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纪事)建筑市区消失的两座古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53:33
来源:云浮日报    发表日期:2008-05-04


云浮市区古时曾有两座古塔——子塔和午塔。子方即北方,午方即南方。子塔位于县城北面文笔山上,午塔位于县城南面飞鹅嘴山上。两座古塔经历了近300年,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左右才拆毁,只留下两个塔基和人们美好的回忆。
拆塔原因:县长怕文人弹劾
有关学者推断,两座古塔应该是建于明代。据罗斗岗原住居民相传,他们始祖名叫罗桂,曾上山参加筑塔,时值农忙,村人代他耕作。塔竣工之后,罗桂为报答村人之德,乃于村前建一桥以利村人过河耕作。初为木桥,后改成石板桥,再后来改为钢筋水泥桥,现已为马路覆盖,而罗桂桥之名得以保存下来。罗桂后人至今已传十几代,由此推断古塔建造的年代为明朝末年应该没错。
相传,抗日战争时期,大约是1939年,县长陈子和认为子午两塔连线恰好经过县衙,会成为日军飞机轰炸的目标,乃下令将两塔拆除。但实际情况是,当时一连几任县长都被县参议会告倒罢官,陈县长认为是两座文笔塔风水好,出了许多厉害的文人,于本官不利,所以借口成为空袭目标而拆之。
记者找到有关文史资料,粗略数了一下云浮的历任县官数量。即使不算建塔时代的明朝,仅仅清代就有55任知县(县长),民国时期到陈子和止有38任知县(县长)。清代和民国时期总共93任知县(县长)中,做过10年以上知县(县长)的不乏其人,受弹劾丢官做不长久的只是极少数,他们丢官与两座保存了数百年的古塔“风水”毫无关系,陈子和下令拆除两塔的举动实在毫无道理。
午塔:坐落南山公园遗址尚存
我们首先寻找午塔遗址。假日的一天上午,我们进入景色优美的南山公园,只见登山者络绎不绝,但登上飞鹅嘴山的比较少,大多数登山者都走另一边。根据“文笔塔遗址”的指路牌,我们很快来到这个地方。
现在这个地方已被初步清理过,并被木栏杆围起来,标明是古塔遗址,所以很多市民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并且很多人来过,很多市民还把飞鹅嘴这座山叫文笔山。
飞鹅嘴山下不远处有个村庄叫上垌村,村中今年80岁的老人谭石向记者讲述他印象中的文笔塔。他说,小时候放牛时,经常到飞鹅嘴山上玩,接触过古塔。这个塔呈六角形,青砖到顶,内部共四层,有木板梯到达顶层。当时该塔有人守护,相当于县城的瞭望哨,一旦发现有“贼情”,即有强盗结伙抢掠之时,守塔的人就会敲起铜锣,让四面八方的百姓作用防贼准备。他记得当年盗贼抢掠船塘地主家时,就曾经在文笔塔上敲响过铜锣。他还说,塔的顶层储藏有土炮和大量火药,后来发生过雷击导致火药起火,烧毁了古塔,但仍有几层残留部分,过了很久时间才拆毁的。拆毁之后,山上仍有约1.6米长的石碑,有大量约两三尺长的石砖,后来被人从山上推下山运走不知所终。这是古塔被毁原因的另一个“版本”。
子塔:文笔山上草木茂盛古塔无踪
文笔山在市中心的北面,高峰街道东方村委的南面。我们从东方村委附近的一条小路向文笔山方向攀登,先经过一个散发着浓烈气味的养猪场,走过一段狭窄的泥路,踏上平整的水泥阶梯路。山腰上,当年立下的“全封山”牌子仍在,只是字迹已经全部模糊不清。文笔山上曾建有一个不知是电视还是移动通信的微波发射塔,这条比南山公园登山路好走得多的小路是专门为上山守护发射塔的工作人员修建的。后来发射塔荒废了,现在只剩下空无一物的一座小房子和光秃秃的铁塔。一些金属的附属设施已被拆走,显得非常荒凉。
山上草木茂盛,风景秀丽。我们在山上寻找文笔塔的遗址,古塔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又拨开茂密的杂草,希望能找到古塔的蛛丝马迹,但仍是一无所获。折腾了半天,衣服多处被荆棘划花,这次寻找古塔遗址毫无结果。
但我们仍不甘心。过了一个星期,我们约好对本地历史典故颇有研究的梁元老先生一起上山寻找古塔遗址。今年70多岁的老梁脑中依稀残留着古塔的影子,20年前还上山考察过古塔遗址。我们希望他能为我们找到古塔的踪影。到山顶后,老梁左瞧瞧右看看,他竟然也分不清古塔遗址在哪里了!他说:古塔也许就在发射台建小房子的位置!我们继续寻找,希望能找到古塔的砖瓦等残留物。
我们分头在山上寻找古塔遗迹,终于在草木遮挡得严严实实的一个干涸的水里找到一些砖瓦。老梁艰难地下到水里,仔细观察这些零星的砖瓦,他肯定地说:这就是明代古塔的残留物!我们终于有所收获。大家分析,发现古塔砖瓦的地方不像是古塔遗址,很有可能是人们将这些砖瓦扔到这个低洼隐蔽的地方,这些古砖瓦才得以保存下来。
我们下山后询问附近村民,一个农妇说古塔的遗址并不是小房子位置,而是靠近山顶的地方。当地村民过去经常到山上割草,许多人都知道古塔遗址,应该不会错。下次如果请他们带路,也许能找到确切的位置。
文化届建议重修文笔塔
云浮文化届人士多次建议重修文笔塔。在今年召开的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杨冰领衔提出重修文笔塔的议案。主张重修者认为,子午两塔在云城构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观,沉淀了厚实的历史文化。当时东安(云浮)县明清两代文化鼎盛,人才辈出,其中广东历史上九大文状元之一的林召棠就是云浮孕育出的杰出人物。林召棠原籍高州府吴川县,但他一家人在云浮生活了20年,云浮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在云浮读书考取拔贡生、举人,并于道光年间上京考上状元。他高中状元后,先回云浮拜见父母乡亲,第二年才回到吴川。现在云浮市区有一村名“状元头”,就是状元林召棠当年生活的地方,还有许多状元故事,状元遗迹。民间一直认为,云浮当年能够孕育出状元,就是因为文笔塔的“风水”好。如果重建文笔塔,重整状元遗迹,将为灿烂的云浮历史文化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