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佳节话传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18:23:45
又到中传统佳节“元宵节”了。这个节,也许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原因,一直都对这个节倾注了很深的感。我心里,节就是一种文化,一种关乎社会、历史、文与民生活的文化。们每一次或庆祝、或欢度每个节,就是有意无意地在延续这种文化。延续之际,生命便充满意义,生活也多姿多彩。
只是,如今的中,除了传统节之外,又多了“圣诞节”、“愚节”、“节”等几个泊来的“洋节”。这些洋节,还过得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有取代中传统节之势了。年轻,特别是大、中学的学生们,对“洋节”的痴程度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程度。而传统节在他们眼里,反而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也许那洋节有一种创意,而中传统节恰恰少了一些新奇罢,我不去追溯什么原因,只是觉得有一种莫名的忧虑与悲哀。
我们看到,2月14节”,满大街鲜艳的玫瑰,把年轻的心儿烧得火红,甜蜜的巧克力把们的嘴巴甜的发腻。一束新鲜的红玫瑰,价格高得令咋舌,但们却毫不吝啬。一些学生即使因此透支月底的饭菜票也毫不犹豫。尤其荒唐的是,这个泊来的洋节一到中却变得异常暧昧,“”一词似乎更与婚外恋、第三者相关联。4月1“愚节”,沿袭外传统,捉弄甚至于好友、师长、同学、同事便是这的主题,而且捉弄无罪,哪怕你被捉弄得吃了再大的哑巴亏。谁让你是个“愚”呢?12月26是圣诞节,这个节更为隆重,且不说这天早就被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各个商店以及各种活动,仅仅这一天收到的祝福短信,也远比元旦、节来得多。可是,如今,传统节们心里有多大影响呢?
经常在心里自问,现代社会里,还有多少知道中也有自己的节,知道自己的节比“洋节”更漫、更有调、更有文化内涵?有多少还在珍惜,珍惜除圣诞节之外中自己的新年——节?近年来,一些甚至感于节期间的传统惯以及种种不便,已经搜肠刮肚罗列种种罪过,在提议取消中华民族这个最大的、最具饱满关怀和文历史源远流长的传统节,虽然我知道,那只不过是一种基于计民生的设想,没有动摇中传统的根基。但由此可知,其它传统节在心里还有多少分量了……
我这一代,以及我这一代以前的祖先们,是伴着“牛郎织女”之类故事长的。从小就知道牛郎织女坚贞不渝的爱,不仅感动了老水牛,也感动了用簪划出银河的王娘娘,更感动了无数善良的中,甚至感动了其它生灵,如喜鹊——在宽广无边的天河搭起“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一座鹊桥,两个星座,演绎了一个凄美的爱故事,加上秦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间无数”、“两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吟唱,又有多少文墨客为这凄美的爱写下深的诗篇!让一个七夕,为最中化的节。古往今来,无数少女在七夕之“乞巧”,与其说是“乞巧”,还不如说是祈求爱。于是,一代代中牢记了“七月七”,虽然含蓄的中并没有明确这一天叫“节”,但谁又能否定呢?
其实,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个民族大都有着自己的节。如佤族的“串姑娘”, 傣族的“四月十四抛绣球”,白族的“四月二十五歌节”,彝族不定期的意中自由恋爱,苗族有名的“三月三”等等,数不胜数,不一而足。这些姑且不论,仅从浩瀚如海、博大精深的中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到,在中还有一个更具调的“节”——元宵节。
传统元宵节,是中城乡普遍重视的民俗大节,有着丰富的涵义与精神。自古以来,们在这个节相会,已是一个传统,只是这个传统的演变没有为法定的,这也许就是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意识融合上的悲哀。欧阳修一首《生查子》,“去年元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约黄昏后。今年元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泪湿衫袖。”辛弃疾一曲《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却在灯火阑珊处。”印证了元宵节是我古代的节。这样一个节,在封建社会中给未婚女的相识、相会提供了一个时机。如传统戏曲中,陈三和五娘在元宵节赏花灯相遇而一见钟,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破镜重圆,《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我叹,有多少痴女,于这个节里流连忘返,不能自拔,与其说是在元宵节里看花灯,倒不若说他们在寻寻觅觅灯火阑珊处的爱
节总是离不开鲜花的。“花为媒”,没有鲜花,又如何现爱的美丽与漫?但是,除了玫瑰之外,我也不知道,还有多少明了中也有比玫瑰花更漫,更纯洁大气的“花”——荷花!在中大量的美丽诗词之中,我倾倒于把爱喻为“并蒂莲”,把女孩喻为“芙蓉”与“荷花”;我痴于汉乐府民歌《江南》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神往于《涉江采芙蓉》中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遗谁?所思在远道……”荷花淡雅,含蓄,大气,实在,绵绵密密,难以割舍。“藕断丝连”——正是中含蓄爱最恰当的比喻。有谁还敢说,这不是纯洁高雅、漫脱俗、含蓄妩媚的“花”?而“洋花”红玫瑰,不仅显得露骨,直白,小气,热有余而含蓄几无,缺乏荷花的绵绵香味,令不得不怀疑洋的爱来得快,主动大胆,却去得也快,断得绝
即使是中自己的新年——节,其实也远比洋的“过年”——圣诞节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饱满的意义。遥想当年,每当一放寒假,便数着子盼望大年的早早到来。不仅是为了穿上新衣服,也不仅是为了有几个“压岁钱”,期盼的是那种浓浓的节气氛,是能见到许多平难得一见的亲,更喜欢见到大们辛劳一年后轻松的笑脸。那是我们心中的快乐、幸福和兴奋。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贴门神,贴联,放鞭炮,包饺子,吃年饭,吃着零食儿守岁,然后挨个向长辈行拜年,长辈们逐个发压岁钱。大年一,吃年糕,穿新衣,上大街去看耍龙灯,踩高跷,听大戏。整个正月十五以前,拜年,放风筝,放焰火……这样一个常内容,隆重、热闹、融洽、和谐,较之于只过一个平安,吃一顿火鸡宴了事的“圣诞节”,富有何等浓郁的亲
我们还有许多外根本没有的,很有意义的传统节,比较注重的有清明节、端午节、七月半(祭祖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清明节,是对祖宗的隆重缅怀。从脍炙口的古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在,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我们能味到那么一种布满浓重怀念的气氛。清明前后,雨季渐近,中不论贫富,也无论远近,都习惯在这一天扫墓,为祖先的坟墓除草、修整、培土,以免祖宗淋着雨水,受了风寒。当然还要摆下祭品,点上香腊,焚烧纸钱,供逝去的先享用。这么一个节现的是中华民族不忘本的传统,彰显了中至亲至孝的优秀品德。
端午节,是中两千多年来,为纪念伟大爱屈原而设定的节。这一天,整个中华民族都在执著、隆重地纪念他。如此高规格的待遇,任何家首脑或英雄豪杰都无可项背,其对爱精神,对文和文学艺术的重视,举目世界,绝无仅有。这一天,整个民族,在包粽子,置糕点,投入江河,以喂饱水鱼河虾,不让它们伤害诗的躯;在酿制雄黄酒,倾进江中,驱赶水鬼,让其无法残害屈原。在采菖蒲、艾蒿等驱邪香草,投入江中,以驱赶山妖,也献给生前品高洁,宁愿自沉汨罗,也不愿与污浊世俗同流合污,怀瑾握瑜的诗作为物。这又是何等善良,知道感恩的中!我们为这样的传统节,为这么一个善良的民族和民而深感自豪!
传统的祭祖,分秋两祭。民间有句,叫“清明时节找鬼,中元时节鬼找”。农历七月十五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亡节、七月半。这个节,出自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其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得到全民族的尊崇和普及。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了中元节。素有七月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要烧很多,烧时,在写有享用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这天,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以示对死去的先的怀念。
还有另一个传统——祭祖节,也即农历十月一,也称寒衣节。十月一之后,气候逐渐寒冷。们怕冥间的祖先缺衣受冻,因此,祭祖时除了供食物、香烛、纸钱外,还要“烧包袱”包袱里装的是供物——冥衣。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相传孟姜女送寒衣寻夫哭倒长城就是十月一,此后,“十月一,十月一,家家为鬼送寒衣”的习俗即延续下来。
无论是清明节、七月半,还是寒衣节,无不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即有的尊老敬老、孝老恤亲的优良传统,表达了对故去亲的深切思念,孝敬、不忘根本,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孝顺的民族,有着无与伦比的浓浓感,饱具一种厚重的文思想。这样一个传统,试问当今世界,哪一个家和民族能够比拟?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最有中传统的节。富有特色的,与月圆、望月有关的中秋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月圆圆,于是,盼团圆,刻骨铭心思乡,思念亲,便是中生活的一个主题。“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月明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的一轮明月,钩动过多少心灵的琴弦,又让多少游子的梦绕魂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倘若不能与家团聚,这又是怎样折磨心灵,痛彻骨髓?这种疼痛,让多少在一个个寒凉秋,辗转反侧,徘徊窗前?沉沉的乡思和忧愁,无法排遣和解除,这种对中秋节割舍不断的浓浓愫,早就深入了中的骨髓。
九月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这一天的传统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现代社会里,这一天又是法定老年节,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象征。这一天,我们从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美丽的诗句里,能感受到一份浓厚的思念;这个时节,赏着菊花,往往又会想起那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园田的诗陶渊明,以及他的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会想起伟大的诗毛泽东,为毛泽东那“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光。胜似光,辽阔江天万里霜。”乐观豪放的怀所感染!而我,却从节神韵里,会到一种“生无处不登高”哲理的深远。
这样一个个传统节,早就像殷红的血一般注入了民族的脉管。而我们,上流着和祖先一样的血液,有着和祖先一样的黑眼睛、黑发、黄皮肤,受着唐诗、宋词、元曲耳闻目染的熏陶,就不应该把这样一个个节遗忘。我不是极端的传统保守主义者,但我知道,尽管,我们的传统节里必须添加新的创意和内容;尽管,泊来的“节”有其漫的可取,“愚节”有其幽默的一面,“圣诞节”有其“平安”的内涵。但中传统节,有着无比厚重的历史渊源与文化渊源,需要我们去继承,去发扬,不是抛弃,不是改良,更不是取代,而是以热烈深沉而刻骨铭心的爱,让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