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骨干教师提高班中学理科组--浏览帖子及回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35:18
在数学教学中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中。
2、通过研究,总结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课堂教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正确地赏识自己和他人,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健康的心理,促使学生快乐成长。
二、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在平时的教学中,从细微处入手,善于发现学生地优点,并放大他们地闪光点,运用激励性地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对运用的效果进行观察记录。
2、行动研究法,对比学生前后的变化,及时总结经验,对运用的效果进行筛选。
3、文献资料法,查阅现代教育理论,收集相关资料,指导研究的方向。
三、研究步骤
本课题从2006年12月开始至2007年12月结题,历时一年。
1、准备阶段:2006年11月至2006年12月,建立课题,查找相关的资料,学习有关的理论,设计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
(1)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及相关状况。
(2)从细微处入手,发掘学生的优点,他们的闪光点,经营他们的特长,观察其前后的变化。
(3)对激励性评价运用效果进行对比筛选。
3、结题阶段:2007年11月至200712月
收集、整理资料,总结经验,形成报告。
四、研究结果分析
1、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激励孩子给他们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我们应该坚信虽然每个学生都有缺点,当然也都有优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同时,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每个孩子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如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成绩由50分提高到55分再提高到60分,应该给予积极的表扬。
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                         时间06年12月
学习态度
主动积极
一般
不主动积极
备注
人数
15
17
8
共40人
比例
37.5%
42.5%
20%
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                         时间06年4月
学习态度
主动积极
一般
不主动积极
备注
人数
21
15
4
共40人
比例
52.5%
37.5%
10%
学生学习态度中主动积极的比例由37.5%上升到52.5%,说明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明显。
2、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激励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同时,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在课堂上要经常鼓励、赏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表扬的话语无处不在,承认孩子的差异,甚至欣赏差异,允许失败,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坚信孩子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
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深化“激励性评价”
班集体的活动是班级的生命。在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每次活动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增强热爱班集体的良好情感,或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把激励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或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4、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促进自我实现
马斯洛指出,任何人的会为教练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中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追求的是自己的工作获得成就与成绩,并因此而得到认可和赞许。埃里克森认为,在变得勤奋的阶段(即中学生阶段)能够得到教师的支持,并且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与赞许,则勤奋就会加强,进而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所以我们教师要抓住时机采取表扬、激励、竞争等措施,多给他们一些肯定和赏识。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学习困难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对中等的学生进行激励,对获得成功的学生进行挑战与竞争的教育,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学生互评的情境
社会是一个大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个体不是孤立的存在,他总是借助一定的系统与他人发生作用,建立一定的关系。就学生而言,他们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同伴,以父母、老师为代表的成人。良好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从学生的心理来说,他们都希望很快学会,得到他人的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是一成不变,时好时坏也是很正常的。教学中单靠教师“孤军奋战”去激励评价是不够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不断发现同伙们的闪亮点,让他们在学生互评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平时,我们还会发现,家长们聚在一起时,总爱把彼此的孩子作比较,也因此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如他人而感到难受,这也影响了对孩子的态度。教师要与家长沟通,形成家校合力,与家庭同步开展激励性评价,让家长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赏识孩子,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教师的态度要真诚。
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90%以上的学生希望获得老师的赞美,原因都是老师“真诚亲切、较关心”。从孩子的反应来看,孩子所期待的赞美要出自教师心底的、真诚而善意的爱。孩子的心是敏锐的,他可以从老师的声调、表情上感觉出老师的赞美、激励是否真心。如果孩子觉得来自老师的激励是虚情假意,那么对孩子的伤害将更大。因此在实施“激励性评价”时,要注意:(1)切不可用讽剌的语调。如一个平时表现不好的孩子突然做了一件好事时,老师忍不住脱口而出的话就是“哎哟!太阳简单从西边出来了“。这对孩子的打击有多大!(2)不可以漫不经心。在送给孩子激励卡时,要注意态度认真、诚恳,不能很随便地说:“××,今天给你一张激励卡”,并随手丢给他,这些都会给学生造成老师不尊重他的想法,那么其激励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7、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要适度,与批评相结合。
激励性评价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激励评价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激励评价”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品,单纯的激励评价将造成教育的灾难。学生总是不免要犯错的,教育中,如果我们对于缺点却轻描淡写甚至只字不提。长此以往,学生会无法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将来也很难接受批评意见,更无法面对挫折和失败。因此激励性评价并不排斥批评,建立在激励评价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完全能够被孩子所接受。如对于毁坏公私财物必须赔偿,值日不认真就该再来一次,做了有损集体利益的事就应该及时做一件好事来补偿,无故逃学、旷课、迟到必须反省改正,逞强霸道、欺负同学甚至造成人身伤害当然要承担后果,等等。只有让学生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尽可能把“坏事”变成“好事”,才能让他明辨是非。而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予以改正,有利于责任感的培养。如果一味“激励评价”而不敢批评、不敢惩罚,只会扭曲学生的认识,是对学生的不负责。
一年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对学生子既要赏识,也要批评,关键在于:激励要有度,批评要有方。激励评价为主,批评为辅。有时批评也可以成为一种激励,只要讲究艺术。在批评学生时,要含有肯定和鼓励的意思,要让他感到你批评他,正是因为对他满怀信心,对他有更高的希望,从而激起他奋发向上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