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22:33:18
峄城区教育局文件 峄教发[2008]28号
 关于加强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区教育新一轮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顺利完成《峄城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2008~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教育信息化建设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现就加强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科学规划,建成适合现代教育的信息化基础环境
  各单位要依据《峄城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2008~2010年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本乡镇、本学校的实际,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提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用于指导本单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教育信息化技术人员、各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  信息化规划和组织实施,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促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结合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实施“普通高中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农村初中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和“农村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2008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2010年底前完成“农村初中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 2010年底前完成“农村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重点在教师人手一机、计算机网络教室、“班班通”方面加大配备投入力度,进一步建设和优化支持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信息化环境。积极争取市区财政对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的资金补助支持,2008年在普通高中学校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完成普通高中学校专任教师人手一机,学校生机比达到12:1,即每十二个班配备一个计算机台数为最大班额的计算机网络教室;2010年年底前实现全区初中、小学专任教师人手一机的配备任务,初中学校实现至少4个班配备1个公用多媒体教室或配备1套移动多媒体设备,初中学校生机比达到12:1,即每十二个班配备一个计算机台数为最大班额的计算机网络教室;2010年年底前,小学实现4个班配备1个公用多媒体教室或配备1套移动多媒体设备,小学生机比达到15:1,即每十五个班配备一个计算机台数为最大班额的计算机网络教室。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尽早实现“班班通”、配备使用交互电子白板等课堂教学信息化设备。利用三年时间,建成适合现代教育的信息化硬件环境,确保满足师生对教育信息化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促进城乡信息化建设均衡发展,提升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
  实施“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加强区域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学科教研和校本研训。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动态IP数据资源下载、电教教材征订购买、校本资源开发等各种途径,加强区域网络资源共建,丰富学校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学科教研和校本研训。按照《枣庄市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加强优秀教师课堂录像资源建设,录制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示范作用突出的精品课,作为教师教学参考。教研、电教、信息中心等相关科室要统筹协调,整合力量、分工协作,逐步完成覆盖中小学各学科的动态教学案例资源建设任务,局属学校要建立课堂自动录播系统,以保证网络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广泛开展教师教育技术成果展评,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资源的创建和信息技术应用,不断丰富和优化教育资源。
  实施“课改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强新课程改革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升新课程改革信息化建设水平。到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区中小学课程管理、学分认定、教学质量监控、综合素质评价、教师评价等方面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理念的实践化、模式的时代化,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益。
  建立资金投入机制,保证教育信息化投资的连续性。重点是保障设备的维护更新和正常运行、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等。按照省教育室要求,加强电教教材费、信息技术教育费的管理使用,学校要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学校教学软件资源建设、校园网络运行维护和网络管理教师的培训。
  注重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做好教育信息化宣传工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培训,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按照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的新思路,着眼于校长的信息化专业素养,主要内容是校长面向信息化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文化建设以及信息化投入的效益评估等,结合市教育局组织的连续三年,每年一期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研修班,逐步完成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创建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新型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基于信息化环境的领导能力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校长信息化建设领导力水平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能力,有效地变革领导方式,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及信息化推进中的领导示范带动作用,解决促进学校信息化深入发展和深层次应用的问题,推进学校信息化团队建设,争创市“信息化校园”。
  加强中小学网络管理教师的培训,实行网络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培训制度。采取集中培训、校园网案例现场分析诊断、交流研讨、网上学习研讨、远程对话、优秀校园网参观学习等培训方式,提高网络管理教师的校园信息化规划、实施与评价能力、网络设备的维护能力、网络管理能力、系统应用管理能力、对其它学科教师的技术培训能力和持续的学习能力。加强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整合全区中小学技术力量,为中小学提供优质技术支持和服务。2010年年底前,实现全区中小学网络管理教师持证上岗。
  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培训新模式和新机制。要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开展针对教师队伍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按照教师培训的新要求,把培训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方式变更上,形成以先进教学理念推动课堂教学革新的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另一方面,重点加强对全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为教师信息化教学专业发展提供保证。建立区、校两级信息技术培训体系,从2008年开始,用三年的时间,完成3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使100%的中小学教师能够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教研室在今后的教学检查和视导中,要把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作为重要内容,到2008年底,高中段信息技术应用的学科覆盖率100%、电子备课率60%、课时覆盖率不低于30%,初中小学段信息技术应用的学科覆盖率不低于80%、电子备课率不低于50%、课时覆盖率不低于20%;到 2010年底,高中、初中段信息技术应用的学科覆盖率100%、电子备课率60%以上、课时覆盖率不低于30%,小学段信息技术应用的学科覆盖率80%以上、电子备课率50%以上、课时覆盖率不低于20%;到 2010年底,各学段信息技术应用的学科覆盖率100%、电子备课率60%以上、课时覆盖率不低于30%。
  确保教育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对教育信息网络环境提供积极有效的防御措施,增强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应急处置、有害信息封堵、防失窃密等安全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不良信息的防范能力,通过技术手段、安全培训等多种方法形成网络信息安全的屏障。
  三、注重应用,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学校要以“创新应用引领发展”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枣庄市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认真抓实抓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教研工作。按照省市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义务教育段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高中段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实现开课率100%。要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程,配齐配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应用需求,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整合共享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实现学校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在日常教学管理、素质评价、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应用,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从2007年入学的初中生开始,信息技术学科纳入学业水平考试。
  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和教学视导。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参加市区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活动,聆听专家报告,积极参与网上集体备课,开展学校间的远程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听评课、示范课、精品课、优质课和比赛课等活动,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信息技术学科中考、高考备考工作的研究和指导,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拓展教育发展空间。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学生、教师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为学生提供在线的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资源检索、“名师点拨”课程等服务,创造学生探究和协作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教师开辟基于网络的“在线培训”课程,从时间和空间上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便利条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导支持。积极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活动包括创新实践作品评选、创新学习能力竞赛、智能机器人竞赛和发明创新,其中,创新实践作品评选包括主题网站(页)制作、动画制作、漫画创作、DV短片创作、程序设计、电脑绘画、电脑艺术设计、电子报刊设计和程序设计;创新学习能力竞赛包括网络中文、网络英语和应用数学;智能机器人竞赛包括机器人足球、机器人灭火、机器人轨迹赛、机器人障碍赛、机器人竞走赛、机器人搬运赛、机器人对抗赛、机器人运球赛和机器人托球赛等项目;发明创新项目包括信息技术发明创新和智能机器人创新设计。学校参与普及率2008年达到30%,2010年达到80%,2010年达到100%。到2010年底,全区至少10所学校创成市级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特色学校。形成中小学生全员参与、乐于参与的良好氛围,争取在各级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组织参加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六个一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项目包括百位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优秀教师、百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百个教育网站、百个多媒体网络课件、百篇教育技术论文、百篇教育故事,让尽可能多的中小学教师参与活动,以激发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鼓励更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学好、用好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广泛运用,优化教学质量增长方式,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
  四、项目引领,加大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优秀成果的推广力度
  以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为抓手,加强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善于发现和培育信息技术应用的典型项目、典型学校、典型乡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充分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
  强化教育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巩固敏特英语在高中学校应用成果。当前,重点推广敏特网络英语的单词记忆、一百易网络英语听力口语训练,打造技术应用强势学科。到2008年秋季,普及到所有高中学校所有年级;2008年重点在初二、初三年级普及应用,到2010年底,普及到所有初中学校所有年级;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推进在小学阶段的应用。校长应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与应用实践,加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牵头做好敏特英语项目。英语学科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成效,认真分析借鉴敏特英语应用经验和成果,积极参加相关应用研讨活动,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应用。学校教育技术中心要积极参与敏特英语推广的教学实践,确保计算机网络教室和敏特网络英语学习系统全天候正常运行,为应用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学校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配备敏特英语学习系统,制定本校的应用模式和实施方案,教研室和电教仪器站要制定全区应用实施方案,认真跟踪做好培训研讨、应用指导工作。
  积极引导推广应用其它学科优秀技术平台及系统,如课堂即时反馈系统、作业信息化系统、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系统及史地学科的数字星球系统等系统及交互电子白板的推广应用,扩大应用范围,探索信息化建设新路径、新模式,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增长方式,切实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整体促进各学科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示范带动,努力推动中小学信息化校园创建步伐
  实施“中小学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信息化校园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教学资源等数字化、网络化,有效拓展师生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策略,是现代学校和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开展“中小学信息化校园”和“教育信息化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培植教育信息化典型学校和特色学校,适时召开现场会,充分发挥典型学校和特色学校在教学应用、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引导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方向,培育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办学效能的示范学校,形成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区域优势和特色,提升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进全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信息化校园创建工作,依据《枣庄市中小学信息化校园建设标准》,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应的目标及分年度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认真贯彻落实,优化信息化基础环境,合理开发和配置教育资源,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于教育教学及管理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加快信息化校园创建步伐,定期对创建实施过程进行总结,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配备、管理与应用工作,提高学校办学能力水平,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争取利用三年时间,使全区30%的中小学达到市信息化校园建设标准(即高中、小学“班班通”配备标准不变,初中学校在以上配备标准的基础上,实现“班班通”多媒体教室。另外,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按标准配备建成学生用电脑作品制作室和机器人实验室。电脑作品制作设备含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小学不少于1套,初中不少于2套,高中不少于3套。机器人实验室设备,小学不少于计算机4台、机器人8台及配套场地,初中、高中不少于计算机7台、机器人14台及配套场地)。从2008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有10%的学校创建为市级“信息化校园”。
  六、立足实际,大力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
  要按照《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城市“一卡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IC卡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通知》要求,立足我区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积极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利用教育“一卡通”整合教育资源和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在中小学稳步推进“一卡通”工作,实现学生持卡进行入学注册、转学、借读,在学校上网管理、图书借阅、家校互动、餐饮管理、升学考试、电子档案等方面的应用,实现对教师资格、培训、职称评聘、工作考评的统一管理,同时加大在医疗保险、科普教育、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力度,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互动,教育内外一卡多用,同步做好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提供支持。
  建设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系统,构建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信息与资源、办公与服务平台,积极研究和应用包括信息化设备统计、图书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教师档案、教师教育、评价管理等数据共享的全区中小学信息管理数据库,实现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能。
  七、评价激励,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绩效  建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价制度,完善评价激励机制。重视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工作,转发《枣庄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价方案》,连续三年每年组织一次教育信息化专项评价。根据历年对学校的评价情况,对成绩突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每三年组织一次表彰和奖励;每两年组织一次教育技术能手认定。对教育信息化工作停滞不前、管理运行不畅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校园创建工作,将纳入目标管理和督导评估范围并逐步加大评估权重,加强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应用管理、检查指导力度,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和改进作用,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中小学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
  凡在全国、省、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践活动(包括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机器人竞赛等)中,辅导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的辅导教师或因参赛学生取得保送本科院校资格的第一位辅导老师,直接认定为“枣庄市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优秀教师”。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的辅导教师,由区教育局授予“峄城区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优秀教师”。初中段学生参与以上活动,依据所获奖项,执行当年中考招生工作意见中“科技类活动”照顾录取的政策规定;高中段学生,执行教育部、省基教处的相关保送和奖励政策;获市级一等奖以上的学生,在区级以上的学生评优等活动中,同等情况下予以优先推荐。
 
                                                  二○○八年八月十五日
峄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峄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区中小学网络管理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 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城区中小学教师支教服务期制度的意见 关于在全区农村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工作的实施意见1 五莲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网络管理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劳动保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为三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为三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的实施意见 中共宿迁市纪委??宿迁市监察局关于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青年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案件检查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施意见 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 佛山--关于建立健全加强办案工作机制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 司法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 关于2008年纠风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2007年纠风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2010年纠风工作的实施意见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 中共乐山市委 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