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与地方融资平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10:33

宏观调控与地方融资平台

2010-07-07 21:48:35

浏览 920 次 | 评论 1 条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问题最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中央政府也在加强有关的监管工作,根据20100603日中华工商时报,地方债务在短短几个月内,已经从4万亿飙升到7万亿。据有关专家分析,高达7万亿甚至更多的地方债务,可能会拖垮中国经济刚刚复苏的脚步。以各种变相形式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形式发行的地方债没有纳入到地方预算,举债资金使用的预算约束不到位,透明度和规范性都不足,都容易酿成风险。

在我们的四万亿救市的举措需要大量地方政府的配套投资的背景下,2010年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的飞速发展,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也在急剧膨胀。来自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到去年5月末,全国各省、区、直辖市合计设立8221家投融资平台公司,其中县级平台高达4907家。而从地方平台公司贷款债务与地方政府财力对比看,债务率为97.8%,部分城市平台公司贷款债务率超过200%2009年,中国国债余额大约为6.2万亿元,外债余额为3868亿美元,合计相当于2009GDP26%,按照国际标准,尚在安全范围之内。但是,近一年来积聚膨胀的地方政府债务,也会成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最大的风险因素之一。因为计算了地方政府的债务,中国的政府总债务就可以超过GDP50%

央行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095月末地方政府的3800多家投融资平台总资产近9万亿元,负债升至5.26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约为60%5.26万亿元的负债相当于去年全国GDP15.7%,全国财政收入的76.8%,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161.35%。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进一步显示,2009年净新增负债约3万亿元,预计2010年和2011年后续贷款约为2万至3万亿元,2011年底约达到10万亿元。也就是说,很多地方政府的负债额将远远超过本级财政收入,会面临巨大风险。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疯长得不到控制,将来还会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对于这样的债务增长背后的动力就是拆迁费用的不断高涨,拆迁费用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土地价格的增长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得不到控制。

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似乎让房地产的价格增长给地方政府更多的土地财政收益会大大改善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然而这样的思维是简单和直线条的,地方政府债务更大的风险恰恰来自于房地产的暴涨!因为在国家投资4万亿和09年的房地产暴涨以后,地方政府储备的土地明显不足,北京市区好位置的土地已经不足,要获得土地在严格保护耕地的情况下只有拆迁,房地产的价格暴涨使得拆迁成本更快的增加,政府难以获得新的土地准备,土地是卖出去一幅少一幅,09年为了平抑房价又大量的增加了土地供给,而政府储备的土地不足更推动了房价上涨的预期,导致各地土地财政陷于困境,就如海南,不要看房价涨破天,但是政府手中没有多少地了没有得到涨价的利益来支撑政府后续需要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更进一步的是我们的拆迁费用暴涨,使得政府投资基建的建设成本更加提高,政府原来的投资预算已经不足,为了不让项目下马造成投资半拉子工程产生巨大损失,为此地方政府的负债还要持续暴涨!在深入地看我们还可以发现政府抵押给银行的资产,主要是待开发的土地,这些资产基本上是按照毛地价值计算的,也就是还没有进行拆迁的土地,在拆迁费用暴增的情况下,毛地价格减去拆迁等费用后的净地价格大幅度的降低,造成银行的抵押物价值减值,直接造成金融风险,同时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手中的未抵押土地的净值也大幅度的降低,造成政府后续融资能力枯竭,这样的局面将把中国地方经济逼入绝境并且带来巨大的银行金融风险!所以在我们上述统计的政府债务所占GDP高额比例之外,在房地产价格暴涨的情况下更有一个隐性的黑洞!

而地方融资平台的主要运转方式是以大片的土地抵押给银行,取得款项进行土地的一级开发,这些土地是没有拆迁的土地,政府的投资基础配套建设使得土地增值,政府转让土地以后取得的增值再归还银行的贷款,完成一个资金和建设的循环,但是在政府将要投资以后,市场立即进行了透支,房价暴涨拆迁费更涨,这样的政府土地投入所产生的价值增长无法收回,全部被拆迁费用的高涨所吞噬,造成政府融资平台的运转失灵,因此这样的房价突然涨价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和积极财政拉动经济的影响就从风险进一步的扩大到运转受阻,直接威胁经济和政府政治稳定,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调控是同时伴随着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整顿的,而本轮拆迁顺利完成再一次让地方融资平台运转正常,就是本次宏观调控的最大的胜利,调控的目的就基本实现了,而房价如果下降过多导致地方融资平台所开发的土地无法顺利转让,地方政府的融资无法顺利地收回,一样是对于中国经济运转的重大威胁和政府的重大压力,政府进行调控是为了让经济运转更好这样的基本目标是一成不变的,看清楚目标看清楚问题,自然也就知道了政府调控的方向、程度和节奏了。

2010617日,国土部召开了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新闻通气会。在新闻通气会上,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表示:“从8月份开始,国土部将集体约谈违法用地严重城市的主要负责人,9月份启动地方一把手问责制。” 在此之前国土部部长徐绍史13日主持召开部长办公会,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此前,国土部、监察部联合清查整改4万亿投资违规用地的项目,查出国家级和省级的项目共有807宗,涉及土地面积21.96万亩,占比35.86%。用徐绍史的话说,31个省区市均存在“未报即用”违法用地,单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就占四成左右。4万亿投资项目所需要的土地肯定不在少数,此前有报道称需要120万亩。据悉,4万亿投资项目的用地要求是“城市闲置用地,不占耕地指标”。“有这么多的项目要落地,这对18亿亩耕地红线造成很大压力。”在2008年底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土部副部长鹿心社这样说。随后,国土部出台“4万亿投资项目”的用地新举措——《国土资源部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和监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在执行中央投资项目用地时,国土部要求要尽量选择废旧厂房、破产国有企业土地,而国土部和财政部为此专门出台鼓励措施(见华夏时报报道《四万亿违规用地秋后算账 9月问责地方一把手》)。但是被利用的旧厂房和破产央企也是要新的土地安置啊,这背后实际上就是要求地方政府从拆迁要土地!从上述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的大规模建设所需要的土地拆迁有多少,在没有调控以前拆迁费用暴涨,地方政府能够做的就是违法占地回避拆迁,在我们的调控下拆迁费用得到控制,我们对于违法用地的审查才有条件开始,否则你查地方的违规的实际结果就是让你的4万亿投资要不搁浅要不费用暴涨,调控前在经济上没有后续手段和普遍违反的情况下,你所能够做的就是和稀泥。

无论房地产有没有泡沫,有没有成本的支撑,任何有过经营经验的人都知道资金链和现金流的重要,对于中国特色的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的资金出现问题,所影响的可不仅仅是经济,更是社会和政治问题,这样的风险是与政局的稳定紧密挂钩的。依据中新网北京623日电 (记者 周兆军 张蔚然) 中国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从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的比率看,省、市本级和西部地区债务风险较为集中,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从偿债资金来源看,2009年这些地区通过举借新债偿还债务本息2745.46亿元,占其全部还本付息额的47.97%,财政资金偿债能力不足。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较大,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性债务平均占一半以上。审计调查的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政府性债务余额合计2.79万亿元。其中:2009年以前形成的债务余额为1.75万亿元,占62.72%;当年新增1.04万亿元,占37.28%。这些负债以政府在金融危机后为拉动经济开放地方政府举债以来形成的为主,是金融危机下积极财政政策的必然结果,但是这些地方政府的负债不像美国可以通过货币发行向全世界输出通胀。可是如果政府不进行这样的负债拉动经济,在世界各国都大规模财政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就会是金融危机中最悲惨的国家,这是全球化国与国的国际竞争的结果,中国的这些财政负债投入都是土地,回收当然也是以土地最为合理,如果是税收来偿还,可以想见的就是税收需要成倍增长,已中国本来就领先全球的名义税率和不低的实际税率,在经济危机下还要税收加倍,中国经济还有活路吗?所以保障土地财政和地方融资平台的正常运转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欧洲债务危机以来这样的需求就更加重要。

而对于有一点金融常识的人就都知道,资金链的断链和挤兑,是远远比泡沫更要命的事情。所以在房地产暴涨与中国的政局稳定就密切相关,在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下,这样的调控就形成了合力,大家可以看到的就是本次政府的调控地方配合的力度大大超过以往,在金融压力下之急切也大大得超过了以往!更要注意到的就是在我们调控的同时,中央整顿和监管地方融资平台的步骤同时开始了。把地方融资平台纳入中央的管控轨道,也是控制地方经济风险、金融风险和加强中央经济权威的重要步骤。

在我们的调控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房地产价格没有降低,但是拆迁却比以前进展顺利多了,公开的拆迁成本没有增加,但是钉子户的胃口大大不一样了,钉子户的所得和拆迁的隐性成本是极大的,而在房地产暴涨的背景甚至预期下,拆迁费用的上涨是远远超过房价的,就如几年来北京东城的房价从1万涨到5万,但是拆迁费用却从12万涨到了十多万二十多万,房价涨五倍而拆迁费用涨十多倍!我们调控的成功在于控制了拆迁费用的不合理上涨,只要拆迁的费用不涨,就从源头控制了房地产涨价的成本支撑和涨价动力。

在我们调控的预期下,各个拆迁钉子户的胃口大大降低,大量开发商说要破产不干了以后,甚至有钉子户主动叫嚷着要按照当时的承诺拆迁,不拆迁他们不公平,原来盼望拆迁但是有要说自己不走以期得到高额补偿的人群也回到了本来面目,到处为能够拆迁自己而活动,从媒体的报道上和网络舆论上野蛮拆迁的指责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于北京某一户占路钉子户的指责,而该钉子户的说法也不是死活不搬变成了没有人找他协商拆迁,就其占据城市干道多年的行为,修路时其他所有人都搬迁了,怎么可能没有人找他拆迁(见报道《北京最牛钉子户扎闹市数年》)?更进一步我们的拆迁法规的制定也到了加速定案的阶段。而我们的调控政策限制贷款买房、外地人买房和新购住房,使得所有的新房供给向被拆迁人群倾斜,保障当前的拆迁顺利的政策取向是明显的。这样一来使得政府的土地储备重新增加,土地财产可以继续,同时政府四万亿的财政扩张拉动的拆迁得以顺利进行不会造成这些项目的投资金额暴涨,这样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的财务状况极大改善金融风险也降低了,这就是本轮调控的根本所在,不论外部的决策过程怎样,内部的经济客观规律会让你的认识和决策回到这样的轨道上来,等到这一轮拆迁完成政府又储备大量土地以后,肯定会是一个另外的政策局面,就如在08底的政策大翻转一样。

 

1上一篇 << VISA封杀银联背后的政治图谋:人民…      下一篇 >> 分析一下通过用电统计空置房的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