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圈地之二:中国不需要圈地运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56:01
 导读:11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明确指出,要规范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要坚决防止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盲目建高楼等现象。该发言对目前各地开展浩大的“拆村运动”起到了警示作用。

农民值得同情,但不是进步?

中国各地发生“圈地”运动之后,有一种言论指出,圈地运动是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必然需要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必然需要快速的原始积累,所以圈地运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的反圈地运动是值得同情的,但农民反对圈地运动的目的是保留自己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对土地的经营方式,维护他们的生存空间不至于灭亡,实质上仍然是在维护一种旧的自耕农的经济结构,其排斥着劳动的社会化形式,排斥着资本的集中,排斥着科学的广泛应用,因而不利于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不是一种进步力量甚至是一种阻碍力量。

英国的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15世纪后,英国毛纺制呢业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使养羊变得有利可图,但需要大片的土地。于是,贵族们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发展养羊业。 圈地运动的后果一是造成了新贵族阶级,二是大批农民被赶出家园,成为两手空空的流浪者。

英国圈地运动的积极意义是,由于土地的集中,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大量农民失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工业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无论如何, 英国的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都是是一场灾难,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英国的圈地运动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

中国的部分地区的“圈地运动”

据《新京报》报道,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正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拆村并居,无数村庄正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消失,无数农民正在“被上楼”。而各地政府都抱着一个相同的目标: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而对“被上楼”的解释,是指各地为了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来增加的耕地,从而强迫农民搬上楼房住。各地规模浩大的拆村运动,打着各种旗号,例如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小城镇化等。

山东诸城“整建制”地将一个县的村落“消灭”;河北廊坊未获审批就先“挂钩”大搞撤村复耕;重庆宣布了要在10年内让千万农民工进城的户籍改革;山东省诸城市(县级市)在今年6月以来相继撤销了1249个建制村,合并成208个农村社区,成为全国首个撤销全部建制村的城市。

英国的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15世纪后,英国毛纺制呢业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使养羊变得有利可图,但需要大片的土地。于是,贵族们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发展养羊业。 圈地运动的后果一是造成了新贵族阶级,二是大批农民被赶出家园,成为两手空空的流浪者。

英国圈地运动的积极意义是,由于土地的集中,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大量农民失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工业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无论如何, 英国的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都是是一场灾难,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英国的圈地运动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

中国的部分地区的“圈地运动”

据《新京报》报道,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正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拆村并居,无数村庄正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消失,无数农民正在“被上楼”。而各地政府都抱着一个相同的目标: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而对“被上楼”的解释,是指各地为了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来增加的耕地,从而强迫农民搬上楼房住。各地规模浩大的拆村运动,打着各种旗号,例如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小城镇化等。

山东诸城“整建制”地将一个县的村落“消灭”;河北廊坊未获审批就先“挂钩”大搞撤村复耕;重庆宣布了要在10年内让千万农民工进城的户籍改革;山东省诸城市(县级市)在今年6月以来相继撤销了1249个建制村,合并成208个农村社区,成为全国首个撤销全部建制村的城市。

中国农民自由流动 传统农业已经瓦解

2010年1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北京透露,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09年中国总的流动人口规模1.8亿人左右,其中外出农民工是主体,去年末达1.49亿人。而在2008年11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官方数据:中国农民工数量高达2.3亿。

据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介绍,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已超过了传统上由城镇居民构成的产业工人,使中国产业工人队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一方面是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一方面中国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瓦解,各地都出现过田地抛荒的现象。

圈地不是为工业 而是放大了地产泡沫

中国社科院2010《国家竞争力蓝皮书》指出,中国近20年经济增长主要靠房地产业膨胀发展。圈地运动是房地产开发的产物,也是推动房地产开发的动力。大城市开发区越办越多,城区越摊越大,实质是房地产大繁荣。中小城市近几年引进了很多企业,大部分企业意在囤地卖地,土地最终必然用于房地产开发。这些企业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只好虚报产值,这是地方GDP水分的重要来源。

这种以房地产为支撑的高增长,数字非常光鲜,但这种发展模式就是:政府征地拆迁—房地产大开发—经济高增长,经济高增长又反过来推动政府圈地运动,形成由圈地到增长、再由增长到圈地的恶性循环。从数字上看,经济确实高增长了,但它掩盖了经济的深层次矛盾。政府忙于征地圈地,大大削弱了治理的权威,降低了治理效率。

圈地不是创造财富 而是滋生腐败

近几年,中国房地产业的火热使地方政府热衷卖地谋利,同时地产业现在流行圈地造城,地方政府和地产商已经结成了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随着部分地区圈地运动的愈演愈烈,农村的贫富分化也有可能加大。

如果地产商假借新农村建设的“尚方宝剑”,把在城里的一套赚钱模式拷贝到乡村去,则一些法律、环保意识相对淡漠的乡镇官员,极有可能在利益诱惑下比城市官员更疯狂地卖地。这样就使靠圈地发家的房地产商和部分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积累了大量财富,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更加买不起房,生活环境越来越困苦。

据媒体报道,济宁市中区最偏远的村庄喻屯镇邵庄寺村民王彩云,自己好好的房子,被以160元至55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拆了,却要以800元至1000元的高价购买楼房,由此还要背负高昂的债务。

复垦土地出现只借不还的新问题

“被进楼”的农民,很多新房子没有宅基地证,也没有房产证,只有一张集体土地证,这制造了新的产权问题。

与此同时,被复垦的用地如何合理利用,借用期结束后改如何处置也成为新的漏洞。2010年5月底,国土部的9个调研组,对现有24个增减挂钩试点省份进行了快速调研,发现不少问题。按照试点要求指标“三年归还”的计划,到2009年底,第一批试点周转指标应已全部归还。但第一批试点仅拆旧复垦5.58万亩,约占下达周转指标的80%。 

2008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其中国办关注到,一些地方利用“增减挂钩”试点,擅自扩大建设用地。各地调查也发现,有的地方利用“挂钩”政策,再次占用耕地,并扩大建设用地范围。

而在6月份的一次部长工作会议上,国土部部长徐绍史也表示,当前的挂钩试点中,还存在地方在批准试点之外擅自开展挂钩,以及违反规定跨县域调剂使用周转指标等问题。徐绍史强调,增减挂钩后的土地级差收益,要返还,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增减挂钩”被地方政府偷换概念

“增减挂钩”将农村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直接挂钩,若农村整理复垦建设用地增加了耕地,城镇可对应增加相应面积建设用地。按照保护18亿亩耕地的国策,应当是先“开垦”后“占用”。然而,地方政府却偷换概念把该规定本末倒置,以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为目的强行使农民上楼,通过减少宅基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并以此换取城镇用地的指标。

国土部土地勘察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曾对媒体表示,在“增减挂钩”指标的使用上,存在一定漏洞,导致地方政府以获得建设用地指标为唯一目的。 以河北省为例,国土部2009年批给河北的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仅为1.2万亩。河北省“探索”的周转地,远远超过了这个指标。2009年河北启动了1000个村的新民居建设,预计到2012年全省15%左右的行政村将完成新民居建设改造,将腾出50万亩建设用地指标。

失地农民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曾公开指出,中国的土地制度和政策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正在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和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根源,特别是对失地农民补偿极为不公。按照土地学会专家的计算,每年全国被征地农民相当于放弃的土地财产权至少有30万亿之巨。而这一数据,普遍适用于全国各大城市的房地产业发展。  据上海市社科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按照土地原用途补偿安置,补偿严重不足。长三角农业用地征地补偿费,只相当于土地升值收益的1/50。

在国家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方针后,地方政府偷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概念,打着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旗号,大规模圈地造城,这种圈地运动没有刺激工商业的发展,没有促进经济活力的提升,只是盲目地制造了更大的地产泡沫,这不是一种进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