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数据屡被质疑背后的民意期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33:42
国家统计局网站24日刊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住户处处长王有捐的文章,对媒体近日广泛报道的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博士的文章作出回应。据报道,王小鲁和他的团队,经过调研后测算认为: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被统计遗漏的“隐性收入”高达9,26万亿元,占当年GDP30%多,其中5,4万元亿元是灰色收入。王有捐在文章中称:王小鲁博士课题组使用的调查和估算方法有值得商榷之处,自然估算结果有推高之嫌(《新华网》8月25日)。
与此相情况类似、人们记忆犹新的是,还有两组被非官方公布的数据,虽然在社会上反响很大,但同样遭到官方部门的质疑。这两组数据一是前不久被媒体热炒的6000多万套住房空置;一是关于“高干子女占超亿元富豪人数的91%”的消息,去年8月被有关部门宣布为虚假数据。
分析这类消息遭遇官方和有官方背景的署名文章质疑,发现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其一,同属于社会公众持续关注的焦点话题,如“灰色收入”、“住房空置”、“高干子女富豪”,看看这几个关键词,就足以说明该话题受公众关注的程度;
其二,同样是在没有公布官方数据的背景下,被各种媒体迅速传播,当舆论影响已经渗入社会不同阶层意识之后,官方部门才感到问题之严重,才采取公开质疑措施。对涉及社会焦点话题相关数据,非官方机构的数据信息发布,总是跑在官方的前面,官方只能被动“质疑”应对,难以在焦点话题数据发布方面取得主动权;
其三,质疑热点话题数据的力度不够,难以满足公众最基本逻辑思维需求。如“空置房”不是6000万套,那么,到底是多少?没有令人信服的数据;2008年王小鲁博士公布的灰色收入为5,4万亿元有被“推高”嫌疑,那么,官方的数据是多少?多少才真是?依据是什么?等等。一方面以官方身份质疑“虚假”数据,一方面又提供不出科学、真实的数据,而且还难以否认被遭遇质疑的社会现实的客观性。试想:此类“质疑”怎么能够得到公众的信服和认可?
透过社会焦点话题数据屡遭“质疑”这一现象,有关部门应当看到该现象背后的民意期待----即,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到今天的新形势下,我们官方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来满足公众的期待?如何在公布焦点话题数据方面占据主动权?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改变的一个传统思维方式是,对于所谓带有“负面”、“敏感”等社会效应的数据,一味回避、遮掩,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客观面对,向社会公众公布实情,才能体现党中央依法行政、公开透明的执政理念。
同时,对于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热点、焦点话题,普通公众从自己身边看的清清楚楚,整天耳濡目染;比如关于灰色收入,民间有谚曰:“金”桥、“银”路、“铜”房子,修路建桥房地产是利润最高的行业;在国家投资拉动背景下,“铁公基”投入基本是“三三制”:三分之一灰色支出、三分之一利润、三分之一用到工程上;权力寻租方面,相当部分官员工资有限,却房子好几套,子女在国外上学,与收入明显不符;房地产成为持续不断的焦点话题同样如此,房价再高,居然仍可热销,《第一财经日报》8月24日报道:200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2,1万亿元,2009年猛增到3,8万亿元,如果按照统计收入计算,扣除贷款以后,远远超出城市10%最高收入阶层全部收入总额,这是一个无法用统计数据能够解释的现象,唯一能够解释的是,大量没有被统计数据包括的灰色收入在支撑着持续上涨的高房价。因此,对于媒体传播的非官方机构关于社会焦点话题的相关数据,宁可信其有,宁可相信其真实性,这样的烙印形成以后,仅靠官方的事后“质疑”,很难被清除。
从“高干富豪”到“6000万套房屋空置”,再到“5,4万亿灰色收入”,对待社会焦点话题的相关数据公开,我们的教训太多了:与其屡屡“质疑”被广泛传播后的消息,不如改革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相关制度,主动公布社会热点话题相关数据,以满足在此方面长期缺失的民意期待。