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太子奶领军人物李途纯被捕幕后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31:31
  曾经作为太子奶集团领头人的李途纯,一度风光无限。然而,李途纯近日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被湖南省株洲市检察机关逮捕。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李途纯这样一个曾经创造诸多财富神话的明星企业家,如今沦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嫌疑人,背后到底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内情。

  原太子奶领军人物李途纯被捕了。

  银监会叫停银行违规收费项目

  消息传出,坊间顿时感叹万千。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李途纯这样一个曾经风光无限、创造诸多财富神话的明星企业家,如今沦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嫌疑人?《法治周末》记者进行了调查。

  “每天喝瓶太子奶,天天补充乳酸菌”。

  曾几何时,太子奶集团随着这句广告语驰名大江南北,可谓妇孺皆知。然而,连日来,随着原董事长李途纯等人被逮捕,太子奶集团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最终还是走上了破产重组之路。

  7月27日,《法治周末》记者从湖南省株洲市市委宣传部获悉,原太子奶集团董事长李途纯、北京太子奶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帅(李途纯之子)、太子奶集团常务副总裁李舒谦、财务总监李颖4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由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同时,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已通过竞争方式,选定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作为破产重整管理人,下一步将依法展开破产重整工作。

  警方初步查明,截至2009年12月,湖南太子奶集团在全国范围内面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3亿余元,其中绝大部分没有兑付。

  原太子奶集团高管则透露,1.3亿元不仅包括以“货款准备金”向经销商集资约5600万元,还包括向“高利贷”借的5000万元至6000万元,其余还有向员工集资数百万元。

  豪赌央视“标王”赢得8亿元订单

  李途纯,原湖南太子奶集团总裁、董事局主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届EMBA,高级经济师,1999年获第五届湖南优秀青年企业家、湖南省优秀私营企业家称号,2000年获首届湖南青年企业经营者“鲲鹏”奖,2004年8月评为中国乳业十大杰出科技人物;2004年获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这是百度词条对李途纯的描述。

  目前,外界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1990年,时年30岁的李途纯从湖南省株洲市饮食服务公司停薪留职,南下深圳打工创业。他挣到第一桶金约200万元后,便开始四处投资,开书店、酒店、录像厅。也就在那段时期,李途纯发现了乳酸菌饮料行业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1996年,李途纯回到株洲市,建立了太子牛奶厂(太子奶集团的前身)。

  1997年,李途纯决心把太子奶公司做到全国市场去,于是出惊人之举,即在央视黄金广告时段投下8888万元,夺得日用消费品“标王”。尽管此时的太子奶公司资产总额还没有竞标价格高,甚至半年多没有发过工人工资,就连去央视竞标的20万元入场券也是借的。然而,这次的豪赌,不仅让李途纯奇迹般地赢得了8亿元的订单,而且就此确立了太子奶公司在乳酸菌饮料行业的领军地位。

  2002年到2004年,李途纯大胆斥巨资在湖南株洲、北京密云、湖北黄冈、江苏昆山、四川成都同时启动五大乳酸菌生产研发基地,从而形成东西南北中的全国性战略布局。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到2007年,太子奶公司的销售额从5000万元跃升到了30亿元,连续6年业绩翻番。太子奶公司在中国乳酸菌饮料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76.2%,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

  无论在公司员工还是亲朋好友的眼里,李途纯是一个乐于放“猛言猛语”,乐于“炫耀”自己的人。他不仅将企业中长期奋斗目标的设想写成《千年构想》,将造就“100个以上100万富翁,20个以上500万富翁,10个以上1000万富翁,5个以上亿万富翁”作为企业奋斗目标,而且,也不刻意反对员工和坊间传播一些附着于他身上的轶事,最大限度地展示着个人的魅力。

  “资金链”断裂走上非法吸储路

  但是,昔日央视广告“标王”的风光,并没有就此永远保留下来。一路攻城掠地的太子奶公司,因为企业过度扩张、一系列不成功的资本运作和内部管理等问题,逐渐陷于风雨飘摇之中。

  2007年以来,由于过度扩张、谋求海外上市、盲目投资、经营不善、管理混乱等原因,太子奶公司资金日趋紧张。

  尤其是2008年,先后经历了湖南特大冰雪灾害、金融动荡、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以及“三鹿毒奶粉”等事件的冲击,太子奶集团原本就紧绷的“资金链”雪上加霜。2008年,公司虽然还没有全面停产,但已经开始减产,产量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左右。

  因为生产不正常,许多经销商预付了货款后却拿不到货,市场压力极大。而在公司内部,也开始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状况,时间最长的有7个月,短的也有3个月。同时,由于企业负债超过25亿元,原来主动向企业靠近的金融机构开始停贷和催款,职工工资和集资收益、经销商货款奖励与折扣等开始无法兑现。

  企业经营的颓势和“资金链”断链情况明朗化后,太子奶公司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集中浮现,危机快速升级。

  2008年年中,“讨薪、追债、停产风波”的消息经由媒体迅速传导到各地,李途纯开始身陷于各种债务的围追堵截中。随后,不仅各大银行陆续中断了对太子奶集团的放贷,个别企业用来扶持太奶集团渡过难关的“救命钱”也直接被银行划走。虽然李途纯曾多次尝试与各地经销商沟通打款事宜,但收效甚微。

  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春节前,为了追讨集资款、工资等,太子奶集团职工数千人次进行了堵路堵桥、围攻株洲市政府等行为,接着,全国各地经销商也加入其中。

  内外交困、迫不得已之下,李途纯开始尝试在太子奶公司高层干部中募资,包括向中层提供10万元以上、高层提供20万元以上的集资,作为回报,太子奶公司向集资者按10%的月息支付利息,此举共募得资金约9000万元。

  据悉,在这期间,太子奶公司在2008年4月设立了一项“货款准备金”,先后从200多名经销商处筹得资金5600万元。经销商被要求的出资金额,最低为其与太子奶公司约定的“年度合同总销量的10%”,作为回报,太子奶公司将以现金方式、向给予出资的经销商支付每月2%或2.5%的利息。

  但是,参与上述货款准备金“管理”的太子奶公司经销商联合表示,212名经销商未获得太子奶集团承诺的利息,5600万元本金也无从退还。

  株洲市有关部门的审计和调查表明,太子奶集团不仅“赊账”买原料和设备、外出招待用餐、建设豪华厂房,连职工食堂的食材包括猪肉蔬菜,都赊账。太子奶集团出事时,在长沙一家酒店仅“月饼款”就欠了20万元。

  2010年6月17日,株洲警方对外证实,李途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采取刑事措施。

  7月27日,株洲市对外宣称,株洲市人民检察院对李途纯等人已经正式批准逮捕,李途纯成为一名犯罪嫌疑人。

  政府报复说与政府保护说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主要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依照刑法规定,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对于李途纯的行为,有业内人士就声称: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2008年,可为什么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相关方面都没有对李途纯进行调查,而偏偏是现在?

  实际上,太子奶公司危机发生后,株洲市政府经过审慎评估,认为对太子奶公司“必须救”和“可以救”,并很快决定采取政府“有限介入,租赁经营,以时间换空间,为招商引资打基础”的思路。

  2009年春节前后,株洲市政府在掌控太子奶商标后,从有关各方筹资4500万元,发工资、支付最急的应付款、启动生产。但太子奶负债高达25亿元以上,仅利息每年就达8000万元,按株洲市政府“有限介入”后的盈利规模预计年利最多1亿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债务重组,同时通过处置资产、出租资产等多种渠道筹措偿债资金。

  有业界人士分析认为,在品牌延续、债务分担等诸多细节方面,李途纯并没有和株洲市政府完全保持一致。虽然已经让出太子奶公司的“权杖”,但李途纯不仅反对外资恶意收购太子奶公司,也反对任何人、任何机构以破产方式处理债务。尤其是今年5月,太子奶公司原高管团队组建仙山奶业,更是被业界视为李途纯与株洲市当地政府公然反目的举措。也正因为如此,李途纯的出局,或许是有关方面在为太子奶公司的破产重整程序扫清障碍。

  与政府报复说相对立的,则是一种政府保护说。此前,曾有法学专家指出,刑法在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社会危害性时,应当慎重考虑在事实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受害者是众多的债权人,如民间借贷行为人一旦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追究刑事责任,那将涉及到许多大、中、小型企业将面临破产或倒闭,许多债权人无法主张债权。

  实际上,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太子奶的债权人就在猜测:李途纯被逮捕,或者只是为太子奶破产重整所采取的权宜之计。

  《法治周末》记者从株洲市人民检察院了解到,目前该案正在由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检察院负责调查,1.3亿元是目前检方已经掌握了的有力证据。至于李途纯涉及其他的罪名,如涉嫌资产转移、偷税漏税等,目前还在进一步侦查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