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我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3:11:02
                                                “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我见                                                                                                        唐省三
    “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就是在针灸治疗或保健实践中,针必取足三里,灸必加关元。这一原则,作为我们治疗与保健的基本原则之一,运用于临床,有其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的意义。下面就此谈谈我的肤浅见解。
     1 “针必取三里”之考证
        1.1祖国医学为“针必取三里”提供了理论依据足三里,又名下陵,出《本输》篇,为足阳明胃经合穴,《经》云:“合治内府”,胃与肠相连,所以,胃肠疾患可取此以治,然参考诸文献,其当能治一切脏腑经络气血之疾。《千金翼》云:足三里“主腹中寒,胀满,腹中雷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胸腹中瘀血,小腹胀……伤寒热不已,热病汗不出……口苦壮热……喉痹不能言……胃气不足,久泄利……膝痿寒热……中消谷善饥,腹热身烦……狂言……乳痈……狂歌妄笑,恐怒大骂,凄凄恶寒,小便不利,喜哕,脚气”。《针灸聚英》有云: 足三里“主胃中寒...大便不通,心闷不已,卒心痛...水气盅毒..目不明,产妇血晕,不省人事”。张景岳又云足三里“主胃中寒...主胃中热”。华佗又有疗“五劳羸瘦,七伤虚乏”。总之,或“脏与腑,或气与血,或经或络,或外感,或内伤,诸凡胃痛,腹痛,泄泻头痛,失眠,心悸,虚喘,目疾,耳聋,臌胀,水肿,癃闭,淋浊,痹痛等等,肝、心、脾、肺、肾五脏,胃、大小肠、胆、三焦六腑之疾,均可取此穴治之,所以秦承祖云:“诸病皆治”。足见足三里
       穴祛病保健功能广泛。从脏腑经络生理而言,三里穴,五行属土,故为土中土穴,所谓土生万物,而胃与脾相表里,故统治一切脾胃之疾,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调补足三里,实即培补后天。后天充足,则体健少病。       1.2现代医学为“针必取三里”提供了科学依据
      1.2.1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足三里,对许多系统有明显调节作用。①对血管舒缩功能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对肢体血液循环有调整作用。针刺足三里等穴,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原血压水平较低者,针刺可使血压升高,原血压水平较高者,针灸有降低血压的作用。②对大脑皮质有调节作用,可提高大脑皮质层细胞的工作能力。③有促进胃肠蠕动及消化吸收的作用,并促进溃疡愈合。针灸对急慢性胃炎、胃神经痛、胃痉挛、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等消化系统病都有较好的疗效。④对白细胞计数有良性调整作用,使白细胞总数趋于正常;针刺人的足三里,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的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细菌)。⑤提高机体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针刺后可使血清调理素增高,促进吞噬指数,促进吞噬率和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功能,平均最高指标均比针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说明针刺能调动机体免疫生理功能,防御外来的致病因素的侵袭。⑥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机能,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1.2.2 有研究证明,针刺足三里等穴,对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89.2%,具有改善冠脉循环的作用。历来认为足三里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针刺足三里可对人分泌、消化、神经诸系统起到调节作用,有病医病,无病强身,总之起到培补后天的作用。因而针灸治疗疾病的同时,加针足三里,可提高疗效,虚则用补,实则用泻,随证治之。我国古代医家孙思邈、葛洪多以此穴益寿延年,其功可见不一般。
      1.3“针必取三里”时注意事项
     “小儿忌灸三里,三二十之外方可就灸,不尔反生疾”(见《外台秘要》)。盖小儿纯阳之体,灸以温暖,则易致阳亢不收。由此可见,以针调足三里,实为治疗和保健之基本原则。因此,我们说“针必取三里”。
   2 “灸必加关元”之考证
  2.1祖国医学为“灸必加关元”提供了理论依据:关元,一名次门,一名下纪。前人有“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也”。其为任脉穴位,小肠募穴,且为足三阴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古今已作为保健要穴。其主治功能,参考诸文献,张景岳有非常完整的概括:“主治积冷,诸虚百损,脐下绞痛,渐入阴中,冷气入腹,少腹奔豚,夜梦遗精,白浊,五淋,七疝,溲血,小便赤涩,遗沥,转胞不得溺,妇人带下瘕聚,或血冷,月经断绝,一云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孕妇不可针,针之落胎……治阴证伤寒及小便多,妇人赤白带下,俱当灸此”。对遗尿、小便不利、疝气、遗精、阳萎、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有良好的效果。其主治功能可概括为培肾固本,调气回阳。就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来说,祖国医学有“肾为先天之本”之理论,《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灵兰秘典论》又有“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可见肾中精气充盛则身体强壮,聪敏而慧。灸法借助火力,温通经络,行气活血,补益阳气,施之关元, 随证配穴,其病自愈,而培补肾中阳气,所为阴得阳以生,阳得阴以长,肾中精气盛而体日壮。
        2.2现代医学为“灸必加关元”提供了科学依据:现代研究证明,艾灸可以使周围白血球计数增加,增强防御功能的作用,增强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艾灸后动物血清中的IgA含量明显上升,艾灸动物其B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动物,认为艾灸对体液免疫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增强B淋巴细胞的活力有关。另外对血流动力学紊乱有调整作用,从而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所以,临床中,我们在灸时加用关元穴,既有保健强壮作用,又有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依据。古人有“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实乃既充养先天,又培补后天。临床治疗和保健中,针则加取三里,灸则加取关元,随证补泻施治,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陕西中医2002年第23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