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秉仁:以电价补贴新能源不是长久之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12:52

邵秉仁:以电价补贴新能源不是长久之计

2010年11月06日 13:41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凤凰网财经讯 2010年11月5日至6日,“首届财新峰会:变革世界的中国策”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以“中国与世界”为主题。凤凰网财经全程进行报道。11月6日“能源与资源:周期与远景”分论坛上,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邵秉仁在演讲中强调,要发展新能源,必须解决好六方面的问题。对于目前的新能源支持政策,他认为,靠电价补贴不是长久之计。下面是其发言实录:

邵秉仁:今天我想就新能源问题谈一些我的看法,新型能源目前在全球,包括在中国都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想发展新能源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一个方面我们要取得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受到环境、资源的限制,又不得不对能源的结构进行重新的完善和调整,所以在这种双重的压力下,发展新能源应该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必然选择,在社会上已经取得共识了。

在当前新能源热的情况下,我们对新能源的思考,应不应该冷静下来作一个全面的分析,使新能源发展一开始就能够步入健康、科学的发展轨道,而不是出现盲目性甚至是以新能源为话题进行炒作。我觉得中国要发展新能源必须要解决好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战略思想的问题。我们国家和西方国家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从资源条件看,风力和太阳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这些地区恰恰又都是基础工业比较薄弱,负荷比较小。如果在西部地区充分利用资源进行风电、太阳能的开发必然要把电输送到东部的负荷区,这样需要一个长距离的输电,特别是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提出在西部地区在“十二五”期间规划七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厂,我认为这些设想主观上是好的,但未必是符合整个客观发展规律。因为长距离的输电,必然带来电网投资的加大,同时对电网的安全性造成冲击。我们现在的能源比如风电或者太阳能要想稳定的运行必然要加大调峰电力的供应,就是相应地要配套火电厂。由于新能源的利用小池比较低,带来一个问题在发展新能源战略上,是大规模、距离、高等级电压的输送还是采取小规模分散、分布式就地消化。或者是两者相结合的发展思路。现在从国家政府层面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搞不清楚容易出现发展的问题。西部地区对新能源的发展的热情非常高,我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跟这个题目调研,我发现有很大的盲目性。如果投资一旦进去,如果不能及时通过电网送出电,必然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现在这些问题,已经出现了内蒙古就是一个例子。大量的风能投资之后送不出来电。这个发展是就地消化还是大规模的搞集中的建设,然后长期的输送,现在这个的战略思想不明确。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新型能源应用的经济性的问题,我们从属性来讲,新能源好象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但是从目前的经济性综合考察,并不高。在目前的技术调整下,生产一百瓦的太阳能多晶硅耗费的电2000度。一个陆上风电塔用180万吨钢材需要需要耗电36万度,海上风电塔顶需要耗电300-600多吨钢材,需要耗电60万-100万千瓦。平板太阳能造价平均每千瓦是1.4万。4倍聚焦太阳能平均造价是2.4万,而陆上风电平均造价约1万元。海上风电一般是陆上风电的两倍。这些发电设备的利用小时远远低于传统能源,所以从经济性来讲,新能源并不高,现在为什么这么热呢?主要是国家采取优惠政策叫做价外补贴。补贴一般是风电补贴一度电补贴0.25元至0.30元,主要是挣这个差价。这种情况能否持续下去,而且这种价网的补贴,是电网的分摊,电网作为一个企业,自然接受这种分摊的办法是不积极的。这种补贴的办法能不能可持续,都值得研究。经济问题必须引起我们注意,任何一个投资项目如果达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恐怕是很难持续发展。如果算上它需要的调峰电厂,这个投资就会更大。

第三个问题,关于新能源的支持政策,刚才我讲到新型能源的支持政策主要采取电价附加的办法,由全电网分摊,陆上风电每度电补贴0.25元到0.30元,海上风电补贴0.60元到0.70元,太阳能招标电价是0.69元。在当前技术没有实质突破之前,这样的电价必然是攀升的。电价的补贴也会不断增加,随着新能源规模的扩大。这样能不能可持续,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所以我曾经提出过,能否支持能源税、建立新型能源发展基金等等多种办法,筹集发展新能源的资金,从而使新能源的发展在经济上有一个可持续的支撑。否则现在靠电价补贴的办法,长久不了。

第四个问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路线的问题。我们现在所用的风电、太阳能的关键技术不掌握,基本都是国外的,无论是质量标准、认证体系,还是设备制造的一些技术,基本上都照搬国外。而核心技术、关键设备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太阳能刚刚处于一种起步阶段,是以光伏为主还是以光热为主,现在对这个技术路线争议很大,就是在技术科学界争议也很大。从国际上看,所谓的智能电网主要是在配电侧(需求侧)采取互动化和信息化这样一种控制方式,这样是有利于新能源的接入。但是我们现在提出的所谓智能电网是长距离、高等级电压的智能电网,跟国际上的智能电网完全是两个概念,跟奥巴马所说的智能电网完全是两个概念。而搞智能电网的投资是非常庞大的,特别是在高等级电压,比如说国家电网提出的特高压100万伏或者是80万伏直流,投资相当大。一旦投下去能不能起到智能电网的作用,能不能支持新电网的接入,这是很值得研究的。所以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确技术路线,避免新型能源在发展当中出现偏差,这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又一个重大问题。

第五个问题,新型能源与改造传统能源的关系必须要明确,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远远没有完成,这个时候对能源的需求是呈刚性快速增长的态势,只要你保持经济发展的速度,能源需求降不下来,我们既希望低能耗,又能够高增长,这是主观愿望,实际上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转变,那么这个时候能源的消耗是一个高增长的。所以说美国人率先提出低碳也好,改善空气也好,这个愿望当然是好的,在某种程度上客观实际上制约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都已经完成了工业污染,我们刚刚起步进入到工业化加速期,如果都按发达国家的标准,无疑我们只能牺牲发展。所以我们提出是有区别的政策,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你用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我现在的排放标准肯定是不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能说我们处在发展中阶段,就不计成本、不考虑排放、不考虑污染这样高能耗地走下去,这条路也走不通,因为受到了本身能源、资源的限制。这个时候发展新型能源是一条路子,但新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永远不会占主导地位,永远是传统能源占主导。除非技术上有重大的突破或者是传统能源、化石能源完全资源耗竭,至少在相当长时间内以传统能源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新能源所占的比例很小。这种情况下必须节能减排优先,与其花更大的投资搞新能源,莫不如把这些投资花在搞新能源,这是最省力的办法。而现在我们对传统能源的改造,除了硬性关闭一些小机组、小水电以外,没有更多的市场办法、经济办法。我们需要理好这些关系,在节能减排上多做文章、多投资,这样才能取得既支持新能源的发展,又达到我们向国际社会的承诺。因为我们的总书记、总理都承诺了,到2012年减排45%。这个指标既然说出去了,不能瞎吹。也不至于动不动采取行政的办法,拉闸限电,把老百姓的生活也影响了。说减排指标没有达到标准,然后一刀切。不管居民用电还是生活用电,还是高能耗,还是合理的产业,一律都拉闸限电,现在很多省份都这么干的。这是简单的、粗暴的行政干预,别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两种关系,传统能源的改造应该放在优先,节能减排放在优先位置,然后才能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最后一个问题,新型能源和电力体制改革的关系,现在新能源总是讲发展商热情很高,但作为接纳的电网公司并不积极,刚才我说了为什么不积极,它没有经济利益。它接入电网以后,要全网分摊价外补贴,等于降低一块收益。当然我们从国有企业性质来说,要求可以承担社会职能,但长期动力没有。这样就和电力体制改革联系在一起。我们从2002年的时候实行了厂网分开的第一步改革,但到那儿以后,从2002年以后几乎是停止不前,甚至是出现了倒退。包括电网重新收购设备公司,重新进行关联交易,改革出现倒退,如果电力改革不推进,不实行电力调度独立,那么电网以它自身的利益肯定是对你接收新能源是不积极的,甚至是消极的,所以电力体制改革必须要往前推进,市场化改革是世界上的一个潮流,只有这样才能够提供一个适合新能源发展、便于新能源接入的机制、体制。

以上是必须解决的6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谈新能源就是一片盲目,因为经过这一年调查,发现很多投资商也好,地方政府也好,对此毫无思想准备,以为新能源就是万能的,就是清洁的、就是符合国家要求的,就是能赚大钱的。包括股票市场现在一提新能源概念,不断地往上涨,那是瞎涨。我们谈新能源,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十二五”规划总体框架的建议出来了,但具体的产业发展框架还在制定当中,我希望我们的政府部门在产业具体规划当中,要把这些问题通盘考虑进来,这样才能促使新能源的发展。谢谢。

蔡金勇:我觉得刚才邵主席讲得非常深刻,如果有一个领域国际上和国内不一样,看《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中国已经在新能源的方面成为世界上领先的一个国家,比美国强多少。我觉得邵老师讲的最核心的是中国新能源和中国指标能源的系统挑战是非常关键的,这不能轻易被国外的一些大家不了解情况的情况下来误解。

邵秉仁:我们中国的发展速度现在是最快的。但是总是让美国人忽悠,到最后肯定是自己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