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肖志军悲剧凸显流动孕产妇保健“短板”(新京报 2007-11-2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23:12
肖志军悲剧凸显流动孕产妇保健“短板”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11-27 8:07:23 · 来源: 新京报

■ 观察家
农民工肖志军拒绝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医院又非常坚决地执行医疗急救制度,结果肖志军妻子连同腹中的胎儿不幸死亡。此事经媒体披露,震惊全国。
这件事情被认为是特例,专家判断肖志军个性偏执,普通民众也对肖志军的行为难以理解。不过,这一极端个案的背后,却有着这样的时代背景:
媒体曾报道,广东省流动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高达40/10万,危重孕产妇中流动人口占了80%以上;而北京市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要高于北京居民3至5倍。卫生部2004年的一个报告披露,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有9个省份流动人口产妇死亡率竟然高至(132—331)/10万,大大高于当地常住人口的水平。
流动人口孕产妇为什么畸高难下,从肖志军个案中,可以略窥一二。
例如,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意识差。肖妻是等到肺炎已经非常严重,危及生命时才去医院检查。而正常情况下,孕期出现异常情况,理应及时治疗,才能规避风险;
又如,农民工的生育知识贫乏。肖志军看到医生在妻子胸骨下按摩,帮助她呼吸时,竟认为这是错误举动。他还固执地认为,“小感冒,治治就能好”,对肺炎之于孕妇的危险性毫无认识,导致对医院的诊断不信任甚至排斥,不愿签字做手术;
再如,生育费用高仍是农民工家庭不能承受之重。肖志军说,他听说剖腹产要花5000多元钱,因此曾给市长热线和媒体打过电话,询问能否不花钱让妻子住院,结果没有任何消息。显然,剖腹产的费用成了他拒签名字的一大心理诱因。
肖志军失去了他的妻子和孩子,同为受害者,虽然他有着种种愚昧和无知的举动,但完全指责他个人意义并不大。我们要进一步揭示的是,“丈夫拒签字致死孕妻”表现为一个极端个案,但个案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农民工贫乏的生育知识,医疗费用高昂给他们的经济压力,对城市医疗系统的疑虑……
所以,对“丈夫拒签字致死孕妻”的事件,不可以就事论事,而应该借此再敲警钟,看到流动人口产妇高死亡率问题的严重性,寻求解决之道。
1949年以来,我国在改善妇女儿童生存状况、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可近些年来,孕产妇和儿童死亡过早进入下降缓慢的“平台期”,出现了妇幼卫生状况改善和事业发展滞后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而流动人口孕产妇的高死亡率,正是妇幼健康安全的最大一块“短板”,给这些孕产妇和她们腹中的孩子以依靠,确保千千万万个新生命于安宁中降生,显然是一个需争分夺秒、倾尽全力来完成的社会工程。
因此,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保障,亟须拿出一套专门的对策,包括加大财政投入,把超出他们承受能力的高额生育费用降下来,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生育安全知识教育,以及改进公共服务,使流动孕产妇享受到与本地孕产妇同等水平的生育服务,比如生育险等。如此,才能以制度的力量,让妇幼保健福利惠及每一个流动家庭,避免类似“丈夫拒签字致死孕妻”的悲剧再次上演。
□国华(北京 职员)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guanchajia/2007/11-27/011@080723.htm
国华:肖志军悲剧凸显流动孕产妇保健“短板”(新京报 2007-11-27) 国华:罚没物品处置理应“阳光操作”(新京报 2007-2-1) 国华:对北京地铁禁售报刊的4点疑问(新京报 2010-1-11) 新京报:哪里才是百度的短板 多面肖志军(新京报 2007-11-29) 国华:政府网站含金量越大点击率才会越高(新京报 2006-1-3) 国华:野蛮拆迁,你面对的不是垃圾堆(新京报 2008-12-31) 国华:辛酸的自助透析,寄托对医改的希望(新京报 2009-3-28) 国华:官员电话拜年要算“经济账”(新京报 2010-2-17) 社论:好社会的起点从关怀孕产妇开始(新京报 2008-1-20) 自主招生面试凸显综合素质短板 中国教育新闻网 流动人口:流动趋势多元化 结构性矛盾凸显 如何防止下一个“张衡生悲剧”重演--新京报(2005-3-31) 新京报:法律正义别忘了对生命悲剧的同情(2005-12-9) 秦关:周正龙:小人物的悲剧(新京报 2008-9-28) 社论:最好的道歉是避免“躲猫猫”悲剧重演(新京报 2009-2-28) 刘柠:卢武铉的悲剧与韩国政治文化(新京报 2009-5-23) 新京报:是什么导致了邓玉娇的悲剧2009年06月18日 景凯旋:拆迁自焚悲剧为何层出不穷(新京报 2009-12-19) 王琳:“华南虎照”真相逼近但远未“大白”(新京报 2007-11-27) 鹿桥名作《未央歌》将出“繁体大陆版”(新京报 2007-11-27) 纪检组长越活越年轻?(新京报 2007-9-27) 季羡林藏品 “盗卖说无凭”(新京报 2008-11-27) 32间平房半夜被强拆(新京报 200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