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 继往开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30:52

温故知新 继往开来

刘文斌《 人民日报 》( 2010年09月17日   24 版)

  季水河新著《回顾与前瞻: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及其未来走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回顾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历程,瞻望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走向,其史料丰富翔实,论点客观公允,堪称同类著作中的翘楚之作。

  在“上篇:历史论”中,作者将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经典著作译注期(1949—1979)”,“理论体系探讨期(1980—1988)”和“当代形态建构期(1989—2003)”。这种“三分法”较之于以往学界通行的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划分为“依照苏联模式的经典阐释期”和“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建构期”的“两分法”,更为细致、具体、符合实际。《回顾与前瞻》对1949—1979 年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一分为二”:其积极作用在于“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普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向中国文艺理论的转型”; 当然也存在“理论话语的排他性”和“理论研究的保守性”等消极影响。著者这种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于匡正一些人在批评新中国前30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的偏差时的“泼水弃婴”做法,无疑会大有裨益。

  在“中篇:范畴论”中,作者选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中争议颇多、备受关注的三个核心范畴——“典型与现实主义”、“人学思想”、“艺术生产论”,对其形成、发展、研究历史及当代影响作了梳理、探讨,得出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科学结论。关于典型与现实主义, 著者既反对新时期出现过的典型与现实主义“过时”论,又不认同典型与现实主义“普适”论,但坚持认为典型与现实主义应当“走向开放性和多元包容性”。对于艺术生产论, 著者既不同意“西马非马”论者对其彻底否定,而认为艺术生产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次突破”,也反对有人以艺术生产论“取代”文艺意识形态论的主张,而认为二者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不同视角观察文艺现象得出的科学论断,它们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能用艺术生产论去否定意识形态论或者用意识形态论去否定艺术生产论”。

  在“下篇:走向论”中,著者在总结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指出构建当代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所应遵循的正确途径:“在思维方式上走向多元对话思维”,“在资源利用上走向多重资源整合”,“在研究方法上走向多种方法综合”。在谈到“多重资源整合”时,著者未将各种理论资源等量齐观,更不同意一些论者将西方现当代文论或中国古代文论作为构建当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主导性资源的主张,认为“只能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作为主导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其它资源”,否则,就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态和性质。倡导“多重”而不失其“主导”,这种综合辩证的研究方法,既克服了以往长期存在过的只有“主导”而无“多元”所造成的单一化局限,又避免了新时期一些人主张的只要“多元”而拒斥“主导”可能带来的混乱局面。

  研究当代学术史的难度较大,主要因为距离研究对象太近,不易准确地把握之,作者努力做好温故知新,继往开来的工作,事实证明做得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