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关系该如何“温故知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38:01
中美贸易关系该如何“温故知新”? 崔宇

昨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演讲时引用了一句中国成语──温故知新,他的演讲也更像是给中国大学生上了一堂中美关系的历史课。但历史总是被不同的人有选择性地记载和回忆,在中美贸易关系方面,奥巴马温故的都是美好的一面,尽管今日在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会晤中,奥巴马重申了要保持两国之间开放的市场和自由的贸易,但奥巴马还应该学会另一个成语──知易行难。

回顾中美贸易的发展史,宏观地看似乎也不赖:尽管政治是中美经贸关系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尽管中美建交三十多年来磕磕绊绊不断,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依然不断高速增长,这主要是两国互补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与政治无关。据中国方面的统计,1978年两国贸易额仅为10亿美元,1988年达到了100亿美元,2003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后更是加速增长,2008年两国贸易额已经达到了3337亿美元,目前两国已经互为对方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认为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唇齿相依、天长地久的,则相当危险。因为从短期来看,虽然中美之间很难爆发大规模贸易战,但无论是经济因素还是政治因素,都让奥巴马政府有充足的理由将贸易保护进行到底;从长期来看,即使排除政治因素,中美两国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也将让两国的贸易冲突成为常态。辩证地看,这对中国来说也不完全是坏事,如果能在外部的压力下率先进行结构性调整,或许可以更快地跳出“美元陷阱”。

任何两个国家贸易发展的历史也是贸易摩擦的历史,中美也不例外。中美贸易发端于1784年2月,从纽约港驶出的“中国皇后号”(Empress of China)带着渴望和憧憬驶向中国。当时美国刚刚建国,还面临着来自英国等国的贸易封锁,对中国的贸易也帮助美国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奥巴马总统在上海的演讲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但据史料记载,早在1815年前后,中美两国就出现了贸易争端,中国商人因美国商人赖帐而向美国总统提出申诉,美国商人也因从中国进口的茶叶质量不合格而向美国的法庭提起赔偿诉讼。

自从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虽然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增长了约300倍,但贸易摩擦和争端数量也不断增长。上世纪80年代,由于两国贸易额相对较小,而且中国对美国还是贸易逆差,中美贸易摩擦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纺织品配额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国开始对美国出现贸易顺差,政治因素诱导的贸易摩擦逐渐显现,比如美国对中国进行的经济制裁和歧视性的出口管制等。进入21世纪,由于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规模的不断扩大,除了在知识产权、劳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两国屡屡出现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的争端也愈演愈烈,这背后起主导作用的仍是政治因素。

在金融危机之前,这些政治因素之所以没有阻碍中美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外因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以及美国依靠美元地位过度负债消费;内因是中国政府以增加就业为目标的出口导向和吸引外资政策,这里外因占主导作用。但金融危机过后,外因存在的基础遭到严重破坏,未来中美两国可能很难走在老路上。

自2002年以来,美元指数已经下跌了约40%,从长期来看,捍卫美元的地位是美国最根本的利益,这要求美国未来必须缩小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以扭转或阻碍美元的颓势,而缩小贸易赤字的努力必然会加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考虑到目前来自美国的贸易顺差占到了中国贸易顺差的60%-70%左右,这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出口压力。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从短期来看,贸易摩擦加剧可能难以避免。在经济方面,美国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贸易赤字和失业率,但如果像目前这样通过1.4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来解决就业,就无法解决贸易赤字的问题,近几个月美国贸易赤字出现反弹就是例证。而通过美元贬值来缩小贸易赤字也不足取,因为美国最终的目的是阻碍美元贬值,所以,贸易保护主义和压人民币升值就成了美国最有利的选择,这在短期内既可以改善美国的贸易赤字和增加就业,也可以延缓美元的下跌趋势。当然,这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还有疑问,因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占美国总贸易赤字的比重仅为三成左右。

在政治方面,奥巴马政府是美国历史上比较罕见的“一致性政府”,偏向劳工阶层的民主党人同时掌管了白宫和国会,这也会为贸易保护主义推波助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贸易关系会突然恶化,毕竟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了约3000亿美元,只是中国和美国都要承担比以往更多的成本:美国要承担国际舆论的压力,中国要承担经济结构提前调整的压力。这对中国而言或许是坏事变好事,认识到这一点将是一次有益的“温故知新”。

(本文作者崔宇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yu.cui#dowjones.com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