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之二 认识的主客共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11:13

认识论之二:认识的主客共建

(2010-08-03 15:40:41)

康德以其辛勤的思想劳作为我们揭示了,一切认识都是同人类心灵的主观装置相关的,心灵以其自身的方式赋予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规范了认识的本质和界限。康德以他深邃的思想开创了认识论的发展。

在禅宗的《坛经》中有个故事,风吹动着幡摆动,有僧说是风在动,亦有僧说是幡在动,而惠能却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动。惠能的见解让众生感到非常玄妙,而他的这种见解却是深得佛旨。

佛学认为,一切欲望和形状都由心的取相而起,心无取相则一切无由而起。惠能的心动之说,就是认为无论是风动还是幡动,都是由心的取相所致,这种心的取相就是心动。如无心的取相,风动和幡动都将不为人知,所以惠能说,不是风动、幡动而是心动。

读《金刚经》,佛理的精义就在于不执著,只有不执著,才能心无执相,达到不为一切欲望和形象所羁的大智慧。

佛学以“心为万物法度”,这种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古代哲学,如中国古代的心学就主张,理在心中,而不在心外,一切认识和欲望皆来自内心,只有致良知才能达到至善。尽管佛学和心学都涉及到了人的心灵,强调了心灵在认识和欲望中的取相作用,可是在哲学史的发展中,它们并没有给哲学带来认识论的革命。

为何在哲学上不是东方的佛学和心学带来认识论,而是由西方的康德才带来认识论?

根本的原因在于,在佛学和心学那里,心灵只是一种道德或欲望的根基,它引出的是修身养心;而在康德那里,心灵是认识的主观装置,它引出的是这种心灵装置的构造,以及我们的认识是怎样被这种心灵装置所建构构和界限的。佛学和心学导向了修身养心,康德则走向了认识论。

此外,佛学的执相和惠能的心动,尽管非常玄妙,但并不把心灵引向它的主观装置,以及这种主观装置整列经验材料的心灵方式。而康德则认为外部世界提供了认识的来源,心灵方式制作了认识的样式,把心灵引向了认识的主客共制。

认识既与外部世界相关,又与心灵方式相关。康德已达到了认识的主客共制,使哲学从本体论走向了认识论。康德对认识的本质和界限进行了长期精深的思考,并以心灵的知性方式和理性方式引导出了知识所要求的普遍必然性。然而,康德在对心灵方式的探究中,认为认识的主观装置,无论是心灵的知性方式还是心灵的理性方式都是先验即有的,从而使心灵方式以其自身的绝对而走向了形而上学。

而对于认识论来说,它的真正本质在于,无论是认识建构还是心灵方式,都不是自身绝对和先验即有的,而是建立在主客共建的互为关系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心灵方式同认知一样,也是由主客共建所造就和制作的,离开了主客共建的互为关系,心灵方式同认知一样,亦是无法生成和运行的。而主客共建的本身并没有自己的绝对,无论离开了主观,抑或离开了客观,它都将走向自身的消失。

在康德那里,心灵装置有着两种结构方式:

一是知性的结构方式。

这种知性结构就是时间方式和空间方式。在康德那里,时空不是我们心灵对外部世界的经验抽象,而是我们心灵自身带有的的一种方式,是心灵自带的先验架构。时间是心之内观,空间是心之外延。一切外部事物进入心灵,都会被心灵的时空方式所整列,获得它们普遍必然的时空特性。即心灵的知性方式以其普遍必然的时空方式整列,使得所有经验材料获得了它们的位置、形状和度量的相状。

康德认为时空是一种心灵的架构,而在其他学者那里,我们则看到了不同的理解,如:

芝诺那里的时空是数学方式的,可以为数学所切割;

马赫那里的时空是感觉方式的,是感觉要素的组合;

牛顿那里的时空是自我绝对的,与物体和物体的运动无关;

莱布尼茨那里的时空是从经验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经验的性质;

爱因斯坦那里的时空是物理方式的,与物体质点、运动速度和观测的参照系相关;

霍金那里的时空则是宇宙方式的,有着它们的宇宙膨胀相和收缩相,是可以折叠往返的;

而在量子世界和复杂系统的理论中,时空具有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

如此等等。不同的时空观表明,时空并不是一种自我绝对的东西,而是种种概念方式的建构。人类关于时空的一切概念方式的建构,都是主客共建的,是建立在各自相互关系的域定上的。时空,既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自在方式,也不是一种纯主观的先验架构,而是一种主客共建的制作,不同的主客相互关系的共建造就了不同的时空观。

二是理性的结构方式。

在康德那里心灵的理性结构以判断为其普遍必然方式。为此,康德阐析了他的量的、质的、关系的和模态的四个范畴十二种先验判断方式,以此在知性的基础上通过判断这种普遍必然的理性方式,进一步给出经验材料种种个别的、特殊的、一般的;肯定的、否定的、无限的;直观的、假定的、判别的;或然的、断然的、必然的等等基本属性。

在康德的论述中,这四个范畴十二判断亦是我们的心灵方式自身带有的,可是它们之间的彼此确立和互为区别,又总是需要不同的经验材料的抽象和示例来界分的。例如,什么是量的规定,什么是质的规定、什么是关系,什么是模态,都需要不同的经验材料的抽象和例证来具体规定和说明,离开了经验材料的抽象和示例,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无法得到说明和确立,并为我们所知晓。这样的内在矛盾深刻地表明了,心灵的理性方式并不是先验的,它们同心灵的知性方式一样,亦是由主客互为关系的共建所造就的。

这样,主客共建既是认识的本质和由来,也是心灵的本质和由来。由此,我们将走出康德纯粹先验的心灵架构,以主客共建为基石,使认识论获得更为彻底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