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开展“大下访”话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03:58
重庆日报:开展“大下访”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重庆日报   让“大下访”成为解决群众诉求的“直通车” 2010年08月21日   重庆日报
  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提出“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活动,深化‘三项制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认真研究解决信访问题,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听、难题有人解、利益有人维护”,并把它作为十件民生大事之一。各地区各部门应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把这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使之成为解决群众诉求的“直通车”。
  深刻认识开展“大下访”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看,不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就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的时期。我国用30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时间才走完的发展历程,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段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必然会在我国相对集中的时间里表现出来。如果不很好处理这些矛盾,就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不仅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已经取得的改革发展成果也会丧失掉。在这方面,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有教训,我国2008年贵州瓮安、云南孟连、甘肃陇南以及我市2004年万州“10·18”事件、2007年酉阳“6·28”事件、长寿晏家征地等群体性事件即为例证。
  二是从世界格局变化看,不解决好群体利益诉求,就可能被敌对势力利用攻击我党和政府。随着我国逐步发展壮大,国际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一个繁荣、统一、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千方百计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在对我国战略上围堵、安全上威胁、发展上牵制、统一上阻挠的同时,打着“维权”旗号,插手炒作敏感问题、突发事件,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限放大,攻击我国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煽动群众对抗党和政府。台独、藏独、疆独势力以及“民运”分子、“法轮功”等邪恶势力以关注民生、帮助维权为名,插手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妄图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
  三是从人民群众需求看,不疏导好群众情绪,社会就无法和谐稳定。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许多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贫富差距拉大、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仍在滋生蔓延,一些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潜滋暗长。面对激烈的竞争、生活的压力和一些困难挫折,有的人不堪重负甚至以极端方式报复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的成果更多地运用到改善民生上,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是从特殊市情看,不解决好社会矛盾,就难以实现“五个重庆”建设目标。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尽管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特殊困难,集中表现在: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乡、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城乡建设和改造任务繁重;实现库区移民安稳致富任重道远;信访遗留问题多。重庆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超越和跨越式发展,实现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规划的“314”总体部署,加快推进“五个重庆”建设,迫切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对历史沉淀问题进行集中、彻底解决。
  科学总结开展“大下访”活动的成功经验
  自2008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薄熙来书记提出的既要“扬汤止沸”、更要“釜底抽薪”的工作思路,加大复杂疑难信访问题处理,加大惠民政策落实,切实维护了群众权益,探索出开展“大下访”活动的成功经验: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强有力推动大下访活动有序开展。市委、市政府将大下访活动作为“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重要举措,市委常委会7次专题研究部署大下访工作。市大下访活动领导小组提出每年大下访活动的工作目标,抽调干部组成督导组驻区县督促指导,定期进行维稳形势分析,研究重点难点问题。各区县和市级部门领导干部做到认识到位、感情到位。各区县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力量,先后抽调1000多名干部专职从事大下访工作,派遣800多名后备干部充实到信访部门,组织20万名镇街、部门、村居干部走访攻坚。市级部门积极组织人员接访下访。全市形成了全社会动员、全党动手齐抓共管信访工作的大格局。
  二是立足“釜底抽薪”,全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全市上下把“事要解决”作为大下访活动的主线贯穿始终,合力攻坚信访积案。市领导小组带头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今年对被辞退民办教师要求解决老有所养、涉农群体28类(51种)人员、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16类问题进行多次研究。各区县通过建立机制、走访研究、定人包案、层层签订责任书等多种手段,全力化解了一批疑难信访案件。市级部门组织人员调查研究群体问题涉及的人数、具体诉求、政策法律依据、其他省市的做法等情况,积极化解本系统信访案件。驻区县督导组采取点面结合、实地查看、座谈走访、联合接访等形式,协调指导解决信访突出问题1403件,督办重点信访事项786件。
  三是关心群众疾苦,扎实开展困难群众走访慰问工作。各级各部门结合“三项制度”和“三进三同”活动,带头走访困难群众,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全市20万名干部主动走访攻坚256981次,累计接待群众89万人次。其中,1461名区县级领导干部走访24170次,平均每天每个区县有3名领导同志采取不同方式接待处理信访问题。一些区县开展的串千家门、知千家事、解千家难、暖千家心为主题的“四千行动”等深受群众欢迎。
  四是着眼长治久安,探索建立大下访工作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区县(自治县)党政领导干部接待人民群众来访工作的实施意见》、《对重大决策事项推行信访稳定风险评估的意见》、《关于切实落实领导干部信访稳定工作“一岗双责”责任制的意见》、《关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实施意见》、《重庆市信访积案终结认定办法》、《信访稳定工作监督检查办法》等制度文件,形成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党政领导信访维稳责任等良性互动机制,有力促进了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两年多来,我市开展的大下访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央信访工作督导组认为:“重庆为期两年的大下访、大走访活动,从组织领导、工作部署到各项措施的落实,以及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前所未有的”。
  努力推动“大下访”活动常态化
  第一,既要领导带头,更要齐抓共管。落实党政“一把手”的属地管理责任,按照《关于区县(自治县)党政领导干部接待人民群众来访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亲自接访、走访,带头包案,牵头解决本地区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事权部门的主体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切实做到问题能够及时就地解决,确保不拖延、不积累、不上行。明确矛盾纠纷排查事项的责任主体,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建立台账,及时交办;对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疑难复杂问题,明确案件谁来负责,什么时限化解等,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主体责任。群体性事件发生后,要首先明确处置主体的责任,有效杜绝“一个部门干,几个部门看”的现象,形成稳定工作“千斤重担众人挑”的良好局面。严格落实信访责任追究制。将属地负责制、首问负责制、督查督办制、责任倒查制等制度真正兑现,让干部处理信访问题时不敢有丝毫懈怠。
  第二,既要用政策化解矛盾,更要用“心”化解矛盾。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信访诉求,带着深厚感情真心服务群众,做到“五有”:一要有天下为公、人民为大的思想。遇事先想想:群众为什么会这样?假如我是个上访者该如何?真正把上访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二是要做“有理推定”和“有解推定”。群众上访特别是初访要做“有理推定”,对解决信访问题做“有解推定”,将对群众的感情融入接待群众、处理问题的全过程之中。三要有深入基层、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基层和群众,变“群众访我”为“我访群众”,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时效性。四要有敢于做事、攻坚克难的勇气。发扬“拼命三郎”精神,敢于“较真”和“碰硬”,提高处理“疑难杂症”的能力。五要有科学理政、以理服人的能力。坚持政策性、法律性、纪律性的统一,把政策法律特别是具体信访问题的答复意见学懂学透,准确把握答复要点,向信访群众讲清楚、说明白。
  第三,既要减少信访“存量”,更要防止信访“增量”。一是坚持网格化管理消除“存量”。按照“做减法”的思路,认真落实“五个一”措施,做到逐人见面、逐人谈话、逐案梳理,逐个落实包案领导,逐案进行督办,一个一个地攻克“钉子案”、“骨头案”,务必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矛盾化解在内部。二是像解决信访难题一样解决群众第一次反映的问题。在群众开始反映时就重视问题、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现象。三是市区县要实行四级联动。市级层面重在政策研究、统筹协调、督查推进,区县重在完善信访化解层级,乡镇(街道)落实好“六位一体”、“七位一体”工作机制,村、社区认真抓好“三项制度”,使百姓诉求能及时表达、疑惑及时解决、不稳定因素及时发现。四是抓好信访稳定风险评估。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我们是在干什么、为了什么;明确我们可能承担的风险底线是什么,一旦出现触及底线的情况能不能承受,怎么承受。
  第四,既要“扬汤止沸”,更要“釜底抽薪”。对于因为不能突破政策底线解决的、相互纠缠攀比的、政策滞后和相互“打架”的、政策执行有偏差的等原因而长期存在的信访难题,应在坚持不突破中央政策底线、不引发攀比和连锁反应的原则下,分类处置,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让每一个矛盾纠纷的处理结果都经得起法律、政策和历史的检验,实现社会矛盾化解的“釜底抽薪”。
  (执笔 曾开宏 赵福军) 
关键字: 重庆 薄熙来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