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长”的GDP,还能“忽悠”多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21:57

“高增长”的GDP,还能“忽悠”多久?

2010-07-21 13:19:16

浏览 11747 次 | 评论 62 条

 

2010年7月21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中西部地区上半年经济增长强劲,多个省市增速超过全国上半年11.1%的增速,最高18%,最低12%。

报道说,随着工业增速等指标的复苏,宁夏、陕西、湖北、湖南等省份的预期经济增速均超过14%以上,其中宁夏预计增速更是达到18%的高增长。四川省官员也于昨天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四川省上半年经济增速或在16%以上,无论是GDP还是工业增加值,均有望创造改革开放以来的同期新高。虽然重庆市还未公布上半年GDP数据,但重庆一季度经济增速为19.3%,居西部首位。浙江省上半年生产总值达11900亿元,同比增长13%。天津在重大项目的推进下,经济增速喜人,天津上半年GDP增速达到18%的高增长,增速达到全国第二。北京上半年经济增长稳定,较上年同期增长12%。

看上去,中国经济又在“一枝独秀”了。不过,里面有多少水分,笔者已经再没有兴趣追究了。人们知道,GDP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在中国大陆,私人投资几乎小得可以忽略不计,消费、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就成了GDP的主要来源。不过,关于消费、政府支出促长GDP的事实,笔者倒注意到最近官媒的一个报道:内蒙古自治区一个年财政收入仅3千万的贫困县,10年来计划斥资60多亿建新城,结果留下一堆“烂尾楼”。而这建新城60多亿,自然是被列入当地GDP“飞速发展”政绩中的。

据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领导,因10年前上级领导视察时提出建新城的意见,为了迎合上级的口味,清水河县领导不顾县财政年收入仅3千万的状况,开始了一场历时10年,计划斥资60多亿元的“造新城运动”,由于资金无法到位,最终在2008年,县领导放弃搬迁新城,留下一堆已经耗资超过一亿的“烂尾楼”和4千多万元的债务。记者从清水河县新区建设投资估算表上看到,其中建设期利息支出1.2亿元,就算全县人民不吃不喝,需要4年才能还清这笔利息。

官媒记者日前来到位于清水河县王贵窑乡政府辖区内的县城新区发现,早在3年前,这里就建好了清水河县党政综合办公大楼以及财政局、税务局、法院、第一高中等单位的办公楼,有的单位还盖起了家属楼,但至今没有人进驻;除此之外,新区还有八座没有建成的“烂尾楼”,有的盖起来一半,有的只打了地基。在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清水河县党政综合大楼门口,记者看到只有一把生锈的锁头在“看门”,透过一楼的玻璃窗户向里看,几只鸽子在大厅里飞来飞去,楼梯上可见厚厚的粪便。“由于忙着建设新区,旧城区改造明显滞后,道路还是坑坑洼洼的。”记者在清水河县城采访时,居民王君指着旧城区主干道说。

对于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3000万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说,耗时10年投资60亿面积5平方公里的投资造城计划确实算是大手笔,让人不得不佩服初始决策者的魄力。然而,将其置于当地大多数居民生活在破旧窑洞的视角下对比观照审视,则又让人为这个匪夷所思的宏伟新城计划大跌眼镜气不打一处来。面对一座“烂尾城”和大多数居民的破旧窑洞,清水河县10年来的GDP是“飞速发展”了,但是这种“飞速发展”的GDP不仅对当地人们丝毫没有好处,而且后患无穷,全县人民不吃不喝也要4年才能还清GDP“飞速发展”的利息。

无独有偶,最近江苏贫困县阜宁的当地政府,以参与世博为名,耗资数百万元兴建没有任何使用功能的“山寨版中国馆”雕塑;当然,这是要计入GDP“飞速发展”的。

很可笑的是,一边是各地方政府的GDP“飞速发展”,一边却是各地方政府庞大惊人的政府债务。据新华网7月5日报道,2009年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接近11万亿元,相当于2009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3倍。而地方政府的生财之道,则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对虽然法定所有权归国家、但位于本辖区的土地或矿产资源行使产权;二是通过举债等各种金融运作,扩大本级政府可支配资金;三是设法争取更多的上级转移支付。中国财政法本来是规定不允许地方政府借钱的,但地方政府想了一个花招,办一个由地方政府扶持的公司,名义上不是政府机构,然后由地方政府出面担保让这个公司到银行借钱。据中国央行的调研结果,到2009年5月,全中国有政府投融资平台3800多家,负债超过达5万亿元,其中80%是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资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2009年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规模,已经超过了地方政府全年的总财政收入。

而这些资金,大部分都用在内蒙清水河县模式的GDP“飞速发展”上。因此,各级政府的楼堂馆所越来越豪华,也越来越多;公权力机关的人均办公面积成为世界之最。而这些投资,都不会对国民经济稍有回报。诸如此类的GDP“飞速发展”,一是私利性中国公权力的利益所驱使,二是地方官的政绩需要;一位银行业官员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对地方政府官员而言,“谁借的钱越多,谁在任期内的政绩就越大”。

笔者还没有看到江西省今年上半年的的GDP“飞速发展”数据,但是,江西抚河唱凯堤之所以溃堤,据江西防汛抗旱指挥部秘书长说,溃堤是因为修堤坝的钱不够。中央政府这5年每年的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建设,而水利建设都归在农村政策中。2009年中央拨出4万亿人民币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其中第一条是搞农业,也是搞水利设施的。这钱是很多的。此前,中国的水利支出最高大概要占到中国的财政支出的四分之一,远远高于教育、医疗支出。水利部当时是最有钱的。只是后来大江大河归中央管,其它的小的河流就一级级往下分,中央只管中央的那部分,省里管省里的那部分。抚河其实应由江西省政府管,但抚河流到鄱阳湖以后就流进长江了,所以它的所有的水利设施和长江的防洪的其实是一套系统。于是大家都只管有权的那一块,而不管有责任的那一块,感兴趣能挣钱的那一块,要付出劳动的那一块就只好“差钱”了。水利设施的修和建、特别是维修,只是人干活、凭良心。人们都知道,1998年江西的九江溃堤时,朱镕基就说堤坝那个里面都是竹子、没有钢筋,是个豆腐渣工程。可是至今,九江溃堤案没有一人受过处分,尽管朱镕基说“这是要砍脑袋的”。

自古修路筑堤,都是民生工程,如今也能彰显“GDP”;但高速公路可以贪污到大笔的钱,所以这几年全国高速公路建设形势动人;而水利设施相对贪利稍薄,于是就“差钱”了。但这次江西溃堤,尽管对所有受害的老百姓都不是好事,但是对受害的地方政府并非不是一件好事。这就迫使中央要再给它投钱。而中央政府一投钱,那么,江西的GDP则又要“飞速发展”了。

其实,GDP统计本身也存在缺陷和偏差,因为使GDP增长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正面因素,即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GDP增长;二是为消除负面影响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也可以促进GDP的增加;例如不清洁生产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而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活动又形成新的GDP。GDP没有将正面的建设性和负面的破坏性活动区别开来,忽略了自然资源方面出现的稀缺,而这已经危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维持的生产力水平。GDP也没有明确考虑主要由污染而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人类健康和财富的影响,甚至把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利用作为生产的增加来加以核算。

近年来,中国各地建设从普通民居到豪华酒店接连被爆破,损失的水泥和钢筋都是高耗能品。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表示,中国过度追求建筑面积,耗费大量能源,更可怕的是这种浪费反倒成为官员的政绩。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撰文指出,中国13亿人口大流动,将来交通在总耗能比例会越来越大,而铁路建设迟缓,交通发展导向不明确也加剧隐性浪费。倪维斗认为,在追求GDP增长的强力驱动下,无硬性规定高耗能产业每年总耗能降低的指标和相应的措施,让总耗能快速增长的大门是敞开的。

如今中国GDP占全世界比例不到5%,却消耗了全世界30%以上的钢铁、47%的水泥,而且增长趋势不减,反复建设中刺激了钢铁、水泥、建材的生产,却造成巨大的能源严重浪费。

在中央缺乏责任制度和对能源利用率有效监控的情况下,由此产生象清水河县建设新区和某些城市的“短命公路”,种种决策失误导致的巨大能源浪费,却难见到各级政府的总结报告中提出,官员也无须承担责任;见到的是举国上下对GDP“飞速发展”的歌功颂德,以及在这种虚伪增长中各地官员“政绩”、升迁的弹冠相庆。

从报道得知,笔者故乡湖南省经济增速也超过14%以上;但笔者并不因此兴奋。众所周知,上半年湖南洪灾肆虐,波及几乎所有县市;故乡人民展开了艰苦的抗洪抢险和生产自救;除开官方“政绩工程”外的GDP“飞速发展”,仅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支出和民间消费是惊人的,也是不得不支出和消费的。不过,这种情况下的GDP高增长,又有什么意义?!

人们知道,GDP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因此,即使总产量没有增加,仅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仍会上升。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上升只是一种假象。

现在,说中国经济危机四伏、险象环生一点都不过分。因为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可以说是问题迭出,愈演愈烈。比如:

消费领域:除普遍的通货膨胀外,从“豆你玩”、“蒜你狠”,到天价玉石,由于剩余资金聚集在少数人手中,隐性通胀悄然崛起;房地产业一方面近可供2亿人居住的房产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蚁穴族增加,无力承担巨额消费,表现为一种滞胀的情况。如果这种“怪异”通胀转移到普通的消费领域,那么全面通胀不可避免,整个经济将处于瘫痪。

投资领域:且不提资金匮乏程度,即便有资金也没有新兴的稳定的产业可供投资。投资环境方面,政治风险未减,腐败、权斗、民怨迭出,社会事件不断;制度成本有增无减,制度变迁百姓不得不跟着走,制度失误全民都得承受,现行制度百姓没有民权。

生产领域:宏观上劳动力利用的低效率与微观上企业与员工之间劳动关系的失衡问题并存,加大了中国劳动力的生存危机。对农业资源的破坏性利用与农业污染,对工业资源的竭泽而渔与工业污染,两大基础产业生产的资源与环境代价超出承载能力,绿色GDP近乎负值。

流通领域:官方无节制的印钞票与汇率的被迫弹性使人民币的命运漂泊无定数,一旦全面通胀来临,人民币崩盘有期。

然而,官方在自我陶醉于GDP“飞速发展”的时候,对上述危机有何应对良策?!

要知道,当中国老百姓洞悉中国GDP“飞速发展”背后的猫腻甚至黑洞之后,中国GDP“飞速发展”的把戏,就再也无法“忽悠”下去了。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1)外企工潮,将如何影响今后的中国?

2)“吃饭哲学”和“告别革命”的谬误

3)民主需不需要刚性宪法限制

4)公权力的一种精神病

5)奥巴马塑造一个更完美的合众国

6)西方共和传统对中国的启迪

7)农民应如何“回家做官”?

8)一个博士岂能“瘫痪”美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