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的体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6:02:10
点击数:12 【字体:小大】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接收回传
新课程改革在河北省已全面展开,新教材也已经使用了半年多,在这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出现和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河北省玉田县的教学具体情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发现的问题
1.新课改下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几次的新课改培训,笔者有了较深的感受:首先,新课标的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但是由于旧的教育观念没有真正转变,新的教育观念没有真正形成,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是很明确。在教学中,教学模式还不能打破旧框框,旧的教学方法的束缚,基本上沿用老一套。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但注重的仅是一种表面形式,而没有抓住新课改的核心和本质内容,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2.新教材的探究和把握。河北省玉田县采用的是湘教版新教材,与之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有较大的变化。教材内容的组织上不是很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而注重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便于学生掌握。新教材的知识体系稍显松散,联系性稍差,有些原理和规律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动手、动脑才能得出相关的结论。这些都是新课程教材的特点和优点,但新教材在一些重要的自然原理、规律的表述上应该更明确,更完整一些;有些知识点不能人为地把它割裂开来,否则,就会给人一种突兀感。同时,不能不分轻重、主次,一概都让学生进行所谓的探究。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教材。
3.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在教学时,我们往往会遇到下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总是处于一种矛盾状态。
(2)“活跃”的课堂气氛。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有人可能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合作、探究”的教学设计思路,就不是一堂新课改下的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往往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理想的,新课改不是课堂非要热热闹闹,不是多上几节活动课,不能认为要落实知识点与过关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3)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往往以教师为主,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是教学中的权威,一切都是教师说了算,这样的互动其实是一种独裁式的互动。在新课改要求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也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完全将自己摆到和所教的学生同样位置、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学生们最好的朋友和最好的合作者。但是,教师又是他们中间的“领头羊”,他们中间的“佼佼者”,他们中间的“专家”。真正的互动与交往应该是平等展开的,在相互倾听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达到对问题的互相理解与把握。有效的互动与交往应该是引发教师与学生双方面变化的。
二、今后教学应改进的方面
1.教学观念的更新。在“以学生需要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地理新课标注重“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因此,依据课标编写的教材在知识系统上并不连贯,而是选取学生需要的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基础知识)和课标要求之间的关系。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一个表象问题和本质问题。很多课看起来很热闹,但本质上应该是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当中,关键在于他的大脑,而不是形式。 “不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吗?要搞活动吗?”于是教师们每节课都想办法搞活动,好像是课堂越热闹,改革的步子就越大,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属于认识上的误差。我们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一个帽子,它真正地变以前的机械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思考。如果这个活动学生没有真正去思考,还不如不搞。我们关键要看质量,轻形式,其实形式是不重要的,关键是看能不能提高最终的教学效果。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效果,甚至起到反作用,那还不如不搞。
3.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大都按照原有程序进行,往往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和地理事象只是表面理解。不去追求地理事象的本质,对书本盲目遵从,不敢对教材或教师提出大胆的疑问,思考问题粗心大意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地理素质教育的深刻性。新教材倡导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这要求教师结论性的东西少讲,注重事物的过程,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余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4.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针对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矛盾,以及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1)首先,教学方法上要“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把教材的内容化整为零,难度降低,小问题都弄清楚了,则小问题的综合即大问题也就弄明白了。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也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
(2)其次,课前认真备课,课堂上精心组织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要研究、把握新课程标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灵活施教,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邵青霞 来源:新课程研究期刊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