,往往凶多吉少。正像俗话所说:“小人享不得大福。”那种“大福大贵”,毕竟不是谁都享受得了。特别是五十四岁这个“逢九”,简直是人生旅程中至关重要的“关口”。

然而对他阎某人来说,在五十四岁之前的一个又一个“逢九”,不免也有过一些磕磕碰碰,但大体上还是如他所愿地走过来了。

1891年,是他步入人生之后的第一个“逢九”,他随父阎书堂在五台县城学商,用心揣摩惟利是图、投机钻营的经商之道,为他日后把经商之道用于政治,可算是作了必不可少的“铺垫”。

1900年他十八岁“逢九”,被举为村中“纠首”(村长)。适值庚子之乱,清军路经五台县河边村,滋扰民舍,他纠集壮丁,持刀矛、土枪、农具以自卫,使村民未受扰害,村人以“勇夫”称之。并以他诞生那年,马克思殁,孙中山先生一十八岁,正当世运嬗变之机,将来必定也是咱村、咱县、咱省的一个“人物”。

之后,他在山西武备学堂住过三年,被清政府选送到日本东京振武学堂、陆军士官学校留学,一住便是五年。在异国他乡,他结识了五台乡亲、日后的“股肱之臣”赵戴文,并引荐参加了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组织了“铁血丈夫团”,由此便捞到了日后在军、政两界攫取权力的资本。

1909年他二十七岁“逢九”,由日本毕业回国,便应试得中举人;回晋即在军界捞到了“标统”(团长)的位置。

这时,他的父亲告诫他:“你现在升了标统,可有一件事情却不能不说:五年前你启程往日本时,我在村里向文昌爷许愿说:‘只要保佑俺万喜子平安回国,俺定为文昌爷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现已如愿以偿,我们不能只许愿不还愿吧。又且文昌爷是专管功名禄位的……”

对于迷信,老百姓说不可不信,不可全信。阎锡山说:不可迷信,亦不可迷不信。对于他父亲提出的这个问题,阎锡山极表赞成,但想了想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修庙还愿就得在太岁头上动土,惹下太岁、破了龙脉、坏了风水更不得了。”最终想了一个既修庙宇、又谢太岁的两全之策,才算遂了父子们的心愿。

在老辈人给他起的名与字中,锡山而外,乳名万喜,字号百川。虽然,其中“金”、“喜”、“山”、“川”、“百”、“万”等上好的字眼都占尽了,但都也是些静态之物,哪一点、哪一撇都没有标志出他那无时不想飞黄腾达的勃勃野心。自当标统以后,一位好心的朋友在祝贺他擢升时,说能混到这个位置,该满足了,莫非真想成龙呢、变虎呢!不想这句慰勉他的话,真还点到了要紧处。原来他正想以一个厉害的动态之物作名号,由此便取古诗名句“龙岂池中物”,自号为“龙池”。其根据是:他的诞生之地河边村,高枕着运势起伏的五台山余脉文山。此山北从五台山出脉,一路奔腾踊跃,精神轩昂;中间一峰冲天,峰身遍布麒麟花纹,酷似真龙腾空;其余脉围着村子绕了一个圈儿,便落脉化气,溶入对面那条滹沱河中。此河清澈如镜照天,日精月华尽收其中。龙峰降气,吉气融融。似此风水宝地,被人称做是藏龙卧虎的一块福地,福地必定要出个福人。据看八字的先生说:他有帝王的福相,在中国帝王之中,除袁慰亭(世凯)之外,数他的相貌最可贵了。阎锡山少时看《三国》,就对其中的这几句话很欣赏:“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联想他的祖父名青云、字龙雨,即有腾云潜海之意;因此决心继祖之志,自号“龙池”,幻想有朝一日,他这条“龙”真能从“池”中跃起,腾飞宇宙,纵横四海,为阎家光宗耀祖。

果然没过多久,这条来自五台山之“龙”便腾飞起来。

辛亥武昌起义,太原率先响应。然而在此之前,他观察政治风云,既与清朝山西巡抚丁宝铨、陆锺琦来往频繁,同时又以同盟会员的身份,与革命派不时往来,随时观察革命与反革命形势,以便决定进退策略。

1911年10月29日晨4时,太原武装起义爆发,以一标二营管带姚以价率领起义军,打开新南门,向巡抚衙门进攻。阎锡山作为二标标统,却令他的所部布防于巡抚衙门的东西两侧,扬言保卫祖国巡抚衙门,而他本人却隐身于大教场的密林中静观风云。当获悉起义军从南面正门攻打巡抚衙门时,才令他的部队从后门配合行动,参加了起义。只因一标标统黄国梁既非同盟会员,也未率领属下各营积极行动,所以到起义成功以后,二标标统阎锡山便一步登天,当上了山西都督。他“登基”的这天,正是农历九月初八――他的二十八岁生日。自此他不但成了辛亥革命的“元老”,长期统治山西的政治生涯也自此而始。

太原起义后不久,清廷派兵镇压,起义军分兵南北,阎率一部北上包头,在归绥地区继续活动。南北议和开始,阎率部回到山西,返抵宁武时,夜梦他的先祖喊他“起!起!”起来后得知清帝退位,于是兼程前进,于1912年大年初一行抵忻州。他高兴地想:“先祖保佑我也!”

矮胖子、大头颅、身子像个肉轱辘――阎锡山的外表,正好体现他圆滑的性格特征。人们形容他:只要睡觉打个滚,便会生出许多新点子。而最可体现阎锡山性格特征的,是他当了山西都督后,某报登过的一幅漫画:身穿团花马褂,头戴瓜皮小帽,一手举着算盘,一手拿着委任状……有人给阎锡山谈到这张画,他却指着上海一家小报登的另一幅漫画让人看:画面上的三个军阀――蒋介石一手握手枪,一手托现洋;冯玉祥一手举大刀,一手抓窝窝头;阎锡山一手提杆秤,一手拿算盘……阎锡山面对这些画面,得意洋洋地笑着,认为自己总是比别人高出一筹。

阎锡山在政治上的发迹,确是他把少年时代学到的投机钻营的经商之道运用于政治,在关键时刻夤缘时会,随机应变,脚踏两只船,最终攫取到的“暴利”。他自己也由此总结出经验,竟大言不惭地说:算盘之中有财富、有军队、有政权。通过算计,可以随时根据政治风云变幻,决定是该翻手为云,还是覆手为雨?

阎锡山的算计,确是算得骨头都疼。认为:计算为成业之母,算盘珠子底下有钱。计算一年不若计算一月,计算一月不若计算一日,计算一日不若计算一时,计算一时不若计算一分,计算一分不若计算一秒。人生计年,不过七八十,计月则有八九百,计日则在三万以上,计时计刻则为数更多。一个母猪十八个奶,走一步八拨徕,这容易算;但若碰见个圪洞洞,它又拨徕了一阵阵,这便不好算了,不好算也得把它算出来……

曾几何时,阎锡山对天盟誓:我参加同盟会时,就下定了始终不渝的决心,我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始,一定要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终。未来有生之年,将永远留在国民党内。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话音刚落,便发生了袁世凯称帝的一幕。起初袁一心要翦除他,山西反阎派也还长期活动,联合省外力量企图取代他,差一点作为叛乱者被枪决。在处境十分险恶之时,他算计再三,不惜抛弃“革命的本钱”,在政治上来了个急转弯:先宣布脱离国民党,继而请求解散国民党,不但拥袁称帝,还把六十岁的老父亲做抵押,决心上表称臣。为进一步表示对袁的忠贞,不惜消灭异己,残杀同志。山西革命同志被残杀、下狱者不计其数,被逼逃亡者数百人等。到袁世凯死后,阎又改投段祺瑞,公然出兵反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护国运动。竭尽左右钻营之能事,终于保持住自己的独立。

不管如何,至1918年他三十六岁“逢九”,年年过得还算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