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坤卦”柔顺的哲学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20:51
浅论“坤卦”柔顺的哲学思想
——作者:高立勋教授 刘正怀教授
《易经》最初来自古人的占筮记录,是一部占辞汇编,经过后人的进一步发挥,形成了《易经》的哲学体系,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也占有崇高地位,本文就其中“坤卦”的哲学思想作以阐述。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有利于像雌马一样以柔顺坚持正道。君子有所往,如果争先就会迷入歧途;如果随从人后,就会有人出来作主,必然有利。向西南走会得到朋友,向东北走会失去朋友,这样安于坚持正道是吉祥的。(攸:所。贞:坚持正道)
坤的本质特征是阴柔顺从。这与乾卦相对应,乾象征天的纯阳之气,性质刚健;坤象征地的纯阴之气,性质柔顺。所以乾卦是以刚健而行天的龙为象征,坤卦是以柔顺而行地的雌马为象征。在乾、坤两卦揭示的阴、阳这对对立统一的基本矛盾中,“阳”处于主导地位,“阴”则处于从属地位,依顺于“阳”而存在并发展。简言之,乾阳是主导的、进取的、刚健的,坤阴是依存的、辅助的、柔顺的。所以乾卦讲的是刚强者的进取哲学,坤卦讲的是柔顺的辅佐哲学,这里主要从人事的角度立论,着重指出坤卦的卦辞中坤阴的柔顺的本质特征。
坤卦卦辞中有“元”、“亨”、“利”、“贞”四字,这与乾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坤阴配合乾阳,也能化生、创始万物,并使之生长、发展、亨通,所以坤阴也是元始而亨通的。这是二者相同之处。不同者,坤卦辞在“贞”字之前添上“牝马”二字加以限制,是“牝马”之贞,这就与乾卦之“贞”不同了。雄马的本质是刚健自强,保持刚健便是雄马的正道,是雄马之“贞”;雌马的本质则是柔弱顺从,保持柔顺便是雌马的正道,是雌马之“贞”,所以“坤”应像雌马那样坚持柔顺之正道。也就是说,阳刚而阴柔,乾健而坤顺,坤须顺乾。这样才能与乾一起发挥和合化生、元始亨通的大作用、大利益。
卦辞又举例进一步发挥“利牝马之贞”的精义,其要旨就是“柔顺”、“居后”、“随从”。好比外出旅行,不能争着走在前头,会有迷路的危险;要随从人后,会有人出来作主的,你跟着走好了。采取这个办法是对你有利的,这便是坤道,像雌马那样坚持柔顺之道。能如此行事者,便是行坤道之君子。
那么,会有人疑问,这岂不是太消极被动了吗?这要从哲学上的内因、外因的关系来看这个问题。由于坤卦个性柔弱的内因与处于从属地位的外因决定的,在此种内外因改变之前必须依柔顺的坤道行事,遵循“先迷后得主”的原则。像《老子》所说的“不敢为天下先”这才是处于坤位的君子必须采取最有利的行为方针。坤就是应该顺乾的,要以乾为先而已居后,以乾为主而已为辅。所以前人说乾为君道,坤为臣道。拿现代语言表述,乾道为刚强者的进取哲学,坤道为柔顺者的辅佐哲学。
坤卦的卦辞最后几句话,如“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问题我们要用当时周朝人所处的方位观念来看待。周朝的本土是秦岭以北,西南多为山而背阴,东北方平坦而向阳,故以西南方为阴,东北方为阳,用《说卦传》中的八卦方位图来验证,也是符合的。卦辞的最后几句话仍以外出旅行打比方。向西南走,意味着坤阴趋向阴方,同类相聚,所以说“得朋”。向东北走,意味着坤阴走向阳方,失去了阴性同类,所以说“丧朋”;但是,以阴从阳实是好事,阴阳和合状态以行成。在此种情况下坤阴能够坚持以阴从阳就是坚持了柔顺的坤道,就是坚持了坤的正道,当然是吉祥的。总之,坤阴到乾阳作已之主则吉,失去乾阳之主则凶,坤阴的本质特征就是“柔顺”、“随从”、“辅佐”,是以乾为主,以己为从,为辅的,卦辞对此反要加以暗示。只要我们对《象传》中的每一句都作以分析,就更加明了。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以上大意是至善啊,地的元始之气、万物赖以生长,它顺从、承受于天。地体深厚、负载万物、与天之德相合,作用无穷。它涵育一切,使之成长,万物因此欣欣向荣,雌马是地面动物,行程无限、温柔和顺,有利于坚持正道,君子有所远行时,争先向前会迷失正道,随后顺从而行才符合常理。向西南走将得到朋友,因为能与同类偕行;向东北走将失掉朋友,最终却有喜庆。安于坚持正道是吉祥的,是与大地的无量美德相应合的。
以上说明坤阴以柔顺为本性,顺奉乾阳而动,配合乾阳以发挥生成万物的功能。
我们再来看看《象传》:《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地势是顺承着天的,君子因此要使自己的品德宽厚,能够容载万物。“坤”是“顺”的意思,就是说君子应观地之象而增进道德。
乾卦的《象传》从刚健的天道中引申出“自强不息”的意思,坤卦的《象传》则从顺承的地道中引申出“厚德载物“的意义,这都是把自然之道扩展到人事哲理的领域中来。孔子作〈大象传〉,用意就在于使蕴含于卦象中的象征哲理得以显露。我们看到大地,就自然想起君子要以大地的宽厚胸怀包容天下之人,把自己置于这种阔大恢宏的人生境界的陶冶之中,胸襟气质自然不同。
简言之坤卦六爻的爻辞对我们的启示作用。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履霜坚冰至”这句著名的格言,告诫人们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看见下霜,就该知道天寒地冻的冬天快来了,早作防寒准备。
初六这一爻,是阴气初生之象。阴生于下其始甚微,而其势必然增积渐盛,犹如微霜预示着坚冰将至。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与坤卦的主旨有联系的,坤卦讲的是柔顺者的辅佐哲学,然而行柔顺之道,为辅佐之事也并非易事,困难会接踵而来,一定要及时觉察征兆,见微知著,慎之于始,小心翼翼地预先防范。要细心觉察微小迹象,从中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二以阴爻居阴位,又居于下卦之中,故柔顺而中正,而且居臣之位(下卦),有地之象(初,二为地,三、四为人,五、上为天)可以说纯正的坤道的体现者,故有直、方、大之美誉。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解释“生物不邪谓之‘直’也,地体安静是其‘方’也,无物不载是其‘大’也。”所以,以坤道行事的君子应该正直、端方、胸襟阔大,方能担负起辅佐之重任。
所谓“不习无不利”,是指坤是以乾为主顺乾而行,乾动而坤应之即可,自己不必另有作为。坤之道因任自然,这就是“不习”的真义。如此行事,对于坤来说是最确当的,是无往而不利的,这也正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意为,六三蕴含美德不是显露于外,这样可以坚持正道。如果辅佐君王的事业,不以成功自居,最后才会有结果。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蕴含美德可以坚持正道,说明六三应当等待时机发挥作用;善于辅佐君王的事业,说明六三的智慧光明远大。六三这一爻的位置处于下卦之上,象征功业小成,地位接近于上层,一般说来,特别要小心谨慎,以免猜忌。对于行柔顺的坤道以事主的辅佐者来说,尤其应该如此,再说,六三的位置不中不正,形势很是不利,当然更需审慎。不过六三以阴爻处阳(位),以柔处刚,也有其内在的优点,它能含藏才能而不露锋芒,这是很难达到的修养,也正是六三的过人之处。六三功成不居,即或逢君赏赐之时,也决不专有其功,不居功自傲,故能不受嫉害,而获善终。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可谓智慧光大,行事得体,合乎其身份地位。总之,六三处在下卦之上,上卦之下,守坤道而行辅佐之事,确实颇多艰难。它能含晦藏善,慎行免咎,的确有其过人之智,终于成其事功。常人胸中浅狭,才有一功一善,就夸夸其谈,抑制不住自我表现的欲望。正如瓶小水多,必然漫出,只有大瓶才能容得大量。能行六三之事,才能成大器。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意为六四,扎紧囊口,免遭危害,也不求赞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意为扎紧囊口,免遭危害,说明谨慎小心才能不惹祸患。
六四处位不中,已经离开下体,逼近上层,不上不下,处境尴尬,正是嫌疑是非之位,的确不利于发挥作用。好在六四是个知机的君子,能够以阴(爻)居阴位,以柔德自处,慎之又慎行谦退自守之道,故位处不利而能“无咎”。处在六四这个敏感的位置上,为了免遭猜忌谗谤,必须如此。所以这里特设诫辞,要象囊袋扎口封闭一样勿言勿动,非如此难以避祸。如《三国演义》里司马懿装病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司马懿由于功高位崇而遭忌,曹爽想除掉他。司马懿装成老病糊涂,不久于人世的样子,终于瞒过了曹爽。司马懿此举,正是“括囊”之策。六四由于位高震主,既要谨防偾事之咎,又要避免成事之誉,进退两难,只有谨言慎行,保持缄默了。有咎当然会获罪,有誉则可能遭忌,又何尝是福?最佳对策便是“无咎无誉”,做到既没有过失,也没有荣誉,这便是六四的免祸之道。在此种情况下,只有括囊而无为了,不仅恶不可为,善也不可为,恶不为则无咎,善不为则无誉。所以,《庄子·养生主》中谈保身之术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这样,什么把柄也抓不着,才能安然地度过难关。
六五:黄裳,元吉。意为穿黄色裙裳,大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黄色裙裳大吉,说明六五具有和顺谦下的内在美德。因为,黄为坤地之正色,代表坤德;黄又居五色之“中”象征中道。这是“黄”的含义。“裳”是古人穿在下体的衣服,象征谦下。坤卦的第五爻说明坤阴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升居上卦之中的尊位,但仍保持坤阴柔顺的本性,而甘居下体,这是大吉之兆。这样,事业才能吉祥如意,顺利发展。就以《三国演义》中最具此种品格的人物就是诸葛亮了。他虽然大权在握,位极尊崇,而对后主刘禅仍然恭顺谦下,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种精神来自内心的忠诚。由于诸葛亮始终吉心高明,刘禅左右的小人屡次想陷害他,终于不能得手。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意为上六,龙在原野上争斗,流出青黄混杂的血。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说明坤阴极盛已经发展穷尽。
坤卦六爻本来是坤顺乾,阴从阳的发展过程中,到了上六这一爻,坤阴发展到极盛,过于高亢,甚至要和乾阳争个高低,顺转而为逆,坤顺乾变为坤敌乾,甚至与乾交战,这就是爻辞中所说的“龙战于野”。
这一爻指出,坤阴一反柔顺从阳的本性而与乾阳抗争,势必两败俱伤,血流遍野。上六爻辞告诫人们,作为行坤阴之道的辅佐者。要居卑而静,当其事业和声誉发展到极盛之时,必须警惕与乾阳争斗的局面出现。
用六:利永贞。意为用“六”数,有利于永远守持正道。《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说明用“六”数永远守持正道,说明阴以返阳为终结。
这一爻的要义就是地德应该柔而能刚,“用六”的意义与乾卦“用九”一样,可以类推。“用六”,指占筮及到六个数都是“六”,偶数“六”为阴爻,故所得之卦为“坤”;“六”又为变爻,六个阴爻都要变为阳爻,那么整个坤卦将变而为乾。坤虽变而为乾,坤性仍然保存,坤性虽然保存,却已带有乾的精神。就是说,阴柔之性中带有阳刚之质,这无疑是有利于永久守持坤之正道的。正如主宰者(乾阳)虽有刚德却不应该刚愎自用一样,辅佐者(坤阴)虽应柔顺却不应该一味附和、唯唯诺诺。
综上所述,乾卦“用九”是刚而能柔,坤卦“用六”是柔而能刚。刚柔相济之旨含于其中,这就是《易经》圆通的辨证法。这里同样显示出阴阳转化的规律,阳为大、阴为小。坤卦“用六”,诸爻皆由阴而转阳,所以《象传》说“以大终也”,可见阴极必然返阳。这显示了《易经》十分精巧的哲学体系。
注:(两位作者系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 现任西安周易研究会会长、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