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20:52
关于于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思考
中国给外国的人的感觉一直是“一直在追赶,从来没超越”,造成这样的原因,其实归根到底来说,还是教育的体制造成的。
中国人重名声,好面子,善捷径,教育也是如此。分数教育,状元效应,让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大行其道。书呆子多了,近视眼多了。成堆的书本禁锢了人的头脑,没时间畅想,没精力创新。有的只是应付。应付父母的期待,应付老师的关注。父母的期待,必然随之而来的是高成本的投入,培优,补习,拉关系,这都是钱堆出来的。但谁又能责怪他们的用心良苦呢!老师的关注,必然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灌注,更久的消耗战。为了迎合这么多人的‘善意’,学子们除了在分数上交差没有二路。‘良’性循环。中国人学的方面是有了,但创新的时间就被占用了。
研究生,除了光环,在中国只是一个学了更久熬了更久的群体。找不到工作,也正是因为重名声,好面子的结果,也许善捷径只能体现在他们更适合考试,更适合造假。
这么多年中国始终和科学的巅峰诺贝尔奖无缘。偶尔有缘也许都需要和国外的背景挂上钩。世界第一大人口,出不了等比例的科学巨匠,真的需要反省了。纵观世博历史,国人无创新能力体现的淋漓尽致。前面每届世博,都有值得让人铭记的,改变世界的创造发明,灯泡,火星石,收音机。。。而世界瞩目的上海世博,除了,场面大,房子漂亮,人多,钱足,还有什么能让后人记忆。
真的需要疾呼了。让中国不要只会模仿,该改变该超越了!
人多不该只是场面壮观上的体现,更因该是多样性的体现。人的头脑才是人和其他动物最值得区别的地方。我觉得国家应该适时的引导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人的一生在很小的时候已经决定他的特长。爱音乐的,爱画画的,爱发明的,爱创造的很小就能看出来,只是应试教育,在很多时候消磨了他们的热情。断送了他们的精力。国家除了最基本的文字和数学必修外。建议小学就开始分科,分科是选修。只选自己认为以后能发挥自己潜力的科目。让兴趣决定他钻的深度,如果你是个百家长,那你就多学些好了,如果你是个专家,那你专的让人仰目好了。也许大家可能会认为这样太随意,但我要说的是,科学之所以发展,其实个体的差异,怪异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个个都是难得复制的人类文明指路人。我们称这样的人为创世型人群。如果你认为自己没这个天份也可以。你为天才服务好了,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好了。我们可以称这样的人群为巩固型人群。
对于上面两类人群,国家真的需要加大基础投入。如果可能建议国家建设两类孵化中心。一类是为创世型人才准备,尖端仪器中心,一类为巩固型人群准备的培训中心。两个中心的最大共同点是设备足够先进,不同点在于一类为创新而建,一类为熟练而造。两类孵化中心的原则是完全免费,但提供最基本的食品。为的是让他们早点掌握早点出去创造财富。同时这两类孵化中心和全国大的企业保持输送关系。让学以致用。
一个对企业对社会有用的人,怎么可能没饭吃,怎么可能找不到工作呢?这样的国家综合能力怎么可能不领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