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2:33:54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 〕16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人才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1认真学习贯彻《决定》精神。  《决定》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 才工作的经验, 明确提出了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行动纲 领。学习贯彻《决定》精神,推进我省人才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 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 性作用。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 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 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树立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围绕发展确定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根据发展制定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 ,用发展来检验人才工作的成效。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 改革取向,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 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 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一起 抓,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 村实用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2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意义。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是加快发 展、富民强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 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皖发〔2001〕1号)下发以来,我省人才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动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应当看到, 我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吸纳人才能力不 强,用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领导同志 必须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 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 挑战,不断把我省人才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3我省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战略 步骤和“861”行动 计划,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使我省尽快由人口大省转化为人才资源强省。按照“五个统 筹”的要求,努力增加人才总量,调整人才结构,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 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 人才工作环境,培养造就上千万高素质劳动者、上百万专门人才和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不断 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生动局面,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
4大力推进党政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工作。 把干部教育培训放在 更加重要的地位, 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定执政 为民的政治立场。加强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的知识更新培训和相 关能力培养。整合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力量,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利用效率。认真贯彻 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5年内将所有党政干部培训一遍,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5年 内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每年选拔50名左右处级以上优秀年轻干部 到国外学习培训。加大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贫困地区任职、挂职工作力度,定期从省 直单位和市县选派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适应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实施“县(市 、区)党政‘一把手’培养行动”计划。
5进一步完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和公务员录用制度。 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改革,完 善选任制,改进委任制,规范考任制,推行聘任制。注意选拔任用熟悉经济管理、财政金融 、外经外贸、法律、城市管理和信息科技知识的干部,尤其要注重选拔任用既懂党务工作又 懂经济工作的复合型党政正职领导人才,选拔任用经过多个岗位锻炼、经历和经验比较丰富 的领导人才。注意选拔到村任职的优秀选派干部充实县乡领导班子。每年公开选拔一定数量 的优秀博士、博士后到党政机关工作。经公开选拔进入党政机关的博士,可直接 担任副处级非领导职务或领导职务,博士后根据工作需要安排相应职务,职数已满的可暂超 职数配备。加大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为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提供“快车道”。建设 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市厅级和县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加大干部公开选拔和 竞争上岗力度,党政机关中层干部全面推行竞争上岗。逐步推行职务任期制,建立和完善正 常退出机制,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建立健全在不同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统一培养调 配使用干部的工作机制。坚持并改进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每年公开招考一批优秀应届本科 以上毕业生到乡镇、街道工作。县以上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要优先从选调生和有2年以上 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中选拔。
6建立党政人才政绩考核体系和考核评价标准。 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 制定不同 岗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党政人才岗位职责规范,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 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 完善党政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 重要依据。
三、  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7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  依托高校和大型企业建设培训基地,加快培 养造就一批熟悉 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企业家。支持和鼓励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 境内外高校、大型企业学习培训。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的 培养,大胆使用青年 经营管理人才。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经营者和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 ,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规划。积极鼓励支持各类企 业面向国内外公开选聘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8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工作。  研究制定《安徽省省 属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以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 坚持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 式。研究制定职业经理人资质认证标准和市场准入规则,逐步实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持证上 岗制度。鼓励经营管理人才向困难企业流动。贡献突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任职年限可适 当放宽。
9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 重在市场和出资人 认可。积极开发和应用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考核测评技术。围绕任期制和任期 目标责任制,突出对经营业绩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建立和完善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 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的综合考核制度。逐步推行以业绩评价指 标为重点,包括管理评价指标和个人评价指标“三位一体”的综合考核方式。完善反映经营 业绩的财务指标和反映综合管理能力、个人素质等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 价体系。
四、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10着力培养造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坚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重,大力构筑 “安徽杰 出人才工程”,重点培养造就一批与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阶段重点任务相适应,在国 内外有重要影响、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位置的优秀人才群体。着眼中长期人才发展战略的 需要,实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程”,每年重点资助100名35岁以下、获硕士以上学位 的优秀青年人才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深造。
11面向国内外大力招才引智。 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高校毕业生在我省 择业,可 以先落户,后找工作,人事档案由其落户所在地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管理,并提供2 年的免费代理。积极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 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来我省兼职、咨询、讲学、研发 或进行技术承包、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兴办企业等。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 、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灵活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对通过柔性引进来我省创业或服 务的高层次人才,发给“特聘工作证”,本人和配偶、子女享有当地居民的一切待遇。对外 籍高层次人才,实行地方“绿卡”服务,保证来去方便。
12加快人才发展和创业载体建设。  加快合肥“中国科学城”建设,抓好安 徽大学“211工程”和省级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及学位点建设,力争到2007年,我省省属院 校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30个以上,省级以上重点学科设特聘教授和讲席教授岗位100个以上 。加快开发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设。积极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做大 做强。加大重点试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建设力度。鼓励大型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 构。制定更加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支持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 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中央在皖高校、科研机构的建设与发展。鼓励和支持国内外著名大学、科 研机构来我省设立分支机构。
13进一步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称制度。 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 。积极探 索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办法,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 、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科学评价标准。以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为重点,进一步深化 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制度,加快执业资格制度建设。强化专业技术职 务聘任制,实行评聘分开。
五、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14加快建设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 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继续发展高等教育。完善以县级政府管理为主的农村义 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各级财政合理分担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开辟教育培训新途径, 加快发展远程教育,建立覆盖全省的教育培训信息网。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 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活动,支持在职人员继续学习。
15着力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充分发 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 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培训基地作用,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新技师培养 计划”,在3年内培养各类技师1万名。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岗位培训,广泛开展 技能竞赛活动,促进岗位成才。完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 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视为高职高专同等学历,实行同 等待遇政策。把高技能人才纳入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选拔范围。
16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按照“政府采购、社会培训、按需施教、注重实效” 的原则, 整合城乡各类教育资源,把开发和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从2004年起,全省 每年重点培养200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高级人才和一大批农村专业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经 济组织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及农村致富带头人,扎实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全省每年组织 10万名以上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参加“绿色证书”培训,每年培训20万转岗农民。认真落实鼓 励农业技术人员到一线从事推广研究工作的有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做好农民专业技术职 称评审工作,鼓励农民申报专业技术职务。
六、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17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建设。 加快安徽人才大市场及芜马铜等区域性 人才联合开发体建设 ,积极培育市县人才市场和各类专业人才市场,发展农村人才市场。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投资 人才市场建设和创办人才中介服务组织。建立人才信息库,完善人才信息网和人才市场信息 发布制度,建立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拓展人事代理范围,积极开展素 质测评、资格认证、能力培训等中介服务,强化市场服务功能。加强人才市场监管,建立人 才中介协会,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充分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 供服务的运行格局。
18推动人才流动和人才资源转化。 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流动 机制,进 一步推动用人单位和人才两个主体到位,形成用人单位通过市场自主择人、人才进入市场自 主择业的人才配置机制。取消企事业单位人才流动的部门、行业、身份和所有制性质限制, 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允许各类人才合理流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大中城市城 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医护人员、农业技术人员,轮流到农村工作;鼓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人才领办、创办企业,特别是到农村和贫困地区创业。
19推进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体制改革。 进一步理顺政府 人事部门与人才服务机构关 系,实现管办分离、政事分开,逐步做到公共人事服务业务与经营性人才服务业务分开。打 破行政层级界限,倡导人才服务机构的联合、重组、兼并,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 的经营发展路子,逐步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市场实业集团。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环境
20完善人才奖励制度。 建立以政 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奖励机制。省委、 省政府设立“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奖”,重奖在各个领域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提高省政府 特殊津贴标准,从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同时享受省政府特 殊津贴。支持和鼓励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对优秀人才给予多种形式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大力支持用人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人才奖项。
21完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对经公开选拔进入党政机关工作的博士,提供一套免 收租金的 90平方米住房,工作满5年后,可按有关政策以优惠价购买;或给予18万元购房补贴,工作 满5年后,购房补贴形成的产权归个人所有。事业单位引进紧缺急需的具有硕士、博士学位 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才可暂超编进人,以后逐步纳入编内管理。引进人才的专 业技术职务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自主聘任。鼓励企事业单位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引进高 层次人才。对来我省服务的海外留学人员,根据需要和本人意愿安排相应工作并提供优惠政 策。
22加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结合完善公务员制度,逐步建立综合体现工作 职责、能力、业绩、年功等因素,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对国家机关特殊专 门人才,实行特殊的工资、津贴政策。在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和完善 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期权、股权 激励,探索增量利润分成和技术入股制度。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 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改 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等环节。允许事业单 位在人事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基础上,实行多种分配形式,形成向重点岗位、优秀人才倾斜 的分配激励机制。提高科技人员享有科技成果转让收益的分配比例。研究制定企事业单位专 业技术人才兼职兼薪的办法。
23建立健全人才服务和保障制度。  政府人事部门设立“一站式”人才引进 服务窗口,实行人才引进限时办理制度。各相关部门要在工商登记、投资准入、税费征收、 土地使用、金融支持、项目贴息等方面为人才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加大人才工作立法和执法 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切实保障各类人才在科技研发、项目承包、技术 服务等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行全程优质个性化服务。积极探索机关和 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各类人才在不同地区、不 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流动的社会保障关系转移和接续办法。进一步落实高级专家、学者的 医疗待遇政策,建立高层次人才的补充保险制度和政府投保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在医疗、购 房、交通、文化娱乐、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给予高层次人才优惠待遇。
24积极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创业的环境。  把新的 社会阶层中的各类人才纳入党委政府人才工作范围,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人才 ,做到在政治上一视同仁,在政府奖励、职称评定、专家评选、社会保障、人才落户等政策 上统一安排,在面向社会的资助、基金、培训项目、人才信息库等公共资源运用上平等开放 ,在改善创业环境和工作生活条件上积极提供服务。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单位人才合法权 益的保护。
25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 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 位投入为主体,社会 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省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人才开发专项资金2000万元,实行专 户管理,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开发、奖励工作,并随 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市县财政也要建立相应机制,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各类用人单 位、经营性投资项目都要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人才培训。鼓励企事业单位将人才作为资 本进行投资、开发和经营。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以多种形式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并依法 享受相应权益。
八、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26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  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 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 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才 队伍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坚持把人才工 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树立强 烈的人才意识 ,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广纳群贤,要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 才引智工作。各地各部门都要直接掌握并联系一批高层次人才。
27推进人才工作协调发展。 各级党委要按照管好用活的要求,针对各类人才的不 同特点和 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工作理论、体制和方法。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 导各类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拼搏奉献、艰苦创业、团结 协作和诚实守信精神,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的关系,在 制定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时,要同步考虑现有人才的相关政策,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 ,切实避免现有人才的流失、闲置和浪费。坚持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 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重视青年人才、妇女人才、少数民族人才和党外人才的培养。 注意发挥离退休人才的作用,切实把全社会人才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28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  各地要紧密结合 本地实际,进一步 修订完善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确保中央《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落到实处。省 直部门要围绕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党和政府 有关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经验,宣传各类杰出人才的 典型事迹,为人人竞相成才和充分施展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 民团体要切实发挥作用,共同推进我省人才工作。组织、宣传、统战、人事、教育、国有资 产管理、发展与改革、农业、科技、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商务、外事、中小企业 管理等部门,要认真制定配套细则,抓紧下发实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办案工作的意见》解读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办案工作的意见》解读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青年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199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委关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