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法----教师教研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30:06
行动研究法是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的“行动”特征
1.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
行动研究打破了传统研究在研究目的上的局限性,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理论上的产出和普遍规律的发现,而是为了行动的改进、实践的改进。
2.从研究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
行动研究是抓住行动中值得关注的对象作为研究的问题的。
3.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
行动研究既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更不是在图书馆里开展。行动研究的环境是教师工作于其中的实际环境。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发现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进自身工作。这把教育研究和教育行动结合起来。
4.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
开展行动研究的人就是党校的教育行动者----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他们一边工作,一边研究,研究的结果以运用于自己的工作,从而把探索研究结果和运用研究结果结合起来。
5.从研究范围看,是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
研究者不是去研究工作范围之外的对象。他研究的是自己工作中涉及的具体人、事、物。其研究结果----问题的解决及由此得到的经验只限于自己特定的工作范围内有效,不一定能普遍应用。
6.从研究进程和方法看,是边行动边调整
行动研究要通过研究者行动上的干预来达到对象的改变。行动干预的进程和方法没有一个严格的程序,也无法预先完整地设定。它具有弹性或动态性,由研究者根据情况边实践边修改。
7.从研究结果看,是行动的改进、发展
行动的改进和发展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学生行动的改进和发展:学习行为、品德行为、社会性行为;二是教师行动的改进和发展;教师获得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二、行动研究的实施原则
(一)行动
行动研究是不断的行动,要从行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从一系列的行动中,逐渐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逐渐改善原有状况。
(二)合作
行动研究常称为合作性的行动研究。它要求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共同研究,特别是本学校的人共同研究。有时也可以要求本地其它学校的人员共同研究。家长、学生及社会有关人士了可以是合作研究的对象。
(三)弹性
行动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一切预定的计划均可改变。在行动研究中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可能,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
(四)不断考核或检讨
行动研究要利用多种方法与工具,不断考查工作的结果,搜集各种情况改善的证据,测量研究对象发展的程度。在每一个行动之后,都要予以考核或检讨,以便随时修正行动,促成问题的妥善解决。
二、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凯米斯的四环节:凯米斯(Kemmis)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都包括了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

1.计划
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包括了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设想。
对于行动研究来说,它不要求设想完善的计划,任何计划都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作出调整和修改。
2.行动
实施计划,即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这里采取的行动,就是对研究对象的干预,即施加自变量的影响。
3.观察
即考察,这一环节的任务是搜集资料,从而对行动的整个过程、获得的结果、行动的背景等尽可能有详细的了解。
4.反思
反思是对行动结果及其原因进行思考。这一环节包括了:整理和描述,评价解释。
以上四环节是不断循环的,每一次循环都有所改进提高。
在我国许多教育改革研究和探索中,研究者都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行动研究的几个环节。有学者以湖南汨罗市的素质教育探索为例进行了分析:
(1)设想----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课堂教学造成了这样一些弊端: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思”,重“灌”不重“趣”。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呢?看来,首先应该改进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2)计划----课堂教学中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上来;突出“思”字,从让学生“学答”转到培养学生“学问”上来;突出“乐”字,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行动----改造教法、学法,为学生提供“学案”,让学生可以“自己走路”;用“疑”激“思”,把教学活动变成全体学生的“思维体操”,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乐中求知、得知。
(4)考察----考察备课、上课、评课是否都突出了“学法”、“思法”。
(5)反思----对整个教改的实践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教改“三字经”,即注重“学”、“思”、“乐”。
另外一个例子是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改进
(1)设想----学生认为科学只是回应事实,而不是探索。怎么才能使学生探索?是改革课程还是改变提问策略?应该首先建立新的提问策略。
(2)计划----把提问的中心转移到鼓励学生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寻找答案上来。
(3)行动----试验提出一些让学生说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兴趣的问题。
(4)观察----录出几节课的提问,观察记录情况,并用笔记记下印象。
(5)反思----为了使全班执照教师设想走,我以为需要对情境控制。然而控制却破坏了特殊性提问。
(6)修正计划----继续贯彻基本设想和计划,但要减少控制性陈述。
(7)再行动----在几节课中减少使用控制性陈述。
(8)再观察----录下提问及控制性陈述,并记下对学生行动的影响。
(9)再反思----探索精神得到发展,但学生较难管理。如何让他们上轨?让他们相互听问答探索他们的问题?考虑是否有哪些更有帮助的课型。
以下是一个学校教师在教学上遇到问题后,应用行动研究法解决教学问题的实例。
情境:某小学五年级自然课王老师,自开学以来,经过两次月考后,发现其班上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他运用行动研究法来了解问题所在,并改善学生学习情况。其实施步骤如下:
(1)发现问题----王老师发现其班上学生两次月考下来,自然科成绩的表现不佳,因此想从研究中了解问题,并加以解决。
(2)确定问题----他开始分析有关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请教同年级其他自然科老师,并经仔细观察,确定了“如何增进学生学习自然兴趣”为最重要问题。
(3)文献探讨----确定研究主题后,便开始深入和广泛地搜集与增进学生兴趣有关的文献。
(4)拟定计划----根据文献及问题分析,王老师决定以调查研究法来进行对班上学习兴趣的研究。他想自编一套评量学生的“自然科兴趣量表”。
(5)搜集资料----王老师根据研究设计,对其学生进行测验。最后将此资料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对自然科兴趣低落的原因,主要是上课缺乏实验、讨论、同时户外观察活动也太少。
(6)设立假设----根据研究结果,王老师乃推出行动假设----即每周进行两节实验,一节讨论,每二周有一次户外活动。
(7)实施行动方案----根据假设,王老师便开始进行新的自然科学教学活动。
(8)评鉴实施结果----实施新教学活动后,再实施测验,以了解实验的成效是否有增进。
(9)修正方案与再实施----如果评鉴结果有效,则继续原实施的行动方案,否则必须再分析与诊断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修正行动方案。
示例:江老师精选数学作业,提高教学质量的行动研究
江老师去年秋任某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其中一个班的数学平均分在全年级倒数第一。江老师决心改变这个班数学成绩差的现状,一方面改进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加大作业量,除了课本的的习题一律全做以外,还要做其它的练习。一学期结束后,这个班数学成绩仍是倒数第一。江老师深感这个成绩与学生做作业所付出的心力相比,相差甚远。于是他打算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对作业加以改进。
他阅读有关学习理论及数学作业改革实验的文献资料,请教科所研究人员指导,经认真研究,确定以改进数学作业的质和量,提高练习效果作为研究主题。确定研究主题后,他广泛深入收集有关改进数学作业练习的各种资料,从中获知数学作业目的、形式、作业量与练习效果的关系等理论。根据文献及对问题的分析,确定以这个班为实验班,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和测验法进行改进数学作业的研究。他根据研究设计,收集整理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意见,发现学生对数学作业兴趣低落的原因是重复练习多,缺乏有一定难度的习题,题型单调。根据分析研究,他推出行动假设----对数学作业题结构调整,即每次作业模仿性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的比例为7:3或8:2,以提高作业的练习效果。
根据行动方案,江老师开始进行数学作业的实验,及时观察并记录学生作业正确率。发现中等以下学生完成创造性练习有一定困难,就及时调整题的难度。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各章单元测验,发现该班数学成绩逐渐上升,第二学期期末年级统一测试,实验班平均分超过其它班7分多,位于年级第二。这表明实验确有成效。江老师决定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扩大实验成果,精选作业,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不断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