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建设的思考(节选)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6:59:45
近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已逐步放开,商业银行在利率定价决策方面具有越来越大的自主权。同时,由于对客户资源的争夺,金融机构之间的贷款价格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贷款利率定价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商业银行中逐步完善贷款定价管理机制,就必须认真审视现有的贷款定价机制距离利率市场化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体系不健全、操作程序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适应,根据这些差距笔者提出以下方案来建立和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明确定价目标  坚持定价原则

  商业银行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在当前形势下做好贷款利率定价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贷款利率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尽快适应利率管理工作从行政化管理到市场化管理的体制转变,明确贷款定价工作目标,将思想尽快统一到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管理机制上来,对定价工作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立足实际,仔细分析,加强调查,认真研究,创造性地寻找解决措施,切实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贷款定价模式,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经营效益,确保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工作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同时,在贷款定价过程中,应着重考虑贷款对象(企业或项目)的具体风险及给银行带来的相关效益的综合影响,主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原则,一是风险与收益对称原则。贷款利率浮动定价要以效益为中心,利率浮动标准的确定应与提供贷款所付出的成本、承担的风险和预期资本回报相匹配,风险越大贷款上浮幅度越大。二是扩大市场份额原则。在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在信贷市场上不断扩大其市场份额。同时,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也必须建立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贷款价格的确定应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三是利润最大化原则。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始终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传统的主营业务,存贷利差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在进行贷款定价时,首先必须确保贷款收益足以弥补资金成本和各项费用,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四是维护银行形象原则,在贷款定价中,应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货币政策、利率政策的要求,不能利用贷款价格搞恶性竞争,破坏金融秩序的稳定,损害整体社会利益。

健全定价机制  完善定价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贷款利率定价管理机制是做好贷款定价管理工作的基础。商业银行应在效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指导下,从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和分级授权体制三个方面着手,建立完善先进合理的定价管理机制和科学有效的定价方法,切实提高定价能力和定价管理水平,在不断完善技术支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统一的贷款利率定价体系。一是要在内部建立起科学的分级授权机制。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在商业银行内部成立专门的贷款利率浮动定价管理委员会,制定统一利率浮动标准,规范各级定价审批权限,整合改善授信审批决策程序,搞好检查监督,防止个别管理者和经办者利用职权给予客户乱定利率水平或计息方式,酿成道德风险。二是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风险评级体系。在定价过程中,必须贯彻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坚持防范风险在先,因此需要考虑不同客户的违约风险。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级体系,以统一的风险量化标准,对所有授信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合理进行风险量化。力求通过风险评级体系,在受理每笔贷款申请时,能够全面分析借款人的资产负债情况、经营情况、行业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及主要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等,对该笔贷款的风险状况做出全面评估,从而有效地确定贷款利率,更好地覆盖风险溢价。三是建立科学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综合效益是贷款定价的核心。因此,在贷款定价过程中,应通过建立效益评级模型,综合考虑一个客户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收益,除了要考虑客户的信用风险大小,贷款期限的长短即利率风险大小外,还应考虑派生业务带来的收益,以及商业银行的筹集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分摊等问题,以确定客户和产品的基准价格,保证每个客户能对银行实际收益有所贡献,为做好贷款利率定价奠定良好的基础。

搞好客户细分  实行差别定价

  随着金融机构对客户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利率市场化使贷款利率成为贷款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定价过高会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失去市场,定价过低可能使竞争到的贷款业务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亏损。因此,贷款利率定价工作应在保证综合收益的基础上,服务于客户发展战略。在贷款定价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在搞好信用风险评级、综合效益评价的基础上,细分各类客户群体,并围绕本行的每部分客户群体发展战略,按照“综合权衡、互惠互利、区别对待”的原则,推行客户差别定价,选择合适的定价模式(如成本加总模式、基准利率加点模式、成本收益模式等),实施灵活规范的定价策略,对不同规模和信用等级的客户,按照贷款成本和综合收益大小采用不同的贷款价格,达到“一类一策,一户一策”。总体来看,应当对资质较好、综合回报率高的优良客户收取相对较低的贷款价格,而对于具有一定风险度的客户,一般要额外收取一定的风险溢价。一是对信用良好、综合回报率高的地方重点企业等,在定价过程中,应在风险评级、综合效益评测的基础上,扩大对这些优良客户的利率优惠空间,通过直接给予优惠利率,取得规模优势,以银企双方利益互补来稳固双方的合作关系,提高这些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带动其它相关产品的综合回报效益。二是对产品有市场,信誉度高,经营效益好,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的客户,应权衡利弊,着眼于与其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小幅上浮贷款利率,着重提高银行综合收益。三是对于生产经营比较正常,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一般的客户,银行应在资金供求关系向自己倾斜的形势下,占据主动,提高利率,以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四是对发展潜力较大、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把为其提供综合服务当作进行融资的先决条件,适当调高贷款利率,不但可获得较高的贷款收益,还可达到以点带面,实现关联效益的目的。五是对部分社会认知度低的中小企业,在贷款利率定价过程中,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必须充分考虑其贷款管理成本,及能够完全覆盖风险溢价。

搞好监测分析  提高人员素质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在利率市场化及在错综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加强利率走势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信息,是做好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一方面,要建立贷款利率分析监测机制,运用现代化的科技网络手段,建立贷款利率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搜集贷款利率定价管理信息,利用专业人员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对比及分析,并运用区域内网络系统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共享,有效缩减信息采集成本,建立一个完整、科学、客观的贷款利率定价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基于客户价值评价平台的贷款定价监控机制,对贷款定价的合理性与效益性进行监测与评价,加强对利率风险的控制,定期形成监测报告,对已经形成的总体利率风险进行预警提示,力求在系统内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快速反应机制。同时,加强利率定价工作的前瞻性研究,及时把握利率定价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充分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实际工作,保障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对专业定价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通过运用多种方式的培训,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定价管理人员的业务综合素质和定价能力,确保业务人员不仅熟悉国内外市场,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反应能力,还要掌握各种先进的管理办法,熟练运用各类市场工具,做到能够及时分析把握企业综合情况,准确做好利率定价工作,为贷款利率定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