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信用社操作风险的主要类型及防范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58:57
2008-12-15 来源: 作者:刘日深 被浏览:4933次
[摘要]操作风险由来已久。在金融改革日新月异,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今天,银监部门和金融业的各级管理机构明确提出了治理操作风险保障金融业和谐平安发展的要求。针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基层的一些实际情况,本文从当前基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思想道德建设、制度制约的有效性、管理层次的科学性、执行主体执行力的滞后性等多个层面分析了基层农村信用合作社操作风险存在的主要成因,从而提出了从培育内控文化入手,通过采取加强操作风险教育、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控执行的检查和实施来有效防范化解操作风险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基层信用社操作风险  风险类型  风险防范对策
操作风险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诸多风险中的一类,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并列。随着基层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基层农信社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制度落实不到位、操作风险防范乏力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滋生了很多业务操作风险,有的甚至导致事故和案件的发生,阻碍了基层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进程。因此如何规避操作风险、提高安全系数是摆在每位银行职员及领导决策层面前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操作风险的主要类型
根据操作风险的形成原因,我们可以把操作风险归为以下几类:
1、道德风险。近年来,尽管各级管理部门很重视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从"三铁"精神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整个金融界也在各个年代推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教育活动,激励了一批批从业者爱岗、敬业、奉献的工作热忱。但由于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侵蚀,一些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扭曲变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使少数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酿成了目前金融业中的许多大案要案,成为影响金融业稳定的最重要因素。而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从业人员不能及时接受较为丰富高雅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思想道德教育,加之制度和管理在基层网点也有些缺陷和盲点,因而基层信用社更易于引发因道德而产生的操作风险。
2、制度风险。目前,基层信用社尚未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内控体系,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并存有一定滞后性;很多基层单位存在着重经营、轻风险现象,不能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业务发展规划和经营策略,致使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照章办事,无规可循;部分员工在业务操作中也存在着相互推诿现象,造成业务操作流程脱节,监督制约机制运行脱钩,形成操作风险。
3、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由于基层信用社内部管理不善,不依法操作,不规范操作流程,从而产生危害的风险.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基层信用社还未真正执行事后监督制度,对业务操作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开展的一些检查也大多是事后的,难以深入、没能对风险进行全面有效评估,也就对业务操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难以发现。即使发现问题后也存在不能及时控制和纠正业务操作风险,对已经形成的操作风险不能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除,以至于形成金融风险。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原则要求每个金融机构都须建立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第一道监控防线;建立以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互相监督的工作秩序为第二道防线;建立以内部监督部门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业务全面实施监督反馈的第三道防线。但由于目前基层信用社人少事多,业务面向千家万户,因而三道防线都较薄弱,首先是第一道防线因大多数信用社都存在休假顶岗的情况,复核制度和双人会签制度而显得很脆弱,第二、第三道防线因信用社没有能象商业银行一样设立互为独立的后台监督服务体系,按要求设立的监督职能部门因职责不清而显得形同虚设,因此,未能及时有效的防范操作风险。
4、执行主体素质偏低的潜在风险。在当前不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对基层信用社员工防范操作风险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历史原因,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文化层次结构参差不齐,对操作流程和操作风险防范理解不清,从而不能形成有效执行力,影响了防范操作风险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防范操作风险对策
因此,防范基层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关健是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必须要从培育内控文化入手,通过采取加强操作风险教育、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控执行的检查和实施严格的奖惩机制等主要措施,达到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目的。
1、培训内控文化,增强防范意识。要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积极开展法制教育,使员工确立依法按章办事和合规经营理念,不断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业务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内控素质,通过实行严格的上岗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自我约束、相互监督能力,使员工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内控制度自觉执行到位;加强对员工行为有效监督,规范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员工八小时以外的行为;建立和落实对员工行为排查制度,明确具体操作程序和规定,对行为失范的员工要及时教育,情节严重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2、健全内控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制度的主要制定者,必须要根据对现有制度执行中的一些疏漏,以及不适应、不合理情况,及时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而制度的补充、修订和完善主要来源于基层信用社在日常业务操作实践中的信息反馈,因此基层信用社要建立执行信息的反馈渠道,对在日常操作中发现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以便于联社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及时完善。通过上下级之间的良性互动,使防范操作风险的内控制度逐步完善,业务操作流程更加规范。联社要制定和完善内部责任体系,一方面通过授权、授信明确各部门、各基层信用社的职责权限;另一方面要健全岗位责任制,将内部岗位职责进行细分,明确每个员工的岗位责任,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同时,要按照从严治社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违规行为和失职行为的责任追究体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3、建立内控组织机构,狠抓内控制度落实。基层信用社要按照业务发展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组织体系,使每项业务的开展都有相应的内部控制部门监督制约;要严格岗位分工,切实根据业务运作的实际要求,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尽量做到分工合理,并实行定期轮岗、适时交流和员工休假制度,使每位员工和每项业务都处于被监督、被检查范围之内;要明确各项业务工作环节的操作规则,强化运作程序和各项具体要求,建立岗位责任追究制和内部自律控制机制,按各自的工作性质、权限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要明确岗位职责范围,将具体职责范围落实到人,做到岗位到人,责任到人,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相互牵制的整体;基层农信社要把落实各项内控制度当作强化内部管理、防范操作风险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4、加强关健岗位监察,提高监督工作效率。事实证明,基层信用社的操作风险主要出现在一些要害部门和关健岗位,因此加强对关健岗位的控制是操作风险的防范重点。要进行业务流程整合,强化事中监督岗位的人员配备,增加风险控制岗位,将操作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加强业务过程监控;要严格执行重要业务、关健岗位人员轮换、强制休假和离岗稽核制度,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管,由于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掌握着人、财、物等大权,由其引发的操作风险特别是内外勾结的情形,其危害性要远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
5、完善风险监管预警,建立风险防控机制。要加快研制、完善预防操作风险预警系统,对操作风险实施动态管理,采取量化管理和模型化管理手段,让监督部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减少损失。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定向培养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不断提高信用社操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水平,使基层营业网点的操作风险控制在可防范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实务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郭沛 冯力.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基于内控制度的分析.农村金融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