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立”工程,师生同步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42:06

                                            

                                                               [信息来源:阳新一中] [信息作者:程时海] [发表时间:2007-12-28 15:48:32]  

    “三立”理念是我校校本研究获得的一项重要成果,是进行素质教育探索到的一条途径。五年来,通过实施“三立”工程,已初步形成了师生同步发展的立体机制。

       一、“立德”以正师德塑人格

    《左传》有“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为首。“德”为万事之先,无德不成事。

    “立德”小组制订出明确的德育目标:全校师生必须修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类的高尚情操,必须具备诚信守法、仁厚博爱等文明素养,不断追求“君子日参省乎已,则智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立德”小组为了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政教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每期进行一次调研,作出较准确的分析报告;要求教务处每期组织师德现状调查,通过自查自述、学生评教、社会评教等手段对教师的师德状况作出较准确的分析报告。

    “立德”小组组织的师德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教育法》、《教师法》、《师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师德模范的报告》、校内模范宣传材料、各级党和政府的相关文件法规和会议精神。

    学生德育资源主要包括:《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革命英雄故事》、家乡革命先烈事迹、党史、近现代史、党刊党报。

    对教师师德教育的主要措施:假期,集中学习,围绕“三立”领导小组拟定的讨论题分组讨论,对照检查;在学期中,每月组织一次政治学习活动,不定期地组织观摩德育光碟;开放校长信箱监督师德师风;树立师德标兵,营造健康的师德氛围。

    对学生的立德教育,主要采取硬性规范与渗透内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要求班主任在言传身教之外,充分利用班级阵地开展德育工作,班级文化建设要围绕德育工作进行,主题班会要有德育系列,日常训话要突出德育主题,党报党刊要充分利用,时事政治要有正确的导向,营造优良德育环境。

    教师的授课要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教书育人相结合。

    学生会开展班级量化管理,赋分项目要包括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团委会长期开展好片育人活动,经常性地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每逢历史纪念日要组织纪念活动。

    充分利用广播台、宣传栏、标语口号,构建德字为首的校园文化环境。

    “立德”教育已取得良好效果:

    许多学生在自己的笔记中,甚至在自主招生的自荐信中写到了阳新一中“立德”教育对自己人生观的积极影响,“三立”教育将让他们受益终身。

    07届学生余元红在写给北大的自荐信中说到,关于文化的认识,余秋雨对他的影响最大,对于自身人格的形成,“三立”教育的影响最大。

    05届毕业生陈前强,他已被武大选拔,将在大二时期派往法国留学,本硕连读。他说,母校的“三立”教育在他心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校时尚不觉得,当武大选派他去法国留学时,国家、民族这些概念就冒了出来,当年程校长激励他们爱国、爱民族的讲话和老师的教育就在耳边响起,觉得他的人生价值与报效祖国是紧密相连的。

    05届毕业生卢文魁,全省并列68名的高考成绩,报清华大学是有较大的专业选择空间的,但他却毅然报了核物理专业。班主任告诉他,搞核物理专业是不可能发大财的,一般还不能出国。他在给学弟学妹们作演讲时说,他的人生目标就是为中国的新能源事业贡献力量,这正是程校长强调的,好男儿就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阳新一中的“立德”教育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立志”以成大器  升品位

    孔子曰:“三军可辱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行以志立,志因行成;笃志力行,臻于至善。陆九渊说:“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欧阳修云:“有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苏轼有言:“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拿破仑说:“真正的才智是刚毅的志向。”

    志存高远,意志坚韧,是成就伟业的先决条件。新时代的教师应有成名成家、为家乡人民为党的教育事业作贡献的宏愿,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成就大业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大志。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许多人志在权力,志在金钱,人的品位格 调大幅度下滑,关注个人得失,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把挥霍浪费当作品位来显耀,用权钱来衡量人生价值。某些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防线不堪一击,极易沦为享乐主义的拥趸。

    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师生的心理特点,“立志”组开展了针对性极强的教育活动。编印“立志”读本,教育师生。读本收录了几十位近现代立大志成大业的人物事迹,像号称当代毕昇的科技精英王选、航天英雄王利伟都是“立志”读本中的人物。

    大量购置名师演讲光盘,强化对老师的直观影响;建设学校荣誉室,邀请成大器的一中校友返校作报告,增强学生立大志成大事的信心。

专家讲座,校长的有关报告,都能掀起师生心理波澜,促使师生大志生根。讲话注意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激励教师当荆楚名师,激励学生树立“振兴中华、匹夫有责”的大志,提升学生报效祖国、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境界。

 

       三、“立法”以铸能力  益终身

 

    “立法”对于教师而言,就是要求每个教师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掌握科学的教书育人的方法,并能不断创新。

    对于教师而言,主要通过制度来规范推动教科研活动。教科研的主要内容是常规教学和高考备考,主要方法是集备集研、讲公开课、说课、评课、论文交流、结对子传帮带、教科研成果展成果奖等。

    对学生而言,“立法”的内容是“四个学会”,其中重点是学会求知。作为普遍高中的学生能力的核心内容主要是自学能力、高考应试能力和创新能力。

    农村初中因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它们培养的毕业生在进入高中后,有着严重的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心理严重制约了他们的成才机率。

    再者,当今社会已发展为信息化时代,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能适应知识更新的速度的,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高考竞争的,没有创新能力是难以为社会做贡献的。

    因此,学习方法的转变、提炼、升华就成为农村高中的当务之急。学校“三立”领导小组与“立法”研究小组多次印编了“立法”读本。年级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学法交流活动,班主任经常组织本班学生开展学习方法交流活动。

    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上创新思维培养外,还有赖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这方面,我们学校已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在班级工作上还是空白。

    师生的“立法”教育已取得显著效果,主要体现在论文发表数量、优质课获奖人次级别、高考成绩、学生学科竞赛获奖等方面。

    总之,实施“三立”工程,教学相长,是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