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合作:软硬件合力效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48:06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与太平洋研究所刘小雪副研究员认为,中印双方合作有极大的潜力可挖,可以在基础设施、农业、制药、医疗、新能源等行业开展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发展。
“其中中国的‘硬件’和印度的‘软件’合作尤为有前景。”
中国目前硬件设施条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至少经历了20年的发展。印度非常注重软件和IT服务业的发展,也是该国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
印度服务同中国制造一样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响当当的品牌,它堪称服务外包业的始祖。虽然服务外包这块蛋糕也被周边的中国、菲律宾和俄罗斯等国家分享,但是它仍在世界范围内的服务外包业中占有65%的份额,每年直接从中获益520亿美元,解决了近200万人的就业问题。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丁学良也认为,从目前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发展来看,中国可以说是“硬件”领先,而印度是“软件”领先。长期来说,“软件”大国的发展后劲会更足。
中国的服务业相对落后,印度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之处。在此基础上,双方在IT人力资源开发、产品设计研发、金融服务、信息通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都大有可为。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印度拥有日益庞大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发达的信息产业,而中国国内消费市场也十分巨大,以制造业见长,两国可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双方还可探讨在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刘小雪分析表示,中印的经贸合作已经从最初单纯的商品贸易逐步扩大到包括工程承包、技术贸易和相互投资在内的广泛经济技术合作。目前来看,中国吸引投资的能力较强于印度,而且两国相互投资的规模还较小。
据悉,截至2009年9月底,中国对印度非金融类投资总额为2.5亿美元,印度对华累计投资总额为3.3亿美元。如此的投资比例在两国各自的利用外资总额中都是非常低的,与中印两国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不对称。
究其原因,刘小雪认为一方面是印度政府针对中国产品和中国企业竖起的壁垒,高关税率和不断的反倾销调查,降低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冗长的审批程序和不合理的安全审查过程,也阻碍了中国企业的投资计划。
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对于印度市场存在的瓶颈因素认识不足。这些瓶颈因素包括对具体项目存在过多的法律管制,而且各种法律程序过于繁杂、基础设施薄弱、官僚作风严重等。 (记者 钟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