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鲁迅教学作品的体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3:51

        当老师20多年,教了各种文体、版本的文章,并不是篇篇都喜欢。我最喜欢教的是古诗词、文言文,再次就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了。喜欢教古诗词、文言文,是因为它们语言精美,文笔隽永;喜欢教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因为它思想内涵深刻,文笔耐人寻味。下面谈谈我教学鲁迅先生作品的体会。

      我认为,教授鲁迅的文章,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了写作背景,才能准确把握住文章表现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解读文本。如教《藤野先生》一课,如果不向学生介绍背景,学生怎能感受得到藤野先生品质之可贵,怎能理解得了作者面对“物以希为贵”的感慨呀?而在《孔乙己》一文中,不了解写作背景,学生又如何体会得了“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么耐人寻味的话呢?

       其次要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从中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既生动传神又耐人寻味,真的很值得我们好好去品读探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句;《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摸出四文大钱”,“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句;《社戏》中“ 总之,是完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等句。这样的美言佳句多得数不胜数,我们真应该引导学生去好好品读它。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得了文中人物的心理、情感,才能准确把握住文章表现的主题。

       再次是挖掘作品深刻的内涵,体悟文章表现的主题。鲁迅先生的文章,其表现的主题极少是单一的,往往是多元化的主题。正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等。这就要求老师好好引导学生去深刻探讨,慢慢体味。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与教育。

       当然,文无定法,教学更没有固定的法则遵循。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学鲁迅作品时的一些粗浅体会,不知恰当与否?望大家指正。

 

                                                     

                                                                                                                           2010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