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网 加吉鱼(多味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39:05

加吉鱼(多味斋)

孙为刚《 人民日报 》( 2010年11月06日   08 版)

  胶东沿海,盛产鱼类,若论名气,莫过于加吉。加吉鱼有“红鳞加吉”和“黑鳞加吉”之分,红鳞加吉学名真鲷,“黑鳞加吉”学名黑鲷。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烟台白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中,发现过大批鱼鳞和鱼骨,能够辨认的有梭鱼、鳓鱼、黑鲷、真鲷、鲈鱼。由此得知,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享用这海中美味了。

  加吉鱼在历史上有许多别称,文献资料中就有写作嘉鲯、夹鲯、佳季、家吉、加级、加吉等等。这些名称或出自官方文献,或来自民间方言。《广韵》记载:“鱼夫鲯(注:嘉鲯鱼别称),鱼名。出东莱者,今三四月极多。大头丰脊,色微红,莱人谓之来件鲯或曰嘉鲯。”《说文》中记载:“鲯鱼,出东莱。”但在胶东,人们比较认同的还是“加吉”。一来有“吉上加吉”之意,二来与一段传说有关。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经过登州,择吉日登船出海,出行不远,一条闪着红色鳞光的鱼跃上船头,李世民问群臣:“此乃何鱼?”群臣不知,请皇上赐名,李世民略思片刻:“良辰吉日,吉上加吉,就叫加吉鱼吧!”加吉鱼从此得名。传说不足为据,但是,加吉鱼,尤其是红鳞加吉,名称吉祥,味道鲜美,赢得了人们的青睐确是不争的事实。

  加吉鱼线条流畅,头肥脊厚,体态健硕,颜色银红,尾部有蓝色斑点,身形优美,色彩吉庆,很适合胶东人的审美情趣和心理倾向,因此将它赋予多美好的名称,便不足为怪了。加吉鱼属暖温性种,栖息在沙粒海底,喜群集,游速快,性凶猛,牙坚硬,能咬碎贝壳,摄取珍贵贝类及甲壳动物为食。加吉鱼吃的东西与众不同,所以肉质白嫩细腻、味道鲜美无比,尤其头部,胶质丰富,越嚼越香,真乃海中美味。因此,招待贵客或喜庆家宴,一定要用加吉鱼,便成为胶东民间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鲯鱼出东莱,东莱人自有加工加吉鱼的手段。加吉鱼在胶东较为传统的吃法是“一鱼两吃”,即一条鱼,做两道菜。一道叫做清蒸加吉鱼;一道叫做加吉鱼头汤。首选清蒸,是因为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加吉鱼的原汁原味,这也是鱼菜中烹调海鲜的真谛。将加吉鱼开膛、去鳞、洗净,鱼身两面剞斜刀,然后将调料拌匀后撒在鱼身上,入锅旺火蒸约20分钟即可。方法并不复杂,但口味很不一般。一掀锅盖,满屋弥漫着浓浓的鲜味和香味。再看盘子里的加吉鱼,鱼皮殷红,鱼肉嫩白。挑一块鱼肉放到嘴里,色、香、味,样样精到。那鲜美的味道会让第一次品尝加吉鱼的客人回味一辈子。清蒸加吉鱼是蓬莱“八仙宴”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也是鲁菜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

  其实,加吉鱼最美的部位是它的头部,胶东有句流传很广的俗话:“加吉(鱼)头,鲅鱼尾,刀鱼肚子嘴。”说的就是这四种鱼最好吃的部位。加吉鱼头富含胶质,熬汤是最为恰当的烹调方法,熬出来的鱼汤汁浓味美,再佐以醋、胡椒粉,味道自然非同一般。在胶东沿海,渔船出海,若捕上一条加吉鱼,鱼头自然是要留给船老大的,他人不得染指,这是规矩。倘若你是外地人,慕名在饭馆里点上一条清蒸加吉鱼,饭馆跑堂将加吉鱼端上,便在一旁用余光看着客人,假若你是行家,必不动鱼头,先吃鱼肉,美味配美酒,一杯接一杯,酒酣耳热,然后再让店家给你做一碗鲜滴滴、酸溜溜、辣嗖嗖的鱼头汤,既醒酒,又开胃,那感觉,一个字:“美!”记得小时候吃加吉鱼还有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就是吃到最后,大人们将鱼头的骨头拼接成一只小山羊,形态逼真,令人难忘。如今,餐馆里年轻的厨师们怕是没有这个手艺了,即使有,也恐怕不屑于做这些只有趣味而没有利益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