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和社会的若干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1:39:14
人和动物的区别
人是万物之灵长,可在单项技能方面,人比不过自然界的动物。比方说在游泳方面,青蛙是蛙泳的博士生导师;在跳高的相对高度上,人比不过跳蚤。但人会利用工具,在综合技能和智力上。没有一种动物会比人更有优势,更有竞争力,更聪明。人有着与其他动物相似的趋利性,而且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贪婪之心有过之无不及。大家都见过羊吃草,羊不会吃了草之后还把所有的草带走,但人会,人不但会带走草,还会把它变成钱,再存到银行。
和谐趣解
人是群居的,所以人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但创造了社会文明.同时也产生了处理人际关系的和谐问题。什么是和谐?“和”字一边是“禾”,一边是“口”,意思就是人人都有口饭吃;“谐”字左边是“言”右边是“皆”,就是人人都有话语权。合起来说.和谐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好说。
“财神爷”的困惑
追求自由和财富是人的天性。由于创造财富是需要多人协作的。一个人不可能创造大量的财富和社会文明,因此便有了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从而使财富、自由与和谐成了人类的三大终极目标。
当人们取得了一定的财富以后,有财富的人怕失去财富,没有财富的人希望得到财富,所以,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们就会希望有人能来保佑他的财富,没有财富的人希望变得有财富,有财富的人希望变得更有财富,至少原有的财富不会丢掉。我国从宋代开始供奉财神,那个时期的财神是很抽象的.并没有落实的个人。到了明清时代,中国的生产力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资本主义已经萌芽,这个时候就形成了文武、大小、五路等功能各异的财神,这中间以文武财神中的武财神最为著名.
中国的文财神是指范蠡和比干二位,范蠡懂得“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早早就辞官下海经商做起了盐的生意;武财神主要是赵公明和关公。关羽虽然一生是个失败者,但他为人忠义,受到了更多人的敬仰。
财神爷虽然法力无边,但财力有限,而人的欲望却是无限的。千岛湖上有个财神庙,庙前写有这样一副对联:“颇有几文钱,你也求,我也求,给谁是好?不做一点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如何?”深刻地反映了在“人与财”的关系上,即便是号称“有求必应”的财神,其内心世界也充满着“有求难应”的困惑和无奈。
人要互相支持
相传汉字为古人仓颉所造,其基本原则是先造重要的常用字,如大、中、小、人、犬、牛,因为创造得早,因此这些字的笔画相对较少;而不太重要的字,由于造得晚,笔画就不得不多一些。 从“人”字的造型来看,人由一撇一捺两笔组成,如果没有一撇支撑,一捺要倒掉,反之亦然。可见,撇和捺互相依靠,象征着人与入之间也必须互相支持。“人”字的撇和捺起笔时黏连在一起,标志着人出生的时候差距很小,随着岁月的推移,有人成一撇,有人成一捺,差距越来
越大。
活力源于危机
人的活力在于危机,所以人总是在烦恼中度过他的一生。有一个例子,叫做鲶鱼反应。据说有一个外国船长专事运输活鱼,但每次到码头交货时都发现鱼的死亡率很高。在请教了别人后,船长把鱼界老虎——鲶鱼放进鱼箱做实验。结果是这些鱼到鲶鱼都很紧张,怕被鲶鱼咬死,为了活命只好不断地躲避。死亡率反而大大降低。人也是如此。
道德源于恐惧
人的道德是恐惧的产物。为什么人作为利益的动物。却具有道德呢?比方说,我们很多人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辛辛苦地工作,挣着不太多的钱,也不去做违法的事情,是因为追求超越规定的利益,要受到惩罚,包括舆论的谴责、纪律的处分法律的制裁,最终权衡利弊,发现得不偿失,因此就不做了。在自然界,两条腿的动物都是会飞的。人是自然界唯一躯体结构设计与功能应用不配套的动物。作为灵长类动物,其力学设计是爬行的,后来为了腾出前腿来。才有了“人猿相揖别”的进步,站起来变成了两腿行走的立行动物。但同时人的整体重量.落到颈椎、腰椎上了,心脏负荷也开始增大,以至于今天人类颈椎、腰椎、心脏、血管壁还不能完全适应人体直立行走的需要引发了诸多如腰椎间盘突出、脑供血不足等结构性疾病。人依靠本能直觉的抗灾害能力在减退。随着科学技术的:步和现代化的发展,人借助仪器设备预测和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增强,而依靠自身的本能直觉来预测和防范自然的能力却在减退。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事件中。人类受灾死亡20多万人,但还没有发现老鼠、大象等动物死去的,这说明其他动物都能依靠自身直觉,觉察到预兆事先逃逸了。
男人和女人
在对待生活上,男人容易把生活当成戏,女人则容易把戏当成生活。女人极容易进入角色,看电影电视剧.感动之处往往会落泪。在交谈表现上,女人更专注于对方的表情,她跟你谈话,你一边准备文件,一边“你说吧,你说吧”,这个样子最令女人懊恼。跟女人交谈,你最好手里拿个本子,拿支笔。一边听她讲,一边记。但男人则更关心对方谈话的原则,希望对方听完之后,能给出一种看法,如果这种看法能符合他的想法.他就很高兴了,至于表情如何,他不会在意。
在思维上,女人更注重形象思维,男人则更擅长逻辑思维。到陌生的地方,女人喜欢找人问路,而男人则常常借助地图自己查找。在脾气上,男人大多较为沉稳,不擅发泄;女人则比较容易激动、唠叨、爱发泄,一边做事,嘴里唠叨个不停,事情做完了,也不唠叨了,发泄完了。所以常常会出现“女人脾气像天气”的突变情景。
女人喜欢选择,男人则更重占有。例如,女人都喜欢买衣服,即使衣服挂满了衣柜,还是少一件自己满意的衣服。而中国传统的一夫多妻制,则是男人注重占有的典型表现,包括现在常说的“包二奶”。
中西差异
西方人重视内容,中国人讲究形式。例如,西方人的沙发和席梦思以人为本,讲究舒适;中国古人的红木家具“千工床”、“万工床”,看起来很好看,但一躺上去却是硬硬的木板。
中国人将社会家庭化,不仅把“国”与“家”两个字合称为“国家”,还把友好城市称为“姐妹城市”,将士兵称为“子弟兵”,把当官的称为“父母官”,把河流称为“母亲河”。而西方人不但在文字上将“国”与“家”严格分开,称国为“country”、“state”、“nation”,将家称为“family”.而且在社会生活上,也不会以家庭化来衬托人治思想。西方人比较直率,大多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中国人讲究客气,往往表现出口是心非的双重人格。
西方人注重法治,讲究原则。中国人受儒家文化社会家庭化的思想影响和山水画“神似形不似”的美学思维的熏陶,讲究人情,善于变通。中国社会常常表现为熟人社会,去医院开个刀,找熟人;孩子上学,找熟人。西方社会则更多地表露出陌生人社会的特征。
西方人让牛、羊等动物食用植物性物质,而人再食用牛、羊、牛奶、鸡蛋,因此西方人的血管壁较厚,弹性较好;而中国人中的汉人则以直接食用植物性食物为主,采用一步到位让人体自行深加工的办法,因此血管壁较薄,弹性差。因为食物链的关系,西方人的血管容易堵塞,多发冠心病,性格比较张扬;而中国人容易产生出血性中风,性格比较温文尔雅。
快乐是硬道理
钱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钱,不行,但是,人生绝对不是钱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自己成了钱的一部分,为钱而活,就很可悲。对社会来说,发展是硬道理,而对个人来说,快乐是硬道理。快乐是个人感受。幸福也是个人感受,不是能用钱来衡量的。
前几年,我们几个人到法兰克福去,乘火车到维也纳,时间还早,我们走出火车候车室,看见路上睡了两个德国乞丐,睡得很香。同行的一个人说,他晚上没睡好。我就对他说,你看,幸福是什么,你昨天在四星级宾馆睡不好,他们在这里睡得很好,所以幸福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回来的时候这两个乞丐睡醒了,伸伸懒腰,多开心。
幸福的成本
幸福也有成本。感受幸福和成功要有成本,富人获得幸福的物质成本高。穷人获得幸福的物质成本低。我认识一个企业家,她说,以前买一辆自行车都非常不容易,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回娘家。那个感觉真是幸福。可是现在,宝马、奔驰都买得起,却再也没有以前的幸福感。因为现在有钱了,这些东西获得太容易了。
幸福只是一瞬间,比幸福更多的是痛苦,比痛苦更多的是平 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过平淡的人生、平安的人生,平安是福。幸福常驻的秘诀,我觉得是在工作中、生活上,常怀感恩之心。
迷失在细节中
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人的一生十分短暂。在这短暂的人生中有方向性的大问题,也有细节性的小问题。如何抓大放小,不让自己迷失在细节中,至关重要。古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它意味着一个人最可宝贵的是明白自己拥有什么。自己又能做什么,这种涉及人生定位的大事比高智能更重要。在人的一生中妥善把这两方面弄明白,实际上十分困难。你自以为拥有的可能是虚无的;你自己浑然不觉的品质.可能是一笔宝贵财富。找不到生活方向的人实蠢太多了,尤其是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氛围里,他们之中很多人觉得自己才能卓越.什么都应该去做,什么经商、做官、办企业、编辑报刊、当文体明星,都不在话下。他们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人生像鱼一样,忽东忽西,居无定所般地游弋。这种既没有弄清自己拥有什么,以及在此基础上应该做什么,而仅仅凭个人主观的志向武断地代替自己本身所拥有的潜质,导致一生扬短避长、屡战屡败,是所有缺乏自知之明者的症结所在。
一位蓄有长须铺垂及腹的著名老画家,活了半个多世纪也没有因为长须带来烦恼,就有一天,一位好生奇怪的人突然问他,老先生你晚上睡觉时胡子是放在被子里面,还是放在被子外面?由于他平时对胡须安放一事从不在意,一时语塞,只好说,待我晚上睡觉时弄清楚了再告诉你。及至当晚就寝他对平常熟视无睹的胡子极为关注,起先将胡子放在被子上好像不舒服,后来放在被子里面也不自然,折腾了整整一个晚上连觉都没有睡好,反反复复还是解决不了胡子的安放问题。结果到第二天精神萎靡不振,什么画都画不成了。这种人为地在自己的思想上加压引起的心累使老画家明白了人生对一些不涉及原则性的细节问题要顺其自然,切不可太在意,倘过分在意了便会使自己迷失在不必要的细节中.以致失去了大方向。
思想和感情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这就是说人是动物,而且是有修养有感情的动物。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别不在于有感情,因为动物也具有感情,尤其是狗对主人比仆人还忠贞不渝,无论你变得富贵还是陷入贫穷,它的忠诚都不会有丝毫改变,以至于当年清代书画名家郑板桥仰慕明代绍兴才子徐文长的才能,竞刻石一方,上镂“青藤先生门下走狗郑燮”字样,把自己与徐文长的关系譬喻为狗和主人的关系,而不是一般的门生与导师的关系。
“做人”与“是人”
在中国由于文明源于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从上游到下游的水利灌溉,既需要处理上下游之间的自流灌溉关系,也要处理同一平面之间水量的分配关系,为此在商周时代政府就把农民组织起来耕种井田。其办法是8户成一井,并开沟引水,当中一块土地为公田,由8户人家联合耕种,收获后归公家作为税收上交,周边每块同样面积的土地为私田,分别由各家各户自行耕种。每块地的面积在商代为70亩(每亩约相当于今0.2亩),周代为100亩。这种平均主义的集体耕作方式及其上下游水量分配的权威,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集体主义的群体意识和崇拜权力的仆从习惯。因此中国文化认为,先有群体,后有个体,群体是天然形成,个体是群体的一员,一个人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生存。打比方说,人力大不如牛,行速不如马,而牛马为我所用;牙锐不如豹。爪利不如虎,而虎豹无奈我何。究其所以就在于人能“群”。众口铄金,众志成城,一根筷子一折就断,一把筷子却折不弯,所以只有群体存在,个体才能生存;只有群体发展了,个体才有出路。而群体又以遵守秩序、和顺共处的家庭为单位,于是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社会家庭化的儒家学说,即国只是家的外延和放大,治国如治家,从而使“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尊尊亲亲,成了根深蒂固的道德规范。这种缺乏“自我”的人格组成中包含着很大的他人成分,强调“做”一个人而忽略“是”一个人。“做”一个人与“是”一个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观念。
翁礼华简介:
翁礼华,1945年出生,学理科,干工科,做过厂长、研究所所长,从政后,历任县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财政厅厅长兼地税局长、国资办主任等职。他不仅把浙江财税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从1993年开始坚持在全省推行“以人为本”、“四两拔千斤”、“省管县”、“让公共财政覆盖农村”以及“寓激励与约束于一体”的十年体制改革,而且独辟蹊径,以经济视角解读历史,写出了大气磅礴的系列财税文化散文,成为令人瞩目的学者型官员。
丰富的经历和睿智通达的性格,使翁礼华显得充实、从容。他说每个人降生世间都是为了寻求幸福,而幸福的获得首先是健康,其次是快乐,同时,还要安全。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快乐的心境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以“把工作做成作品,将幸福融入人生”为座右铭,觉悟领导真谛,以快乐的态度改变着自己的人生!他的新著《态度改变人生》是中青年和职场人士的励志读物,也是政府公务员的“谋略”锦囊,更是老年人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可谓现代社会上佳的精神食粮。
翁礼华如是说:
人生是一个过程。如果说旅游是双程人生,人生则是单程旅游,是倒不回来的旅游。
对社会来说,发展是硬道理,对个人来说,快乐是硬道理。
幸福只是一瞬间的,比幸福更多的是痛苦,比痛苦更多的是平淡。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过平淡的人生、平安的人生。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对多数人来说,知识就是力量;而对领导者来说,智慧就是力量,要用智慧来组织和统领我们的知识。
一个人不是利用自己,就是被人利用,有条件的还要利用别人,而其中能够和善于利用自己则是一切利用的基础。
人要有所畏惧,什么都不怕的人最可怕。
办事要做到“四两拨千斤”,就是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千斤拨四两”,花大钱办小事得私利,那是贪官污吏干的事。
编辑:薛霖华


作者:翁礼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