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群众“三同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46:54
联系群众“三同步”
王晓河
2010年07月20日08:38   来源:《辽宁日报》
联系群众“三同步”--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密切干群关系,是领导干部工作的永恒主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领导干部的工作常态,做好这个工作、收到人民满意的效果,必须注意和处理好“三同步”问题。
情态和心态同步。干部联系群众,轻车简从,平和如常人,走访如串亲戚,群众就不会把你当外人、客人和领导,而会把你当作知心人,无话不说,无事不谈,很容易融合。对前呼后拥、官气十足、盛气凌人者,群众往往敬而远之。这个情态不是刻意装扮、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心之所至、底蕴使然。情态外露,心态内敛,同样反映一种态度。“相随心变”,心态决定情态;“言为心声”,情态反映心态。须得同步而行,才有同频共振,和群众心心相印。理当如此,实际有反差,情态常伪饰心态,一些作秀、作假、作势的多属此类。比如,情态表现为着急,心态可能是急着出政绩求升迁;情态不慌不忙,心态可能是故作深沉、摆出另一种架子;情态似乎谦虚,心态可能是不屑一顾的傲慢。持正心态,把握情态,不但要正确,还要一致,群众会察言观色,也会揣摩你的心,一旦看透了你的“西洋景”,就会应付、搪塞你,让你两手空空,徒劳而返。联系群众是一种态度,达到密切是一种境界。让心态与情态同步,瞄准目标不让过程松懈、出偏差,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问询和回应同步。下到基层,接触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是非常必要的,是我们制定政策、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可忽视,不能糊弄。群众中有源头活水,群众中有千方百计,群众中有群策群力,同样,群众中也有千言万语想倾诉、想问询;群众中也有大事小情要解决、要帮助,不仅看你想听什么、了解什么,更想让你解释、回答一些问题。只问不说,只听不表态,是远远不够的。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头冷,密切干群关系便无从谈起。有来有往才能交流,互相碰撞才能沟通。只顾自己需要,不管群众意愿,既难得真知灼见,也难得通力同心。
有时回应比问询更重要,释疑解惑,可使群众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允诺保证,可使群众见情见义;就是批评引导,也能使群众口服心服。有些同志重问询轻回应,怕说漏了嘴,怕说走了板,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干部联系群众,既要当“收割机”,广泛吸收营养,提高自己;又要当“播种机”,及时播撒种子,宣传群众,这才符合实际,符合职责,符合群众意愿。
解释和解决同步。干部下基层,不外乎两大目的:一要解释问题,二要解决问题。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解释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思想认识基础,不能很好地解释问题,也就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解释问题的目标指向,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对问题的解释就会失去意义和价值。有时解释了不等于解决了,有时解决了还要跟上解释。光解释不解决,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领导无力,也难得人心;只解决不解释,群众了解不深,难以认同和支持。解释有理,解决有力,才能称职尽责。解释,不能说不上去、说不进去,须得让群众入耳入脑入心,不打官腔、不说套话,析事明理、增进共识。解决,“鸡刨地”、“猫盖屎”不行,须得插到底、抓住根,出实招、办实事,解决彻底。一时拿不准的商量解决,一时难到位的定时定人定措施解决,属于长远问题的要拿出规划解决。总之要动脑费心,动手出力,解决得让群众看到希望,看到效果,得到实惠。以能说会道代替水平,忽视提高解决问题的本领,难以立稳;闷头做、不去说,往往事与愿违。只有把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两种能力同时提高,两项工作同时做好,群众才看得起、看得上、看得惯。
情态和心态、问询和回应、解释和解决“三同步”,是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不可回避的问题,它贯穿于领导干部活动的全过程,也体现领导干部的职责、本领和水平。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热点、难点、敏感和盲点问题层出不穷,领导干部只有做到表里一致、言行一致、情理一致,深入实际得真知,联系群众如鱼得水,才能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