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地方融资平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06:56

2010-04-09 | 赵海均:客观看待地方融资平台

标签: 经济  金融  地方政府 

      大家都在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地方融资已经达到7.2万亿,其中有2-3万亿是2009年新增。据《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财政部欲出台条例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却遭到抵制。实际上,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以一种全面、发展、客观的观点去看待,对于事关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全局的地方政府融资问题,更应如此!

      近些年,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之所以与日俱增,与国家的宏观景气度和经济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前些天湖北省暴出12万亿的天量投资规划,紧接着重庆又推出了一万亿的投资计划,实际上,每个地方政府都有巨量的投资计划,只不过是碍于社会的质疑声没有爆出。

      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的主动力。国家财政收入中中央政府占据主要比例,有能力去做很多事情,而地方政府是“吃饭”财政,捉襟见肘,难有作为。然而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就必须首先搞好当地的基础建设,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况且投资基础设施又没有明显效益,招商引资又不可能。因此,这些年地方政府开始转向组建融资平台,加大从银行的融资。融资平台贷款实际是财政担保,银行没有多大顾虑,积极性较高,再加上2009年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所以2009年地方政府融资规模扩张较快是客观事实。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地方融资的平台?

      首先要从整个国家的金融形势来看。央行发布的2009年12月末金融统计数据报告说,2009年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体系平稳运行。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9.77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97万亿元,存贷差为20万亿。一方面银行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另一方面社会上有大量的富裕劳动力,而资金和劳动力的大量闲置是最大的浪费。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把资金放出来去做一些该做的事儿,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没有错,从整个金融业和国家的发展来看,目前的存贷款比率应该不存在大问题。

      当然,一个国家的投资主要与居民储蓄有关,2009年末居民的储蓄总额260772亿,之所以存款余额比较高,是因为贷存重复的结果,从整体上来说,只要长短期贷款比例合理,这个贷存比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还有上升的空间

      笔者曾经说过,中国的第一轮不良贷款由企业产生,新一轮将由政府产生。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银行储蓄的增多,银行加大了对企业的贷款,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上万亿的不良贷款。随着投资的增加和GDP的增长,整个社会经济向好的方向快速增长,而银行虽然有一定的不良贷款,但由于经济增长,银行的存款不断的增加,不但没有出现“水落石出”的危机,反而出现经济向好的局面。这种局面是消费和投资双重需求共同推拉的结果,投资起主要作用。

      近十年,国家投放了大量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出口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外汇储备持续增加超过两万亿美金,而外汇由国家持有,国家通过发行大量的货币来换回外汇,因此经济流通中的货币越来越多。但是,这样做很多人都认为会产生当年日本那样严重的泡沫。实际上,中国和日本不一样,由于日本的国内需求与中国国内的潜在需求有天大的差别,另一方面,在日本经济开始起飞时,日本政府将日元大幅贬值为380:1,随着经济向好又从1980年左右的380:1经过升值到1996年的87:1。由于日元与美元比价的巨大不合理性,使日本经济始终走不出货币泥潭,而中国不存在这种现象。中国GDP的增长空间还很大,因而对货币的需求量也很大。由于90年代汇率并轨人民币与美元最高在10:1,因此,正常情况下,中国永远都不会陷入和日本一样的货币泥潭。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特别是从本世纪初实施“抓大放小”的政策,银行的大量资金都给了国有企业和垄断企业,民营经济虽然说也有但数量有限,这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眼下虽然GDP增长很快,也只是企业数量之多堆积的结果,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仍然非常困难。现在企业的环境及负担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糟糕的时期。

      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又不愿意把资金闲置,便转而投向政府,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2009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而居民户贷款增加2.46万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7.14万亿元,实际上其中包括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约2-3万亿的贷款,政府性融资总额估计7万多亿,因此,如果新一轮不良贷款出现地方政府肯定有一定的“功劳”。

      从本质上来看,产生经济危机或者说金融危机的实质是债务结构出现问题。有些人手中有钱,而没有购买倾向,大量的人有购买欲望却没有钱。少数大中型企业、垄断企业和较好的民营企业有充裕的资金,而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发展资金。受利益的驱使和风险规避,金融资金又难以转到这些中小企业中间,而更多转到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若地方经济总量狭小,债务多有可能会出现债务危机,但这只是债务结构问题。从目前的现状来说,由地方融资平台或者说由政府来承担这些债务,可能会比一些中小企业更合理。因为政府通过这些投资可以改善基础设施,为当地的进一步发展改善环境,同时也能够增加更多的企业,扩大地方的经济总量,对以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关注这些债务没错,但更需要国家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能够转换债务结构,譬如说,经济平衡发展了,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了,中央财政的总量更大,已不需要再有更多的投资,就可以从全国的角度“取有余而补不足”就可以化解危机,这正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展现的机会。至于个别地方出现危机,这也正常,企业可以破产,地方政府为什么不可以破产,通过破产重组财务结构,进而达到优化、平衡发展。

      有两点很关键,第一,要从整个国家角度保持存贷款比例的合理性;第二,如果地方的融资平台很差,银行也不是傻瓜,不会向它倾斜更多的贷款,关键是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得到资金以后,要减少面子工程,特别是政府豪华的办公设施等,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但现在需要占用资金,将来还有更多的日常耗费和无效性消费。中国的实践表明,政府越是控什么就会乱什么。只要危机、泡沫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只要保证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不断调整促进债务结构趋向合理,危机就会远离我们,而经济则会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