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玉自选集-徐中玉-读吧》摘记(20101111 20:5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11:13

第三,概括是在抓住对象的特点、选择出能够揭示事物特征的东西的努力中进行的:

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虎头云:"颊上加三毛,觉精采殊胜",则此人意思,盖在须颊间也。优孟学孙叔敖,抵掌谈笑,至使人谓死者复生,此岂能举体皆似耶?亦得其意思所在而已。使画者悟此理,则人人可谓顾、陆。(《苏东坡集续集》卷12《传神记》)

苏轼这段话,谈的是"传神"问题。所谓"意思所在",就是一个人容貌上足以表现其神情特点的所在。抓住了这一点,不必"举体皆似",也就能活活绘出这个人物来。在典型人物的塑造上,光有个性,未必就是典型,但只有形象是具有个性的人物,才可能成为典型。又只有抓住某些特点,才能写出个性。苏轼这段话谈画人,郭熙下面一段话谈画山水,道理一样:

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太行枕华夏,而面目者林虑,泰山占齐鲁,而胜绝者龙岩。一概画之,版图何异。凡此之类,咎在于所取之不精粹也。(《林泉高致集·山水训》)

所谓"精粹",也就是可以体现太行、泰山整座大山特点的地方。"精粹"的一斑,可以概窥全豹。绘画毕竟和绘制地图大不相同。

画人、画山水如此,记事写人也一样。方苞说:

志铭每事必详,乃近人之陋。古作者每就一端引申,以极其义类。(《望溪先生集外文》卷5《与陈沧洲书》)

这里虽未明言这"一端"应是怎样的一端,作者的意思显然是指最能表现出对象性格特征的那一端。

上面这些例子,虽多在讲画理,但文艺创作的规律是相通的。人的容貌各有其"意思所在"处,客观事物各有其"精粹"处,表现人的性格各有突出的"一端"。面面俱到,"一概画之","每事必详",不分主次轻重,反而得不到艺术概括的效果,这一点,在古代文论中,是深有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