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教育笑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16:02

盘点中国教育笑话

 

一、学分笑话。必修课有学分,但必修课只能在规定时间学,不能提前也不能推后,提前不是跳到上一个年级了吗?推后不是留级了吗?既然实行年级管理,那就是你是杰出的还是你是平庸的,都得齐斩斩同时毕业。选修课有学分,但一学期只限选多少门,不能多选,不管你精力多充沛,因为所有同一个年级的必须同时毕业。在规定年限修不够学分的呢?可以补考,补考及格,也跟上了同一年级,可以重修,重修及格,也跟上了同一年级,补考和重修多了,不得发学位证,只有毕业证。学分的意义何在?所以实行学分制,就是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因素,有些学习能力强些,有些学习能力弱些,前者可以少修几学时,但考核能通过,后者可以多学几学时,考核才能通过,有些可以两年就修完全部学分,有些不得不花三年甚至更多时间才能修完,但最后学分一样多,毕业证和学位证也就是一样的。既然把时间卡得那么死,学习能力强的拖死,学习能力弱的急死,最后齐刷刷同时毕业。大家见面,都是同一级的,不是说是同样学分的。同一级的不一定同一等级,因为有的有学位,有的没有学位。学分制要消灭等级,年级制要维护等级。学分制要实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年级制是要维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年级制不退位,学分就永远是笑话。

二、文凭笑话。迷信高学历,就制造高学历,中国现在是高学历文凭制造商。中国学历向来分为几个系列,全日制、自考、和函授、夜电大,现在依然并行不悖,只不过不管哪种系列,文凭都成了山寨的了。函授,入学考试是象征性的,入学后,面授是可来可不来的,函也是没有的,入学后,考试不及格不要紧,交点钱就算补考及格了,就算不考试也不要紧,多交点钱就算考及格了,每个档案袋里成绩形式上都是规范的,但这些成绩有几个是真实的呢?夜大电大更是只要给钱就发文凭,免试入学,有人讲课,听课则心猿意马,考试是有办法让学员事先知道试题的,答案是事先有人做好的,只要交了钱,文凭是按时会送到手里的。自考是难的,但从办自考辅导站到各大学办小自考,局面就大为改观,只要去交钱进入自考辅导站,就会有命题老师来专程辅导,其合格率显然高之又高,所谓辅导,就是漏题嘛,至于小自考,那就更假了,辅导只是漏题,小自考就是直接问考生,想要多少分?校考科目少于80分,免谈。自考、函授、电大、夜大,这些都是补文化的,是为了增加知识积累,知识多点和少点不影响什么。但是全日制,那是培养知识分子的地方,不仅是学知识,而且是生产思想和研究学问的地方,可惜现在大学林立,却没有任何思想产生,而是把大学等同于职业培训班,大学毕业证等同于职业培训结业证,连上岗证都不如,鳞次栉比的大学想在培养的是职业工人,一入学就进行就业教育,学知识、做学问、搞研究是次要的,找工作是第一位的,考核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指标是就业率的高低。大学最后一年都放学生去找工作,以前象征性安几节选修课,现在是干脆不安课,三年专科学两年,四年本科学三年,文凭照发不误,这文凭有什么含金量?当然,一个职业培训结业证又何需什么含金量?何况职业培训还交点技术,而在大学三四年里,可能连技术都没学什么,这种大学毕业证,可能连一个职业培训结业证都不如,还要什么含金量?

三、高学历笑话。把文凭山寨,学历自然也山寨,比如,进大学了,问为什么读大学,他会反问,所有家长也会反问,你白痴啊,连读大学干什么都不知道?不就是为了找工作吗?混得好,还可以找个好工作。一路把文凭高上去,一路都是为了找个更好的工作。什么是更好的工作,就是什么工作挣钱多,什么工作就是好工作。其实道理很简单,为什么要山寨呀?就是为了以次充好搞钱啊,文凭山寨、学历山寨本来就是冲钱而来的嘛。书读多了的一般都有点迂,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学问的标志,但现在比大学还高学历的有几个迂过?他们除了不懂考虑别人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外,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事无所不用其极,或者说,他们精于利己,迂于利他,也是一种迂!中国孩子的家长被骗说,倾家荡产供孩子读书吧,这是智力投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投资为了什么?为了回报。所以这种宣传就是给人灌输这种理念,读书越多,越会有钱,高学历和高收入是成正比的,高学历等于高财富。大学扩招以后,研究生也扩招,产出了很多高学历,这些高学历流入社会,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就像《水浒》里放出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处处害人,搅得天下大乱,为害苍生,利用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为自己敛财,害国害民,当然,聪明之处在于把别人卖了还让别人替他数钱,害了国家政府还到处宣传他对国家做了多少多少贡献,甚至还在各大媒体上像明星一样被追捧。

四、学术笑话。中国的学术主要是发表论文,发表论文主要是为评职称,评职称主要为涨工资。过去职称和年龄相关,论资排辈,现在职称和买论文发有关。今天的学术期刊就是论文超市,核心期刊是金融寡头,垄断着就有利润的论文发表权,越是级别高的,版面费价格越高。论文超市还有中间商,生产商有时是硕士、博士,购买方就是想晋职称的学者,这些学者多半是老师,所谓“学者型老师”,还有“学者型校长”呢,有的晋中级,有的晋高级,他们为人师表,就是这样师表的,为了晋职多点收入,脸都不要,还要灵魂吗?还是灵魂工程师吗?有些生产商就是要晋职称的学者自己,自己生产的产品,请商家贴个标签再购买回来,算是自己的成果,不花费昂贵的版面费,便不是成果,而且成果的级别是以版面费的多少决定的。不要误认为通过花钱就产生了什么社会效果,实际上除自己和编辑看过外,编辑可能都是草草看看,为了版面需要,删得面目全非,文理不通。谁也不会浪费时间读读,不管你有什么惊世骇俗的见解,或者什么济世经帮的良药,你的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只是为发糊口的职称需要。当论文堕落成金钱的玩物时,便形成天下论文一大抄的景观,教授们会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怎样抄,学生又去教学生,最后就成了学问就是抄,抄才正常,不抄才不正常,抄得得心应手,抄得理直气壮,抄得出神入化,抄得遍地开花,抄得乌七八糟、乌烟瘴气,但学术刊物喜欢,越空洞、越没内容、越没思想、越没水平就可以越不负责任、越不动脑筋、越便于随意宰割、越有优越感、版面费越收越贵还越心安理得。 五、学校扩张笑话。扩张的原因是学生多,学生多的结果是利润高,一个学校扩张了,那就学校有钱了,富了,有很多资金,不负债运作了。这是常识。然而,在中国,不。中国的学校,哪个高中名声大,扩张也就越疯狂,高价生越多,然而贷款也越多,学校巨额的创收决不用于扩张上,扩张需要的经费全通过贷款,反正一届一届的校长也没有义务来还,当几年就走人,人都走了,叫谁还去,目的,很简单,把这笔债赖给国家。大学更是群起效尤,现在几乎没有哪所大学不扩张的,也没有哪所大学一年比一年招生多,也没有哪所大学一年比一年收入多,但也几乎没有哪所大学不是负债运作,几乎没有哪所大学不是一年比一年负债多,逻辑也很简单,再还不起的债,都有国家买单,国家让他们担任一所大学的领导是因为他们投入高,所以现在兑现高回报,与国家教育、社会责任、老师生死、学生前途毫无关系。曾经在民间,人们流行借得到钱的是大哥,那是在指责没有信义的下三烂无赖。但在大学,高知群里,领导都是教授、博士、博士后、博导,怎么也使用下三烂无赖的伎俩了呢?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中国的高学历教育在培养混帐王八蛋。六、课改笑话。课改是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才催产出唯分数论,才出产高分低能的赝品,才戕害了许多少年,才逼迫教育改革。但课改在改什么呢?改课程内容,改教学方式,改师生关系,改教材编排,或者改课程设置,等等,就是不改评价体系、不改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不改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依然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什么是全面发展的人?人怎么能全面发展?人有个体差异,有个体差异就不能等量齐观,就不能一种要求,一种评价标准。所以教育要做的是使学生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健全发展,体现于自身的一种谐调,应该让学生健全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十个手指头有长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全面发展的理念是要把黄鳝泥鳅扯一样长,这种评价体系,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来说,不是很痛苦吗?不是依然摧残学生吗?老师是园丁,园丁很辛苦,可惜都在充当龚自珍《病梅馆记》里的园丁,把学生都培养成了畸形的病梅。人其实有一方面发展好就不错了,除非是天才,否则要全面发展真的办不到。好在虽然数十年来都在喊全面发展,实际上没有一个真全面发展的人,虽然片面追求了升学率,实际上很多人都还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自己的个体差异在发展,升学只是一块敲门砖,门敲开后,砖就扔了。课改的核心自然是教育目的,但一来就把目的定歪了,还改个铲铲。其实课最该改的是评价体系,是考核制度和标准。考核学校依然看升学率,看升名校率,看升学率相对最公平的当然只能是考试,是分数,如果没有分数,只看关系、看人情、看谁给钱多,那才可怕。要看分数,老师就不敢因材施教,这是恶性循环,也是很简单的逻辑。怎样考核,那是一根指挥棒,只要不去管升学率,而是看学生是不是按自己的个体差异发展的健全,是乔木就长成了乔木,是灌木就长成了灌木,这就达到教育目的了,那么,恐怕不去天天催老师改改改,老师自己就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