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核心企业作用??加快“两区一带”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26:18
发挥核心企业作用  加快“两区一带”发展 宋甲晶 2008年02月21日10:42   来源:大连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振兴装备制造业。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全面贯彻加快“两区一带”建设的意见,强力推进“两区一带”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聚集区迈进。

  近300年的世界工业化进程表明,像曼彻斯特、底特律、鲁尔、横滨等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这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崛起,无一不是依靠福特、西门子、克虏伯、三菱等聚集区内的核心企业发展起来。当今的装备制造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产品需要突出高效、低能耗、环保、高参数的特点。“两区一带”必须立足于建设高水平、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装备业集群,这对资金、技术、空间、整体制造能力要求很高。核心企业在总体实力、技术力量、人才集中、制造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两区一带”的发展必须依靠这些重量级核心企业。

  大连的装备制造业经过建国后五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较强的技术力量、较全的产品种类,出现一批像大连重工·起重、大连机床、机车集团、船舶重工等在国内装备制造业举足轻重的企业,并且由于大连区位临海的优势,近几年吸引了中国一重、林德重工、中远船务等在大连设厂。产业基础和核心企业是“两区一带”发展的基础,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作用是“两区一带”发展的捷径。

  一是发挥核心企业在传统产业升级中的带动作用。大连的装备制造业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机床、起重机械、焦化设备、机车等具有优势的产业。但是在目前装备趋于大型化、高效化、环保化、个性化的背景下,传统产业的技术优势在缩小,产品升级不够,竞争优势越来越小,传统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升级压力。大连重工·起重、船舶重工、大连机床、机车集团等“区带”内的核心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技术队伍且实力较强,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通过以核心企业为主体加强自主开发,对引进国外成熟技术消化吸收,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对传统产品进行升级,同时政府要在核心企业进行传统产品升级换代中给予支持。如: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已经开发出了新型的7.63米焦炉、万吨以上堆取料机、大型起重机械,机车集团新开发的“和谐”号电力机车等。通过核心企业的创新、技改、引进,对传统的、优势的产品进行升级,巩固已建立起的传统市场地位;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化生产模式下,要通过人才流动、技术流动,带动“两区一带”整体的传统产业升级,提高冶金产业、起重机械、机车行业、机床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是发挥核心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两区一带”要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就必须具有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代表发展前景的重大装备的能力。“两区一带”聚集的核心企业技术实力雄厚,已经具备成为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基地的条件。政府要在“两区一带”产业拓展中发挥政策支持作用,在产业政策、项目支持、财政补贴等方面提供足够的支持;核心企业以自身的设计院、技术中心为主体,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加强与高校、科研院的产学研结合,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拓展新兴装备制造业产业,实现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不光要实现“制造”的国产化,更重要的是实现“研发”的国产化。目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大连机床、船舶重工等企业,已经开发了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大型船用曲轴、数控五轴联动机床、超大型螺旋桨、大型海洋工程设备、百万千瓦级核岛设备六大类国家重点支持的重大技术装备。一方面,由于大功率风电设备、大型海洋工程设备、高档数控机床等设备的产业化,“两区一带”开始涉足清洁能源、核电等行业,在国家整体的战略地位将大大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大型船用曲轴、超大型螺旋桨、机床伺服系统等产品的研制成功,造船产业、机床产业等行业的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区域整体的装备制造业竞争能力将会显著提高。今后几年,核心企业首先要促进以上装备产业化、规模化,掌握核心研制技术,继续开发更高水平的装备;其次应该继续以国家“十六大类重大技术装备”为方向,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拓展百万吨级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大型垃圾处理设备、时速200公里以上新型高速列车等具有国家战略地位的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通过核心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两区一带”的装备制造业将会呈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举的局面,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使已形成规模的新兴重大装备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三是发挥核心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中的带动作用。世界装备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两区一带”要瞄准世界这个大市场。从目前的状况来说,在技术实力、产品竞争力、企业规模等方面,“两区一带”的整体竞争力还不强,还无法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要通过核心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引进来、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力。一是引进来,要以“两区一带”内核心企业不断壮大的实力和市场影响力,促进技术合作和市场合作。依托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与国际大型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联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保持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实现重大装备整机国产化,促进产业升级,保持国内市场领先地位。二是走出去,要以核心企业持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支撑市场营销能力的提升,联合国内外合作伙伴,全力打通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选择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品,利用国际知名公司的品牌、营销网络,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整机产品、成套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进而可以通过“海外并购重组”,直接进入国际市场。通过核心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手段,一方面,提高了“两区一带”的国际竞争力、知名度和在世界装备制造行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核心企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吸引一些国际知名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慕名而来。

  四是发挥核心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形成“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中的带动作用。大连现有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装备制造业企业1349家,从业人员有32.7万。“两区一带”的发展,人、财、土地是核心资源,如果生产要素、资源过于分散,很难培育企业的规模经济性,资源的报酬率也不高。依靠“两区一带”内核心企业的发展,可以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可为生产要素资源带来更多的回报,可让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以此带动人才、土地、配套资源不断向核心企业定向聚集;同时,政府本着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在人才引进、投资者引进、资源要素分配上,给予核心企业全方位的支持。即通过企业与政府两方面的力量,带动土地、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向核心企业流动,核心企业不断的优化资源配置,整体区域内的人员技能、配套企业的能力、土地的价值贡献率等都会提高,整体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就会显现,大连的装备制造业会以更低的代价获取更大的利润回报。更为重要的是,实现装备业的发展方式由“资源型”向“集约型”转变,保证大连装备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发挥核心企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两区一带”聚集的核心企业,是支撑大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首先是直接贡献,2006年大连的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81.66亿元,而这其中少数几家如: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大连机床、船舶重工等具有百亿实力的核心企业贡献近千亿。核心企业为了与国际接轨,争相采用国际标准、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装备业的发展质量。其次,核心企业除了GDP上实实在在的“数字贡献”外,更为重要的是对配套经济、航运经济、金融经济等的带动。一来当今大企业普遍采用以本企业为主体、周边企业配套产业为辅助的社会化大生产模式,核心企业的发展会带动周边配套经济的发展,而这种高标准的发展要求也会提高配套经济的发展质量;二来核心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加工贸易发展,以及企业发展后产量的大幅度提高,需要更充分利用大连的海上运输渠道加快物流,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大连航运经济的发展;三来核心企业要发展,需要背后强大的金融体系的支撑,也会促进大连作为北方金融中心的发展,等等。因此,政府要充分落实振兴装备制造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并通过一些税收、项目支持、财政补贴等手段,大力扶持这些核心企业的做强做大。通过核心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大连区域经济的振兴作出了直接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带动配套经济、航运经济、金融经济、物流经济的全面发展,按照国家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系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