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且看中幅单反相机的来龙去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21:38:46
中幅单反相机的来龙去脉
转载文章来源:照相机之家

近来论坛中幅渐有升温迹象,传统的NC口水大战已经升级到HR大战,可以预见,今后中幅之争将渐入佳境。为把握争论的大方向,温故知新是必要的,从历史中可以看到某些品牌是如何被扶上了神坛,从而避免盲目的迷信;从历史中也可以看到中幅单反相机的技术取向,从而避免无端的妄自尊大。向来喜欢看热闹,于是抽空翻了这篇文章为论战双方添油加醋。原文作者为RobertMonaghan,原文标题为“带个人见解的中幅单反简史”(An Opinionated Short History of the MediumFormat SLR)。




现代中幅单反相机(Medium Format Single Lens Reflex,MFSLR)的许多特点都源于上个世纪初它们的祖先——干版相机。那些相机使用的玻璃干版的尺寸是由英格兰民居玻璃窗的大小(约6×8英寸)决定的。采用1/4面积(约3×4英寸)的1/4干版相机很自然地成了便于携带和操作的相机(如GraflexD)。最初,摄影者是自己将火棉胶银乳剂涂布到这些玻璃板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尺寸的预涂乳剂玻璃板被商品化并广泛销售,乔治·伊斯曼(GeorgeEastman)开始是在厨房涂制这样的干版,后来才开创了卷装胶片(Roll-film)产业(即伊斯曼·柯达公司)。

Graflex D

    当卷装胶片商品化后,那些老式相机自然也就采用卷装胶片后背(roll-filmback)。这种后背设计因为经济和便利的原因一直沿用至今。最早使用卷装胶片的中幅单反相机包括Pilot 6和PilotSuper、Primerflex等。Primerflex是个过渡机型,它既可用干版,也可用卷装胶片。有资料显示,哈苏(Hasselblad)原始机型的灵感就是源于可更换镜头的Primerflex。

 

左为Pilot 6,右Pilot Super

   早期的柯达卷装胶片相机和其竞争产品(包括一系列盒式和折叠式相机)是相机收藏爱好者的兴趣所在,双反相机(Twin LensReflex,TRL)的历史也超出了本文的范围,但应该强调的是,正是双反相机如禄莱弗莱(Rolleiflex)建立了120胶卷6x6图像的标准,这对后来的单反相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一些MFSLR设计者尤其是哈苏,还顺其自然地利用了卡尔·蔡斯公司的设计才华和名望优势,最初用于双反相机的75-80mm镜头也稍加修改就用到了单反相机,所以,许多中幅单反镜头都是受惠于早期光学设计师和那个时期双反相机镜头的设计。和双反相机相比,单反相机克服了视差,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更便宜(因为只需一个镜头,而双反相机需要两个镜头)。

Reflex Korelle 正面

Reflex Korelle 背面

    单反相机Reflex Korelle通过简单的螺口接配一系列可更换镜头,80/2.8Xenar和Tessar镜头设计由此开始,成为今天的中幅单反相机设计的另一个始祖。ReflexKorelle于1936年发布,但很快在1938年被Reflex KorelleII取代,后者的特点是快门速度可慢至2秒(最高速为1/500秒)。不幸的是,由于镜头卡口的限制,这些早期单反相机很难制作广角镜头,所以后来的MasterKorelle改用了口径较大的插刀型卡口,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更换镜头的三角形Beier-Flex中幅单反相机(图4)还保留了ReflexKorelle的特点。

Beier-Flex 正面

Beier-Flex 背面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使用卷装胶片的VPExakta系列问世(1934年),共有A、B、C和Junior四个型号,这些相机使用127胶卷,第一次采用过片杆过片,但过片方向是反向(从右向左)。A、B、C型VP Exakta通过螺口更换镜头,并有螺旋聚焦机构,而Junior型只有一个固定镜头。和ReflexKorelle一样,VP Exakta也因卡口限制难以生产广角镜头。

VP Exakta

    某些B型VP Exakta被称为“夜莺Exakta”(NightExakta),因为它的卡口口径被扩大到能够使用广角镜头,对于早期中幅单反而言,“夜莺”配备了令人惊奇的高速标头,包括蔡斯Biotar80/2和Dallmeyer 80/1.9。后出的C型VPExakta同时提供干版后背和卷装胶片后背,这种支持多种片幅和后背的理念正是今天可更换后背中幅单反强大灵活性的核心。

   VP Exakta的后继者是众所周知的Exakta 66,包括二战前的三角形版本和战后的盒形版本。不同于VPExakta使用如今已绝迹的127胶片,这些机型均采用120胶片。Exakta66带动了一系列中幅单反相机问世,包括今天仍能看到的潘太康6(Pentacon 6)和基辅60(Kiev 60)。
1948年哈苏1600F发布,它通过新途径增强了中幅单反相机的灵活性。哈苏1600F是模块化的,除可更换镜头,它还能更换后背和取景器,这就意味着它可以满足摄影师的一些特殊要求。

   哈苏1600F使用纵走焦平面快门,最高速为1/1600秒,这就是这个型号被称为1600的原因,F则是指焦平面快门(Focal PlaneShutter)。最初的哈苏镜头卡口是手控光圈的螺口,没有自动光圈收缩机制,标头是天塞(Tessar)或Kodak Ektar80/2.8。其他镜头仅限于Distagon 60/5.6、Sonnar 135/3.5和Sonnar250/5.6。也有第三方厂商为哈苏1600F和后来的1000F提供镜头,比如廉价的Fujita 66 SLR52/3.5螺口广角就很适合哈苏1000/1600F。哈苏的闪光同步是极慢的1/25秒,提供可拍摄12张和16张的后背,但这些后背不能用于后来的C型机身,1600F大约只生产了3627台。

哈苏 1000F

   哈苏1000F发布于1952年,最高快门速度为更低的1/1000秒,但这个简化设计改善了整机的可靠性能。1000F一共生产了10400台。哈苏1000F被广泛拷贝,最成功的变种是日本Zenza勃朗尼卡(ZenzaBronica)系列(Z型、Deluxe型和S型)。基辅88也是哈苏早期焦平面快门单反相机的拷贝,基辅88的细纹螺口镜头仍可接到老式的哈苏1000F/1600F,也说明了它的设计起源,基辅88现在仍在生产销售。

   四十年以前,哈苏发布了500C机型(和后来的500CM),它已经成了最经典的中幅单反相机。1957年发布的500C采用了Compur镜间叶片快门,最高快门速度为1/500秒,这也是500C中“500”的含义。不同于焦平面快门,镜间叶片快门(Leafshutter)提供了独特的全程闪光同步。不过,每个镜头都包含叶片快门也导致镜头造价提高,而且,不同镜头快门速度也会有一定差异。插刀式卡口提供自动光圈收缩功能。500C的快门击发后反光镜不自动复位,只有将胶片卷到下一张时才复位至取景状态。它的标头是Planar80/2.8,这个设计一直升级、延续到今天,仍然流行。高素质的蔡斯镜头为哈苏新机型的市场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携高素质的光学表现和独特闪光同步的优势,哈苏500C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迅速成为主流6×6单反相机。日本竞争对手勃朗尼卡S型和C型虽然有尼康的光学素质和哈苏1000F机身设计,但却是焦平面快门。Kalimar 660、Praktisix II和OptikaProfessional也都是焦平面快门。Pracktisix单反相机是一个放大的35mm单反相机。OptikaProfessional采用的是强调手动操作的皮腔和镜头板设计和一系列奇怪的胶片后背。Kalimer 660没有可更换后背(类似于Kowa6),它是Fujita 66和Kalimar Reflex单反系列的最后机型。

Rittreck 66

Norita 66

    Rittreck 66是由尼康大F35mm相机设计师设计的一款优秀的焦平面快门6x6单反相机,因为缺乏资本支持而失败。后来它的配件厂家Narita获准加工,并冠以Norita66出售(图7)。但在挑剔的美国市场上缺乏积极进取的市场支持资源,终版Warner66做了最后一搏但还是失败了。基于蔡斯原型的一系列镜头曾在Photokina露面,但从未量产过,为这个35mm单反放大机型制作的镜头具有一流的光学表现,但今天已经很难找到了。

   只有勃朗尼卡S型提供可更换后背,但售价($479)非常接近哈苏($615,1965年)。勃朗尼卡的闪光同步只有1/50秒,没法和哈苏500C镜间叶片快门的1/500秒闪光同步相抗衡。另外,哈苏在美国市场还有优秀和稳定的市场支持体系,这个支持体系对其最终的成功起了重大作用。
这个时期哈苏还发布了SuperwideHasselblad机型,尽管早期型号只生产了2000台。它不是一款单反相机,靠光学测距或毛玻璃机背聚焦。它的镜头最初是蔡斯Biogon38/4.5,机身卡口是为这个镜头定做的,所以不能更换镜头,这个镜头为中片幅提供90度广角拍摄能力。哈苏还生产第一个马达驱动的中幅单反相机——500EL,它的后继者500ELM就是著名的“阿波罗登月相机”(Apollo moon camera)。

   在超广角镜头上,竞争对手如勃朗尼卡再一次无法抗衡哈苏,直到采用反远距焦点(Retrofocus)设计的40mmNikkor的发布才算赶上。当然,早期的Z型和Deluxe型勃朗尼卡采用过下翻反光镜来适应50/3.5Nikkor广角镜头。因为早期的50mm广角镜头要往机身后伸许多,以至根本不能用传统的上翻反光镜,这导致了非常复杂的机身设计方案,因为下翻反光镜必须要有第二快门来阻断上面的腰平取景器的光线,而别的相机都是反光镜上翻同时阻断取景器光线。下翻反光镜方法提高了相机的复杂程度,降低了稳定性,但相比上翻反光镜相机而言,也为光学设计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因为镜头可以后伸更多,极大地简化了广角镜头的设计。

   此外,勃朗尼卡选择了机身聚焦和光圈调节方式,这进一步简化镜头的造价,因为镜头可以省缺聚焦装置。它的卡口也可做得更大,以满足长距望远镜头和独特的镜间叶片快门105mm Nikkor镜头,这支镜头可以全程闪光同步,以抗衡哈苏500C,但仅限于这支人像镜头。

   和35mm单反相比,中幅单反的最近聚焦距离都非常有限,勃朗尼卡镜头去除聚焦装置,使得采用移轴皮腔镜头成为可能,从而实现无穷远到微距都能聚焦,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勃朗尼卡镜头产品线上没有微距镜的原因,因为实际上每个镜头只需配以皮腔都可以用于微距摄影,而且,移轴也意味着勃朗尼卡可以改变微距拍摄的焦平面。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勃朗尼卡是哈苏的主要竞争对手,我在别的文章曾说过,美国市场销售商和广告战的几次变故导致了勃朗尼卡在美国残酷的中幅单反市场的衰败,后来Zenza Bronica放弃了6×6片幅S/S2/EC产品线,改而全力关注ETR645的生产,简言之,勃朗尼卡另辟蹊径,任由哈苏成为6x6单反的霸主。

    勃朗尼卡6×6S2/EC的Nikkor镜头价格低廉但表现优异,S2/EC还具有可更换后背和取景器的灵活性,但哈苏500C/CM一直保持着一个重要的关键优势——镜间叶片快门的全程闪光同步。这迫使其他焦平面中幅单反生产厂商也想法在他们的镜头产品线上增加一个或几个叶片快门镜头。通常,这个镜头都是人像镜头,如勃朗尼卡S2/EC的105mmNikkor。即使是今天,你也可以为焦平面快门的中幅机身如Pentax67买到叶片快门镜头。但是,仅有一两支昂贵的叶片快门镜头是没法满足摄影师对闪光同步灵活性的要求。

    后来的Kowa6和Kowa66成了哈苏的另一个竞争对手。一方面,Kowa镜头采用叶片快门,因此与哈苏的蔡斯镜头在这方面平分秋色。Kowa曾经是而且现在也是优秀光学设计和生产厂家,它生产许多高端特殊光学产品。Kowa 6/66能够而且也确实对蔡斯光学构成了威胁,它生产了一系列鱼眼镜头如19/4.5 Kowa6×6鱼眼。Kowa 6/66镜头还包含一系列广角和望远镜头,它独特的镜头卡口使得叶片快门镜头更易设计和生产。

    但是,Kowa问世时哈苏已经牢牢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而且,Kowa镜头的价格仅比蔡斯少一小点,最初的Kowa 6还是不可更换后背,后来Kowa 66有了个形状怪异的L形可更换后背,并保留了原来的镜头卡口兼容性和可更换取景器和棱镜。

   不幸的是,最初的kowa 6没有可更换胶片后背(而廉价的勃朗尼卡C却有),每一卷胶片不得不拍完才能装下一卷,缺乏灵活性限制了Kowa6。后来Kowa66虽然有了可更换后背,但还是没能在主流的哈苏市场间隙中取得成功。虽然Kowa单反相机被吹捧为“穷人的哈苏”,其实它的售价非常接近哈苏、蔡斯,这动摇了许多购买者。如果Kowa从一开始就拷贝哈苏机身和可更换后背的设计,结果可能会很不一样,但是,它没有。Kowa今天仍在生产高端特殊光学产品,但已经退出了中幅专业相机生产。

    Kowa 6和Kowa66仍然是拥有杰出镜头的优秀中幅单反相机,它仍保留着“穷人的哈苏”的称号,而且今天更是如此。Kowa叶片快门镜头价格一直稳定,但今天的哈苏镜头价格已经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三倍。对这个变化,许多摄影人认为现在蔡斯为哈苏制作的镜头价格提高了,这个高价带动了500C/CM的老蔡斯头价格也水涨船高,相比之下,二手Kowa镜头通常是哈苏相同的二手镜头的75%,这个价位是相对便宜的。你能以极低于哈苏的价格买到4只Kowa镜头外加1个Kowa6机身。相反,哈苏的价格已经高到哈苏不得不另外生产低价机身和镜头系列。

    如果你不能击败它,那就仿造它!前苏联和中国大陆就采用了这样的策略来仿制流行的哈苏相机。据称中国的哈苏500C/CM是江青要求生产的,一共只手工制作了约6个被报道为原型机的这种相机,但从未进入量产。

   前苏联在仿制哈苏时运气好些,最初的型号是“礼炮”(Salyut),在前苏联时代大量生产。“礼炮”后来成了泽尼特80,带80/2.8Industar镜头。当工厂搬迁到乌克兰后,又改名为基辅80。后来非常流行的基辅88系列至今仍在生产。不同于哈苏的中国克隆,苏联选择了更容易仿造的焦平面快门机型哈苏1600/1000F,它们的镜头到焦平面的距离是一样,甚至在刚开始连镜头卡口也基本是仿造1000F。不过,它放弃了哈苏的后背和镜头卡口,所以对哈苏用户而言,这些都是不可更换的
今天,基辅88的棱镜眼平取景器是哈苏用户最后一个能交换使用的大配件。也就是说,你只要花150美金就可以买个哈苏眼平取景器,大约节省了650美元以上。不过,你还得仔细检查,因为这个棱镜眼平取景器可能不支持哈苏的波拉后背和新机型。我倒希望将来基辅88和基辅60的镜头能重新设计以便装到焦平面快门哈苏和其它中幅相机上。[原作者注:在1999年4月,美国基辅公司发布了用于焦平面快门的哈苏2000的基辅88镜头,市面上也有用于玛米亚645的低价($35)转接环]

   基辅88机身和镜头的低廉价格吸引了一些中幅用户,据称美国进口的产品质量更好,比水货和前苏联时代的老产品问题更少。虽然镜头与日本和德国货相比素质要差些,但价格也低很多。比如,基辅88或基辅60/潘太康的新30/3.5Zodiac鱼眼(约250美元)只相当于蔡斯同等镜头价格的10%。你只需花少于其他品牌一机一镜的价格就可以买到新的基辅88一机四镜或五镜。基辅镜头常被指责眩光严重,实际它是基辅88机身内部的金属亮面造成的过失。

   最后一个哈苏的长期主要竞争对手是Praktisix、Exakta66、潘太康6和基辅60系列。它们基本都是35mm单反相机的放大版,使用焦平面快门,不能更换后背。镜头基本是高素质,体现了许多德国生产商如施耐德(Schneider)和蔡斯(包括东、西德实体)的水平。但在质量和可靠性上,这些相机机身一直不能发挥其镜头的潜力。甚至在今天,后苏联时代的基辅光学产品也被认为物有所值,但机身的质量对专业使用而言可靠性太差。同样,这些中幅相机为购买者提供了买到好镜头的机会,当然得冒机身不可靠的危险。你可能幸运买到好的,也可能买到不好的。与当前日本和西欧的光学产品价格相比,它们的价格看起来确实很有吸引力。

   这篇带有个人见解的简明历史诠释了中幅单反相机的早期历史。我强调了历史上非常有趣的一些中幅单反早期机型,如Exakta和ReflexKorelle。我对哈苏系列的描述部分地是想说明,为什么我相信哈苏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战胜了它的许多竞争对手后而成为主流中幅单反之一。哈苏得益于灵活的系统设计、高素质光学表现、镜间叶片快门(500C/CM)和始终强大的市场支持。哈苏避免了不成熟设计可能导致的危险,保护了数代专业中幅摄影师的投资并获得了他们对品牌的忠诚。

    我也试图提到了这一时期哈苏的竞争对手如勃朗尼卡和Kowa6x6的长处和短处。当七十年代中期勃朗尼卡从新颖的自动光圈机型EC/TL 6x6转到ETR(s)645生产时,哈苏就成了仅存的专业6×6中幅单反的主流供货商。哈苏的光学和设计——甚至昂贵的价格,一直没有遇到真正的挑战,直到禄莱发布极富创新的6×6中幅单反如Rollei SLX。

    说到这里,我们就回到了今天的中幅单反相机了。勃朗尼卡从ETR(s)645又以SQ回到了6×6市场(fotobug注,1980年),而且以GS-1进入流行的6x7单反市场。宾得(Pentax)也进入645市场(645N)与玛米亚645及勃朗尼卡ETR(s)抗争。胶片技术和冲印技术的改进扩展了645的潜能,使得尺寸稍小的645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Koni-Omega和玛米亚通过它们带有各种胶片后背的新闻相机(Press camera)使得6x7作为“理想片幅”(Idealformat)流行起来了。玛米亚还生产旁轴6×6 Mamiya 6(MF)和旁轴6×7 Mamiya7。富士也生产除6×6片幅以外的多种旁轴中幅相机,如宽幅的6×17旁轴。玛米亚RB67/RZ67单反系列给职业摄影师提供了6×7片幅。宾得仍然在生产价格低廉的焦平面快门6x7单反相机。同样地,因为胶片和光学设计的改善,这些6x7片幅相机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过去只有4×5大幅机背取景相机才能胜任的工作。

   哈苏已经放弃了辉煌数十年的500CM、500ELM、500SWC三部曲,现在哈苏阵营里有多种多样的6x6来满足职业中幅摄影师的需求,你可以继续留在那些改良的经典机型里,或继续玩焦平面快门机型,或玩新奇的Flex-and-arc机型。Flex-and-arc提供了一定的移轴性能,移轴功能此前只见于适配了皮腔的禄莱66和大幅机背取景相机。引人注目的是,哈苏和其他厂商已经开始努力发展廉价和入门级6x6 机型(如勃朗尼卡的SQ-B)。

   禄莱继续保持创新精神,将大量上市的35mm单反的一些最新技术(如自动聚焦)也用于中幅相机,它与韩国三星的合作可能在未来会带来更多的电子和光学创新。有迹象表明,没有35mm片幅局限性的中幅相机将再成市场热点。因为APS可满足低端35mm用户,而专业的35mm器材的价格已经达到中幅机系统的价格范围。有研究表明,中幅系统的价格已经和专业35mm器材持平,有的甚至更低,既然不得不花中幅的钱,为什么不直接拥有中幅?

   最后,我们可以想象到,中幅单反的兴趣渐浓和市场需求必然也会带动新的第三方镜头制造商和新的中幅相机制造商进入这个市场。第三方镜头将会极大地降低购买中幅系统的高额支出,先进的35mm新型相机技术将有助于刺激中幅机的技术革新,生产出廉价优质而且功能丰富的机型。

    总之,尽管有些荒谬,35mm专业器材的价格增长使得中幅单反相机的前景更加光明,但也很合理,因为正是原始的中幅单反的设计为今天的35mm提供了基础。融会新型胶片、微处理器和当今35mm电子相机优质廉价的制作技术,中片幅摄影有可能重新激活。

    过去的历史只是未来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