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5:42

   佛家有所谓“贪、嗔、痴”三念,­所谓贪,则是对于喜好的过分追求;所谓嗔,则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所谓痴,则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而我唯独不懂痴,又怎么会没有贪和嗔呢。­

­

   我认为世事也许是这样,就像你自认为参透了某物,其实你没参透可是你又不知道,那岂不是你自以为懂实则不懂么,而若是你知道你没参透此物,那就是你知道你不懂了,那你不是比那个蒙在鼓里自以为懂得人要懂呢?­

­

    以为凡事当忍则忍,切勿以我天生此不忍之性为借口而放弃了忍念,忍和宽容的区别在于哪里,忍更难办到,而实质上宽容带有一点点先天的性格在里面,而忍则完全是后天修来的。若是总以怨恨解决怨恨,那何时是终止呢。若一时间我们达不到忍字的境界,时常找一些自己性格上的弱点来使自己达到此目的,比如我自尊心,虚荣心,好胜心很强,遇事当然不会忍让,那我就想想此时我若是忍让,那则是比对手高了一个境界,当我想到这里而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那么忍让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当然这种是比较低级的做法。­

­

    无我,我参之甚少,唯独一点,又不知对错,关于无我,我看到过一则故事,说是从前有一个人,奉命到很远的地方去,一天晚上,一个人住在一间空房子里。半夜时分,有一个鬼扛着一个死人来,把死人放在他面前。后面又来了一个鬼,追来怒骂前面来的那个鬼说:“这个死人是我的,你为什么把他扛来?”说着两个鬼各抓住死人的一只手争夺。前面来的鬼说:“这里有个人,你可以问他,看这死人是谁扛来的?”这个人想:“这两个鬼力气很大,我如果照实说也是一死,如果胡说也免不了一死,两者都是一死,我何必说谎呢?”就说道:“是前面来的那鬼扛来的。”后来的鬼听了大怒,便抓住那人的手臂拔了下来,扔在地上。前面来的鬼就拿死人的一只手臂给他补上了。就这样,他的两只脚、头、腿都被鬼拔了出来,又用死人的身体给他安上,和原来的一样。于是,这两个鬼一起把换下来的人身共同吃完了,擦擦嘴走了。 ­

­

   那个人想道“我父母生养我的身子,眼见被两个鬼吃尽了,现在我这个身子全是别人身上的肉,我现在是有身子哩,还是没有身子哩?如果说有,可全是别人的身子;如果说没有吧,现在又有一个身子在这里。”想来想去,越想心里越糊涂,就好像发疯一样。第二天早晨,寻路而行,到了前面一个国家,见到有佛塔和许多僧侣,他不问别的事情,只问自己的身体是有是无。­

­

       许多和尚问道:“你是什么人?”­

­

       这个人回答道:“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人不是人。”于是就向众僧把遇到的事情说了一遍。­

­

       众僧说:“这人自己知道无我,可以很容易地得道了。”­

­

     所以我认为无我是不是思想有我,物体无我,而肉体非我事实上不是无我,但是若思想上达到了无我,那肉体还重要么,就像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万事本是由心生,这不是唯心主义,而是仔细想想,恶和善一纸之差,难道是天生的么,墨子说:人之初,性本恶。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但实则,人之初,性本空,善恶皆由心生。本来饭菜是馊的,而你心里想着它是好的,吃了就不会生病么,其实不是这个道理。若真正的信佛之人,能有所体会,诚与不诚全在你自己的心里,面上的东西不是重要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才是真实的,若是目的性太强的去拜佛那么佛祖是否会真的保佑你呢?若是毫无目的地去拜佛,那你算是真正的拜佛了,为了拜佛而拜佛,还达不到这境界,因为佛以慈悲为怀,而我们又有几分诚心,所以受佛保佑也是正常的。我们常说心中有佛,何为心中有佛,是时时刻刻想着佛祖么,不是这样做的,心中有佛,关键在于你明白佛理,一心向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心中有佛应是明白自己所吾到的佛理,再用佛理约束自己,升华自己的人格,乃至改变自己的人生,万事从善。不是喝酒吃肉即心中无佛,万事在于心,心里怎么想的,只有佛祖和你知道,若是懂得杀生屠戮是恶行又改变不了,那么就多做行善积德之事,你若无坏心,不做坏事,那就全当是渡了那些做坏事的人吧。­

­

    所谓境界,一层一层,你的境界若是因为你的悟性、你参透的佛理而升了一层,那么这是很好的,而这一层一层是无数的,何时参的透参的完,没有了结。因为你认为了结了,其实根本就没有参透,就像是我们改造出了地球,自以为很了不起,其实我们要造完整个宇宙才得圆满。­

    茶淡食粗,穿肠皆污浊,尊贵财富,本是身外之物,孤单寂寞,热闹非凡,其实若是心空则处境也是空,悟空,空字不难悟,难得,得到难行。­

­

    情,无情者无,有情者非善情,善情者非多情,多情者非有情。我不善于情,可我有情。佛理云四大皆空,我们若达不到境界,那就把心放诚。

­

    当今之世,很多人只执着于眼前的一部份,就忘情地彼此争夺。宝物归无常,善法增智慧;世间物破坏,善法常坚固。外人可以夺走你的物,夺不走你的心,若是善心被夺走了,那它本身不属于你,若心存善念,则是夺不走的。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虽说我们不可心起贪念,但是不要误会成行万事皆一板一眼、无自我,我认为在不违背原则的问题上应当坚持自己的想法,失去自我不是无我,没有想法也不是空,世界是黑暗的,在此中能洞察的人少;如鸟能脱出罗网,飞行到天空的少。宁为堤口蝼蚁,不做笼中金雀,只是达不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