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对北京地铁禁售报刊的4点疑问(新京报 2010-1-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26:10

 对北京地铁禁售报刊的4点疑问

2010-01-11    来源:新京报       【共 0 条评论】 【浏览672PV】

 从上周五开始,北京市民在地铁站内再也买不到报纸了,近日,北京有关部门下发《轨道交通站内报刊发售问题会商会会议纪要》。《纪要》中明确指出,除信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停止一切在轨道交通站内的报刊销售行为,公安机关严格依法取缔在轨道交通内的报刊发售行为。

 为了地铁安全,未雨绸缪,提前做一些安全防范措施本无可厚非。不过,安全防范“防”到了报刊销售上,似乎有些牵强。对此,人们心中有四个疑问,希望有关部门拿出有说服力的理由:

 其一,地铁卖报刊影响安全,妨碍救援和疏散吗?

 倘若三两个人在地铁卖报刊就威胁到安全,这样的“地铁安全”是不是也太脆弱了?退一万步说,即使地铁卖报有安全隐患,那也应该所有报刊一律禁卖,但为什么留下了信报这个“例外”。文件要求,“信报可以在保证不影响地铁安全秩序的情况下免费发放,但发放地点及位置需选在空间大,便于客流疏散的地铁站指定位置”,这样的要求,难道其他媒体做不到?一条政策理应平等对待所有当事者,岂可厚此薄彼。

 其二,会不会给人造成一种印象:看起来是因安全而禁卖,实际是行政干预,制造市场垄断?

 谁都知道,地铁站由于人流量大,历来都是各报必争之地,信报虽免费派送,但目的仍是通过免费发行扩大发行量进而通过广告盈利,也是在参与北京报业市场的竞争,只不过采用另一种形式而已,并非全公益性的报纸。行政手段造成信报“一家独大”,以行政命令指定“唯一的地铁报”并特许特殊待遇,这无疑破坏了平等竞争的环境,严重挤压其他报纸的生存空间。

 过去,一些地方屡屡发生“地方保护”事件,禁止外地产品到本地销售,他们也无一例外都打着一些冠冕堂皇的旗号,实际上是与被保护者有着或多或少的利益关系。但是,全球化的时代,反“贸易保护”早已是国际趋势,难道一个城市还要设立这样的“壁垒”吗?

 其三,会不会影响社会效益、拆掉民众与政府联系的“桥梁”?

 众所周知,公共场所传播公共文化是国际惯例,地铁站作为公共场所,理应是一个开放的、汇聚多元声音的文化传播空间,岂可只是某一家报纸的禁脔之地?一纸文件,不仅仅剥夺了多数媒体的生存发展权,也剥夺了读者的选择权。不是所有读者都喜欢看一种报纸,一种报纸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乘客读者的阅读需求,所以,应该给读者更多的选择,而不是变相地强制读者消费。

 在当前,报刊更有传播现代文化、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解答民众实际生活中的疑问的使命,是在搭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桥梁”。这样的“桥梁”,对一个社会来说,越多越好。现在强令只能建“独木桥”,党和政府的决策如何更快更好更便捷地传达于民众?民众的声音又如何迅速地传递给政府?限制报刊销售,看起来是一个小事,结果必然会影响大局。

 其四,在地铁里有秩序地卖报,是国际和国内惯例,北京为什么可以“特殊”?

 北京的地铁站过去是有报亭的,后来据称是出于安全考虑,悉数被拆除,无奈之下才有了流动售报。然而,地铁的报亭真有必要全部拆除吗?其实在国外,地铁站设立报刊亭、小型超市,甚至冲印店、洗衣店等服务设施极其普遍,也从未听说过,因为报刊亭等服务设施的存在,导致地铁安全事故的先例。

 不仅在国外,国内如广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地铁站也都普遍设立报刊亭,为什么单单北京对地铁报刊亭如临大敌?或许在老的1、2号线,由于地铁站空间较小,拆除报刊亭代之以流动售报或有必要,但其他新建地铁线的各个车站,空间都很宽裕,怎么可能连个报亭都容不下?地铁是公共交通,地铁站是公共场所,公共交通与公共场所的管理需要以人为本,简单地以取缔和牺牲市民便利来解决所谓的安全问题是懒政,是公共管理的下策。

 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文化市场监管,应“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而以“安全”为名,实质上是在为文化市场公平竞争制造人为障碍,对此,不仅媒体难以接受,相信广大的读者也不会理解,因此,地铁禁卖报,还是收回成命的好。

 □国华(职员)

http://comment.bjnews.com.cn/2010/0111/17841.shtml

 

北京地铁公司:站台停售所有报刊确保乘客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2日13:52  千龙新闻网

  千龙网北京1月12日讯 “冬运以来,本市9条地铁线路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客流,平均日客流量均处于500万以上,高峰时段1、2号线客流压力尤为巨大。因此,为保证乘客安全,地铁方面依据相关法令,暂时停止在站台层销售的全部60余种报刊,并非仅仅针对某份报纸。”今天上午,地铁运营公司新闻发言人贾鹏表示,这一决定符合最新修订的《北京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某些媒体的质疑报道是片面的。

  进入2010年以来,地铁全路网9条线路日客运量持续攀高。1月8日是新年的第一个周五,客运量更是达到创纪录的538.91万人次。据了解,北京地铁客流的大幅度增加,给高峰时段站台层带来考验,未经批准的地铁站台售报行为成为安全隐患,因此,相关部门决定在地铁站台内停止一切报刊销售,此决定适用于包括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法制晚报在内的所有报刊。京报集团顾全大局,服从市有关部门做好在地铁内报刊销售整顿工作,已按要求配合地铁、公安部门规范,调整了信报发放站点和时间,同时停止了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等报纸在地铁内的发售。

  而北京娱乐信报做为免费发送的地铁报,从未进入过地铁站台。报纸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信报是采取定时定点的方式发送。发行站点是经过地铁、公安等部门严格审核批准的,全部发行站点均不在站台,而是选择在站厅和宽敞的通道派发。发行人员是地铁组织的专业人员,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证章,经过严格培训上岗。“两年来,信报发行从未进入过站台,也始终遵守定时、定点的要求,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也没有在发放过程中造成过客流拥挤。在发行方式、发行队伍、时间地点上与在站台内销售报刊有根本的区别。”贾鹏说。

http://news.sina.com.cn/c/2010-01-12/135219451909.shtml 
国华:对北京地铁禁售报刊的4点疑问(新京报 2010-1-11) 北京地铁站内禁售报刊 只准发信报属不正当竞争(新京报 2010-1-11) 国华:辛酸的自助透析,寄托对医改的希望(新京报 2009-3-28) 国华:野蛮拆迁,你面对的不是垃圾堆(新京报 2008-12-31) 国华:肖志军悲剧凸显流动孕产妇保健“短板”(新京报 2007-11-27) 国华:官员电话拜年要算“经济账”(新京报 2010-2-17) 国华:政府网站含金量越大点击率才会越高(新京报 2006-1-3) 国华:罚没物品处置理应“阳光操作”(新京报 2007-2-1) 对重庆警方严打黑社会的三点疑问_ 北京地铁公司:站台停售所有报刊确保乘客安全(千龙网 2010-1-12) 学而术:我对王家岭煤矿救援的疑问和怀疑(2010-4-11) 社论:“抢劫求监”:社保的步子大点,再大点(新京报 2008-11-28) 新京报:东三环塌陷应急处理的三点经验(2006-1-6) 围绕"新中东"的疑问 新京报:呼唤对生命的爱的教育 童大焕:对“聂树斌案”再审程序的四点建议(新京报 2007-11-9) 笑蜀:公共事业要有对公众的忠诚(新京报 2006-1-26) 新京报:公共事业要有对公众的忠诚(2006-1-26) 贺军:应正视雪灾对经济的影响(新京报 2008-2-1) 对灾难的道德记忆(新京报 2006-5-28) 北京将对流动人口较多村庄建围墙封闭管理(新京报 2010-4-26) 关于大六壬测彩的几点疑问 关于红军长征的几点疑问 对克勒与鸠山辞职事件的思索(6月2日) 1- 京报观察家 - 新京报官方俱乐部 - 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