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以德报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32:39


以德报怨的故事

       说古代魏国靠近楚国的地方有一个小县,一个叫宋就的人被派去做县令。不巧这年天气干旱缺水,瓜苗长得不好。魏国的村民就组织起来,每天晚上到地里挑水浇瓜。没想到,魏国的村民瓜蔓长得好,却招来了麻烦。楚国的村民看到魏国村民种的瓜长得好,非常嫉妒。夜晚偷偷潜到魏国村民的瓜地,一阵狂拔乱扯,捣毁了一大片瓜秧。天亮后,魏国村民来到瓜地,看到遍地被捣毁的瓜蔓,捶胸顿足,叫苦不迭,口里嚷道:‘楚国的村民如此欺负我们,难道怕他不成!’纷纷要越过国界去捣毁楚国的瓜地。这个时候,县令宋就赶来,急忙挡住正要越过国界捣毁楚国瓜苗的乡民,对他们说:‘不可这样做。如果你们去报复,虽然解了心头恨,可是,他们不会善罢甘休,闹来闹去,双方互相破坏,冤冤相报何时了。’村民们气鼓鼓地吼道:‘难道就这样忍受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宋县令指着楚国的瓜苗说:‘他们捣毁你们的瓜苗是嫉妒心在作怪。你们每天晚上去帮他们浇地,就会出现你们意想不到的结果。’一个村民说:‘他们捣毁了我们的瓜苗,我们不以牙还牙就算客气了,还要去给他们的瓜浇水,他们认为我们好欺,岂不变本加厉。’宋县令说:‘不会的,你们按照我所的方法去做,到时必有惊喜!’村民们将信将疑,悻悻离去。夜晚。楚国的村民拿起棍棒,埋伏在自己瓜地周围偷看,一旦发现魏国村民前来捣毁瓜苗时大打出手。没想到,他们看到的反倒是魏国的村民担水前来帮他们浇瓜。楚国村民惭愧得无地自容,灰溜溜地离去了。这件事被楚国边境的县令知道了,深感惭愧,便将此事上报楚王。楚王原本对魏国虎视眈眈,想侵略魏国,听了此事,深受触动,便放弃了入侵魏国的打算,主动与魏国和好,并送去很多礼物,对魏国有如此好的官员和国民表示赞赏。魏王见宋县令为两国的友好往来立了功,也下令重重地赏赐宋县令和他的百姓。这个故事教育我们,面对侵犯,不要还击,要以德报怨。

       这样的讲解混淆了面对强暴正当防卫,与小事小非面前宽容别人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这种解释的错误的根源在于误解了对中国人的性格塑造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孔夫子的原话。
      

        实际上,孔夫子从来没有讲过要以德报怨,以德报怨的原文出自《论语》。原话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段话的原意是,有人问孔夫子:别人欺辱你,你要忍辱顺让,用你的友善言行、宽大胸怀去回报他,这样做正确吗?孔夫子回答说:别人欺辱你,你忍辱顺让,用友善言行、宽大胸怀去回报他,那么,如果别人对你有恩,你又怎么回报别人呢?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以直报怨!意思是,如果别人欺辱你,你就要直起腰板,挺起胸膛,理直气壮谴责;如对方继续向你施暴,你就要以牙还牙,打不赢捡砖头飞他!这才是孔夫子的原意。后一句‘以德报德’,就是以恩报恩的意思。实际上,以德报怨是历代的统治者强加在孔夫子头上的,误导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从孔夫子原话可看出,孔夫子从没有倡导过‘以德报怨’,相反,面对强暴,强调要讲原则,要直起腰板,不能一味委曲求全,倡导‘以直报怨’,也就是说,大是大非面前,该反抗,就要理直气壮反抗!”


        在我们接受的教育中,都一直认为“以德报怨”是孔夫子的原意,没想到竟被歪曲了。真的是流毒深远,误导了国民。

        别小看这句被歪曲的话的影响,几千年来,把中国人驯化得忍辱顺让,流毒非浅阿。

       “面对恶霸逞凶,就是不要退缩。我为什么要练武功,就是因为小时候经常被人欺负,被逼出来的。你强大了,别人就不敢惹你了。”
<摘自《娃尼玛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