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GDP增长7%足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40:29

 

宋体">这个题目中写的7%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笔者认为现在讨论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不能把增长的速度放在第一位,而是要把经济运行的质量放在第一位。过去每每看到国家关于经济运行的公报时最后免不了有一个“但是”,但是后面必然会提出经济运行质量中的问题。十全十美的经济是不可能的,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

宋体">“十二五”的规划强调转变GDP的政绩观,这非常重要。但不得不说的是城市化过程中,由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可能已经出现拐点。这个拐点不是那些养尊处优的经济学家理诠释的“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而是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力从过去逐年递增的情况发生转变,增幅出现递减——虽然总量还在递增,只是速率放慢了,增量减少未必就是短缺。民工荒的出现固然和“用脚投票”有关,也和每年农村增加的劳动力减少有关,特别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农业一旦胜过进城务工的收益,那么这种变化更是必然的。笔者国庆节期间去了安徽的砀山,这里盛产梨子。但是现代规模经营的农业并不明显,我曾经说过城市化的前提是农业现代化,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潜力很大,是说农业尚没有完成现代化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一旦实现会大幅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必然也会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放缓。

宋体">刘易斯因为提出“刘易斯拐点”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拐点”的数学意义就是变化率的转折,不是总量的转折,总量转折在数学上定义为极值,因此不能说是“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我没有看过刘易斯论文,阅读了几篇国内学者的论述。我觉得刘易斯拐点的意思还是数学意义的拐点:描述二阶导数变化的度量,是说转移劳动力的速率由逐年不断增加,转变为逐年下降。

宋体">这种变化是说明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已经逼迫城市发展中高能耗,高污染、低收益、重复建设下马,这种下马不单纯是政策性的,而是整个经济局面显现了这种产能没有生存的空间了。

宋体">这是提高GDP质量成为必然的第一个理由。

宋体">第二,过去强调经济增长,甚至提出保经济增长。这个理由基于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80-100万人口就业。如果没有经济的增长,就不会带来就业的增加,就业会更加困难。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产业发展对带动就业还有很大的潜力。主要是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弱的,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宋体">有分析说:“从整个90年代来看,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概能够带动120万就业岗位的增加;但是进入到90年代后期,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大概只增加了80万不到的就业岗位。”

宋体">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生产方式的转变,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直接造成GDP的增加所拉动的就业人数在不断减少。

宋体">中国第三产业相当落后和国内收入差距加大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投资效益节节升高,收入差距却在扩大,也造成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也在下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曾经计算过,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目前为43%,已经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因此老百姓总是在谈论中国老百姓收入为何赶不上GDP增长是一种真实的体验。

“重资轻劳”是养尊处优的经济学家们炮制的,是“效益优先”忽视公平的结果。初次分配差距加大了,反过来制约消费,第三产业发展之所以有较大的空间根本原因是中国贫穷人口太多。如果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来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样就更加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由此还能进一步拉动就业。

宋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们物质水平同步提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速度拉动就业,日益增长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也会拉动就业。因此发展的最佳状态是求得速度和提高人国民生活水平取得共赢才能让经济发展取得最大的效益。

宋体">第三,上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的经济统计数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68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

宋体">回顾“十一五”期间,2005年的时候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曾表示,考虑人口增长因素,中国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006年-2010年),GDP增速只要达到7.5%左右,即可以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中国在“十五”计划期间(2001-2005年)提出的年均经济增长目标为8.8%。总理温家宝此前表示,“十五”期间中国年均GDP增速预计将达到8.8%。

宋体">上半年经济报告出炉之后,有分析说:“2010年虽然还未落幕,中国经济‘十一五’实现新的跨越业已基本定局。从2006年到2009年,‘十一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平均增速9.8%加快1.6个百分点,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中国GDP又实现了11.1%的增长。”

宋体">从这些数字能看出一个问题,国家宏观计划只是提出保8,而前三季度出现10.6%的增长的代价太大。如果经济运行质量不尽人意的地方过多,那么我们没有必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相反把经济运行的质量提高一些,经济增量只要有7-8%,经济运行质量可能效果会更好。

宋体">赶在经济公报出炉之前,央行决定提息,这次人民币提息的背景很复杂,对外面临升值压力,对内面临通胀的压力,提息是一个必然结果。

宋体">从去年年底起国内实际上已经进入负利率的时代,迟迟没有提息的理由还是着力于保投资,保8。最终出现远远高于8%的增长率,因此这个代价太大了。

宋体">在国际上如果央行提前提息,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显然会变小。

宋体">在国内如果央行提前提息,通胀预期的压力也会减小。

宋体">利息虽然提高了一点点,微不足道,国际国内两个压力依旧。

宋体">为什么不及时提息?这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有关,保8是决定性的,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在减小,这是现在提息的原因。

宋体">提息之后,国际上反应明显比国内强烈,原因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在变小。

宋体">如果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就是实现7-8%,我想这两个压力一定比现在小得多。

宋体">历来,政府预期的GDP总是不高,但最终的结果总很高,并伴随高能耗,高污染、低收益、重复建设屡禁不止,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有高质量经济运行7-8%的增长率足够。

宋体">第四,国内居民收入差距加大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最近中央全会的“十二五”计划中确定了由国富向民富的转变。为了实现这种转变,民盟中央提出了通过“减税、让利、提低”来解决初次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宋体">无论从什么角度审视这个建议,其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是前提。

宋体">有人认为让企业“让利”是一个最大的难题,几乎是不可能。上周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人就质疑,让企业让利是一厢情愿。

宋体">笔者观点:“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富民”的目标和任务。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都跟贫富差距和民众的普遍不富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问题、消费和内需不足的问题,乃至一些群体性事件,都有着贫富分化的影子,因此贫富分化已经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稳定。

宋体">企业能不能实现让利取决于劳资的协商制度,现在能够实现劳资协商制度的企业很少,工会不能袖手旁观,“尊重劳动”、“体面生活”要成为现实就必须要做扎扎实实的工作。“十二五”的五年中分配差距不能再继续扩大,否则贫富分化的矛盾会进一步激化,社会不安定因素进一步增加。

宋体">这也是胡锦涛为什么重视民盟中央的这个建议原因所在。

宋体">第五,中国有一些企业的经济效益很高,职工收入并不算低,但是放在全局看,我觉得这种企业的可行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宋体">这里只说一个例子,多晶硅的生产。欧美是多晶硅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主要用于太阳能电池。欧美的环境标准比中国高得多,这种产品在中国生产即便符合中国环境要求,实际上还是不划算的。

宋体">多晶硅生产耗能高,消耗一度电生产的多晶硅电池,最终只能发8度电。这是国外为啥会看中在国内投资多晶硅生产的深层次原因。

宋体">而地方政府看到的是多晶硅的产值高,不仅是高GDP,也带来高税收,何乐不为?被掩盖的是中国要实现的低碳排放的经济。这是局部上可行,而全局上并不可行的高效经济,仅仅是中国制造,并不是中国创造。与“十二五”中提出来的将转变GDP政绩观并不一致。我注意到国内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和太阳能聚光光热发电正在突破关键技术,这是一个高转换率的光伏发电,明显优于硅基太阳电池,这是符合“十二五”规划的精神,从全局、局部都是可行的经济增长点。

宋体">在中国经济中远不是多晶硅一项,有一部分就属于局部是很有效益,从全局经济质量运行却会有不利因素,应该是不可行。

宋体">国务院今年9月发布公告确定7个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都是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的转变。

宋体">这五条理由足够判断:高质量的GDP增长7%足矣!

宋体">昨天《工人日报》刊登一篇评论:《一些专家学者养尊处优 百姓期盼“平民专家”多起来》,文章引用林毅夫的一句话:“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补贴富人。”许多经济学家在论述高GDP发展的时候,都是打着为了穷人就业的旗帜,当国内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时候,老百姓不断呼唤“平民专家”的时候,经济学界应该反省的是在当今GDP效益与增速孰重孰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