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网 葱岭深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2:27:28
葱岭深处
梁 君《 人民日报 》( 2010年03月29日   24 版)
那天出喀什不久,霎时,数十条沙龙从天而降,怒吼着、嘶叫着,远远的盘旋在公路上,拦住了南向的去路。天暗下来,司机只好放缓车速,慢慢地去接近它们;开灯、鸣笛,似乎想把它们轰开。不一会儿,沙龙竟一个个溜进了山谷。这时,葱岭硕大的身躯清晰地矗立在眼前:雪峰头顶银盔,冰川肩披银甲。银盔银甲,白得耀眼、白得夺目。
葱岭脚下则是五颜六色的石头,紫红、黛青、黧黑、奶白、豆绿。传说,这里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地方,不周山就是葱岭。这色彩缤纷的石头,就是女娲补天之石吗?当年周天子姬满曾驾着八骏到过这里。汉朝的都护曾到此驻守。唐朝在此设立了“葱岭守捉”,高僧玄奘经此讲经月余,然后去天竺国取经。1876年左宗棠率军挺进新疆,驱除外寇,拱卫了这片神圣的国土。在这块沧桑的大地上,今天,一代一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们,远离家人,从内地来到边疆,润色葱岭、美化葱岭。
几年前,葱岭深处的一个叫下坂地的地方,从内地来了一帮人,建起简易房,风风火火的施工,当地人们惊讶而感激。这个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叶尔羌河支流——塔什库尔干河中游,以生态补水、春旱供水为主,结合发电的综合性水利工程,由拦河坝、导流泄洪洞、引水发电洞和电站厂房四部分组成。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以满足葱岭一带的工业和生活用电,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并能大量提供农林用水,对于发展农林业、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被誉为“高原明珠”。
葱岭,是我国古代对帕米尔高原一带山脉的统称。为何得名?说法不一。有记载以来,这里就是枯燥的荒岭。我倒是觉得,先人期望这雄伟的山川,有一天能披上绿装,才起了一个漂亮而充满期待的名字。这一期待悠悠几千年。
沿着塔什库尔干河向葱岭腹地旋进。来到工程所在地。接我们的项目长老梁年逾五十,身材魁梧,紫红紫红的脸。他说:“四年多来,围绕建设下坂地水利枢纽,我们在这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上,修了一座大桥、三条隧道,这里的人都说我们是天兵天将哩!”言谈中充满了自豪感。当问到他们的身体状况时,他说:“在山上还好,下山反倒不舒服,犯困!”我的心一震,时间过长他们就有可能离不开高原了——这是在青海格尔木市一个老汽车兵告诉我的:一个人长时期在高原生活,身体适应了高原,反倒不适应内地了;青藏线上的一些老汽车兵,因此而留在了青海和西藏。
从河谷向东颠簸着、缓缓地行进,据说当年玄奘取经,就是从河对面的叶城出发,穿过这条河谷西去的。山越来越高,谷越来越深,天越来越窄。千万年来,因太阳的烧灼和山风的敲击,树木稀少,地表酥松,碎石堆积,河道被挤得窄窄的。塔什库尔干河一线,冲沙排石,奔向塔里木。两个多小时,我们爬上海拔3600多米的隧道口,工人们正在吃午饭,嚼着馒头,喝着菜汤,每个人的脸也都紫红紫红的。馒头和菜汤是在山脚下的营房做好后送上来的。我用筷子压了压保温桶里的馒头,压下去的地方又弹了起来;看了看桶里的菜汤,拨开上面青青的菠菜叶,下面卧着白嫩的豆腐块。上前握手,他们却迟迟不肯伸出手来。手上糊满了泥浆,泥浆是黄的,底色却是黑的。引水隧洞已经贯通,正在开掘从山顶至隧洞拱顶的用于调节水压的竖井。垂直高度仅90米的竖井,开掘难度极大。从隧道口到山顶竖井口,是长200米的陡坡,坡度达45度,车辆无法爬行,所需沙、石、水泥全靠人工背运。山岩风化,坡陡路滑,且高山缺氧,一般人徒手往返一次都十分艰难,那么背负三四十斤的材料呢?而每天要往返数次,其艰难程度实难想象!连我这个“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的老铁道兵也为之震撼。大家却平静地工作着。是的,他们已经习惯了,他们以简单的、近乎原始的方式工作着。我试图爬上山顶,但没走几步就眼冒金花,高山反应严重,只好作罢。乘车下山,回头望去,刚刚吃完饭的工人们又背着材料上山了,一字排开,像钻天的雁阵。
项目部设在山脚下。说是在山下,其实也海拔2800多米,一年就有半年的冬季。会议室里有三个衣着鲜艳的小学生在伏桌写作业。我有些吃惊,在这荒僻枯寂的大山深处,内地家属探亲,孩子们也来了!他们从小就熟悉了大山,熟悉了艰苦的环境,和他们父辈的工程。他们今天来这里是为了一家人团聚,而小小的心中,将会刻下艰苦奉献的意识。这让我依稀看到,在未来的日子里,边疆建设中也会活跃着他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