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之二十六:基因之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42:04

认识论之二十六:基因之河

(2010-08-17 11:19:33)

    人们疑问,一个人有其出生、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等各个阶段的依次推进和总体规定,而这种出生、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等各个阶段或范畴的依次推进,难道不是一个从前者导致后者的必然规定?!难道没有一种从生到死的总体推进的预置规定和最终归宿?!这个疑问并不错,而问题在于:

1、这里事关的只是单个生命体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一个人的生命体有着它的偶然集聚开端,即每个人的生命体在分子水平上,都来自父体和母体两个基因的随机结合。当一个人的生命个体偶然开端诞生后,就以其基因的内在预置规定,展开了它的单个生命体过程的依次推进,即出生、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的各个阶段逐一展现。单个生命体在其基因特质的架构中,确实有着它的内在预置和必然规定。

2、基因的研究表明,人类生命体的衰老,同细胞中的基因建构和控制相关,如对“端粒体”在细胞中的作用探求显示了这样一种可能:人类机体的衰老可能与“端粒体”复制的缺损密切相关。这种基因的探求使人们觉察,生命体从生到死的各个阶段依次推进的衰老方式,是由一定的基因方式所制作的,并非是完全绝对和不可更改的。例如,癌细胞就是突出的一例,它因某种基因方式的突变,由一般的细胞变身而来,不再受原有的基因控制而自行凋亡,只要有外界无尽的能量交换和给养供给,就可进行无限的自我复制。由此,当基因技术的发展,一旦能够改变生命衰老的基因方式,生命体的衰老,就将被新的过程方式所改变,而不再是原来从出生、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的依次展现和推进。

基因对生命体的控制亦表明了生命体从出生、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的依次展现,并非是幼年必然导致童年,童年必然导致少年,少年必然导致青年,青年必然导致中年,中年必然导致老年,老年必然导致死亡。真正的原因则在于基因的控制。在这里生命体从出生到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这种不同规定的依次展现,一方面是基因控制的使然,是一个基因控制的总体过程;另一方面则是人类观念的一种制作划分,生命体按其自身的自在自为来说,并没有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性状的规定划分。

3、当我们的视觉转向地球生命最为本质的“基因之河”,即地球生命有史以来30亿条DNA支流流动的全体观察,那么,就不再有那种单个生命体生死必然的总体规定、依次展现和最终归宿。恰恰相反,“基因之河”各个支流的种种突变在自然选择的法则下,或淘汰或保留,有着种种偶然的生成、切入和扩张,使原来的基因遗传复制分道扬标,形成各自的支流。有的支流又生出了更多的分支,有的支流则干涸了,而整个“基因之河”的流向,以DNA的无限复制,是没有一个生死必然的从有序走向无序的总体规定和最终归宿的。地球生命的“基因之河”所展现的正是无限多样支流的偶然开端和自为必然的非连续性联结。地球生命“基因之河”的源源伸展,它的未来无限广阔,并将随人类太空活动的拓展而流向浩渺无际的宇宙,它的流动既没有某个总体规定的依次展现,也没有某种绝对的最终归宿。它在本质上是种种连续性推进和非连续性切变的生成、绽出和聚合。

4、在一定的观念看来,随着地球、太阳系、乃至我们所知宇宙的毁灭,生命也将走到它的尽头,而有着它的最终归宿。然而,这样的见解,只是局限于我们目前所认知的宇宙方式和生命方式。事实上,人类对宇宙的运动和性状的认识,对地球生命方式的来源和生成仍存在着种种探索之迷。例如,就生命方式的来源和生成而言,生命的种子究竟产生于地球早期的特有环境?还是来自外太空的传播?还是两者的结合?仍是不解之迷。上个世纪的科学家们,于1963年在仙后座探测到了羟基(OH),1968年在银河系中心区探测到了氨(NH3)和水,1969年发现了甲醛(HCHO),到1991年,已大体发现了超过100种星际分子。星际中的种种有机分子的发现,则预示了生命方式将在宇宙中有着更为广泛的起源。

此外,是否存在着我们还不知道的或超出人类意识所能理解之外的生命方式(如是否存在非碳基的生命方式)?以及个体生命方式的存在与宇宙宏观性质的关系究竟如何?在微小的动物的和人类的大脑物质结构的意识之外是否有一种宏大的宇宙物质结构的意识,以及这两种意识之间有没有互为的关联,也就说,我们的大脑结构之所以能够产生意识,是否和某种宇宙的结构相关,等等,对此,我们更有着种种的茫然和不知。

近年来,随着深海海底高温生物和地下岩层深处细菌活动的发现,人们看到了在难于理解的极端环境下的生命方式的存在。在种种新的发现和思考面前,以极为有限的认知片段,提出和断言随着地球、太阳系以及我们所知宇宙的毁灭,生命和意识将走到它的最终尽头,则是毫无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