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纸化阅读”时代到来?--读书--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51:26
“无纸化阅读”时代到来?
2010年04月27日06:12  来源:人民网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子书阅读器销量已达到全球市场的20%。电子阅读器正在更新与延展着人们的阅读体验
在经典书籍由传统纸张向电子纸张的转换过程中,目前还存在一些纰漏、误写等情况
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期间,第七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已有两成半国民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而在电子阅读器方面,仅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子书阅读器销量已达到全球市场的20%。
有专家分析指出,持续推陈出新的电子阅读器正在改变书籍载体的方式,更新与延展着人们的阅读体验。
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读者通过互联网、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对信息的实时跟进、快餐消费、娱乐体验等均已不成问题,而对诸如专业书籍、经典书籍等所要求的深层次阅读,又该以何种技术推进?
从甲骨到电子纸
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进步的智慧,在一次次不断更新的载体中得以传递。长期从事历史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纪连海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将这样一种演变总结为四个阶段:
殷商时代,中国就有了刻在甲骨上的一段段卜辞。真正形成比较系统的文章,应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像人们熟悉的孔夫子整理的史书。那个时候的书籍是手写的,内容很精炼,载体主要是竹简、木简。
第二个阶段是造纸术发明以后写在纸上的书。在造纸术之前,人们形容一个人有学问,会说他“学富五车”,因为竹简很多、很重。而有了纸张以后,就方便了很多。
第三个阶段是印刷术出现后的纸版书。印刷术使得书的成本变得极为廉价,知识得到了更好、更广泛的传递。
第四个阶段,就是现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电子书。 “《二十五史》成百万卷,太多了,家里根本放不下纸版,但现在一本电子书就都有了。”纪连海说。
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电子纸技术,与纸质书相比,实现了海量存储、 轻巧灵活、随身携带,便于让读者搜集起自己的琐屑时间与长篇经典相伴。与电脑的液晶显示屏相比,它们独有的电子墨水显像技术更接近于传统纸张阅读带给人们的舒适感,无辐射、无背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使用电脑阅读长篇典籍的疲劳感。
阅读体验的延续与拓展
“在深度阅读时,我需要专门地方做批注,因为常常有阅读中一刹那间特有的感想,转瞬即逝,必须写下来。”纪连海看重批注过程对于深度阅读的构成。
诞生之初的电子阅读器由于只提供显示而无手写功能,使读者感受到读与写之间的屏障。今天,用户已经可以直接将批注清晰地书写在电子纸的纸页上,还可以随时对已撰写的注释进行修改与编辑。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邦江多年从事电子阅读器技术研发工作,他谈到了批注过程得以实现所需的两个技术手段,一是手写输入技术的实现,二是语言识别技术的发展。
“比如,最初的手写识别只能识别工整的字体,但现在已经可以识别连笔、潦草的字体;最初只能识别汉字,现在已经可以识别英文、意大利文、俄文、泰文等多种文字,不同语言文字的使用者都可以实现与书本的交流。”
此外,深度阅读的实现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讨论与切磋的过程。从古代的论道,到当今的沙龙,都是读者针对书籍中某一观点而展开的思想碰撞。
据介绍,电子阅读器的服务大多依托于庞大的内容数据库,读者从数据库中将内容下载到阅读器上进行阅读,因此,很多服务商便在内容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加入了网络交流功能的开发。
“我们做了一个‘汉王书城’,在下载的同时,大家都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发表自己的观点、推荐,形成一个阅读群体,共享一些阅读观念。”王邦江告诉记者,因为每个人的视角、经历不一样,对一件事情的理解不完全一样,网络社区的阅读交流,延伸了传统阅读时代给人带来思考、带来碰撞的体验。在国内颇具人气的豆瓣网上,网友不但可以自由发表有关书籍的评论,还可以搜索到别人的推荐。
随着无线上网技术的发展,电子阅读器提供商与无线网络运营商的融合在相当程度上提供了知识储备与更新方面的支持,为读者实现深层次阅读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互联网是活的,一旦有新的东西,更新、搜索、查找,它都可以做。我觉得这给人们知识获取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邦江分析说。
经典书籍需精确传承
人们看重深度阅读,很大程度因为阅读对象是传统的人文经典。在这些经典中,读者萃取着历史的精华,丰富着人生的阅历。
业内人士指出,电子阅读器利用自己的海量储存,容纳了一大批经典书籍。但在经典书籍由传统纸张向电子纸张的转换过程中,目前还存在一些纰漏、误写等情况。
“历史作品中有大量的人名、地名,如果有误写和纰漏,会给孩子带来很难改变的影响。”纪连海说,在关键时刻,真要用到一些材料的时候,他还是会回去翻原本的史稿。
传统的纸书向电子纸书转换时,有一个数据加工过程。该如何保证内容上的一致?据王邦江介绍,这需要专业的识别技术和精确的人工校对,“一本100多页的小说,基本上每天需要三个人的工作量,假如10万册的图书,相当于每天几十万人的工作量。但随着识别技术越来越成熟,这样的错误会越来越少。”
不仅如此,无纸化阅读所带来的低碳环保、与3G融合所带来的实时更新,以及新技术下对于传统阅读体验最大限度的保留与延展,使得优秀文化在得以便捷传播的同时,相关文化技术企业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服务的开发,以及产品价格在市场竞争中的进一步下降,新兴电子阅读技术将对书籍载体的演变与人们阅读生活的改进,带来更为有力的推动。”该业内人士这样说。
更多链接阅读请点击人民网传媒频道http://media.people.com.cn
手机看纪连海、王邦江访谈实录(链接视频)
观看方法:(限移动用户)
发送短信“A”至“10658028”,免费下载并安装条码识别软件后(不收GPRS流量费),打开软件,对准二维码拍摄或输入“719872”访问视频。
相关视频报道请看人民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